第131章 水果糖(1/1)

好书推荐:

张映春白了王丽华一眼,“动不动就哼哼,真把自己当猪呢。 人不当当猪,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她说这话时,声音可不小,完完整整地被王丽华给听了去。 王丽华扭头看向张映春,用手指着她,“你。” 一旁的刘招娣见状,忙拉着她往知青群走,“行了,别耽误时间了,咱们还得走着去镇上呢。 要是再耽误下去,到那都中午了,啥事都干不了。” 刘招娣早后悔刚才自己怎么就脑子一抽,跟着她去坐牛车了。 当时她以为那些村民们既然都让出位子了,应该不介意坐上去的是谁。 没想到她们却是看在刘婧雪的面上,才让出来的位置。 在听到村民的话后,她就打算拉着王丽华走,却没想到慢了一步,王丽华还是跟村民们对上了。 她这人虽然喜欢占便宜,但也是分场合、分人的。 在知青点占某些人的便宜没事,但占村民,还有那怪力知青刘婧雪的便宜,她是万万不敢的。 刘招娣有些后悔跟王丽华组队卖菜了。 在知青点刚跟刘婧雪对上没讨得了好,刚出门又跟村民对上了。 她有些担心,自己二人一起去卖菜,会不会还没开始,就把人给得罪了。 王丽华这人的嫉妒心未免也太强了些。 赶走王丽华二人后,翠花婶连忙招呼,“小雪,张知青,快上来。” 刘婧雪拉着张映春连忙跑过去,爬上牛车。 “谢谢诸位婶子、大娘了。”,爬上牛车后,刘婧雪连忙道谢。 张映春跟在刘婧雪身后得了实惠,也连忙道谢,“谢谢婶子、大娘。” “刘知青、张知青不用客气。” 素芬婶对赶车的老刘道,“老刘,牛车坐满了,可以走了。” 老刘一拉缰绳,吁了一声,牛车缓缓走动。 张映春问身旁的大娘,“大娘,你知道这牛车啥时候回来吗?” “十一点左右回来。”,大娘回答。 张映春惊讶,“这么早就回来,不是下午才回来吗?” “那肯定不会呀,下午回来,中午那顿饭怎么解决。 咱们有些人还得赶回家做饭呢。” “不是有国营饭店吗,中午在那解决不就行了?”,张映春不解。 翠花婶摇摇头,“那地方,可不是咱们乡下人去的。 去那里吃饭不得花钱花票,咱们这些泥腿子,挣点钱不容易,可不能去那里霍霍。” 张映春看了看手表,“现在已经七点多了,牛车到镇上不得九点了。 十一点钟回来,那不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那能干什么。” “嗨,不就是去供销社买东西,两个小时的时间怎么就不够了。 我还觉得牛车回来得太晚了些。”,一位大娘接口道。 “你们去镇上就只是去供销社买东西,不去其它地方逛逛。”,张映春好奇。 “有什么好逛的,不得花钱呀。 有那时间还不如赶紧回家,去自留地里忙活,说不定能多些收成。”,一大娘不屑道。 张映春撇撇嘴,“我还打算去国营饭店打打牙祭呢。 这些日子在知青点吃大锅饭,都把我吃伤了,我一定得去那里换换口味。 那边中午要十一点半才营业,看来我是没办法坐牛车回来了。” 她转头看向刘婧雪,“小雪,你今天要去国营饭店吃饭吗?” 刘婧雪摇摇头,“下次吧。 今天我要去取包裹,还不知道有几个,有多大。 如果太多、太大个,我得坐牛车回来,不然我可弄不回来。” 想到那次她们下来时,刘婧雪那七个大包,张映春点点头。 “若真像你下乡时那么多包裹,除了坐牛车,你还真没办法弄回来。” 牛车晃晃悠悠,又加上路上高低不平,刘婧雪感觉有些不舒服。 她连忙用挎包做掩护,从空间里弄出来一些水果糖,给自己拿了颗桔子味的。 将手伸出去,将糖递给牛车上众人,“婶子、大娘,你们吃糖。” 身边的大娘忙摆摆手,“刘知青,你自己吃就行了,不用给我们的。” “大娘,没关系。这是水果硬糖,不贵的。 不过我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口味的,你们自己挑吧。” 翠花婶道,“小雪,这糖不都是甜的吗,还有不同味道的。” 不等刘婧雪回答,张映春抢先道,“那当然,有牛奶味的大白兔奶糖,自然就有其它味道的糖。” 她看着刘婧雪递过来的糖,“小雪手上的是水果味的糖,有不同水果的味道。” 挑了一颗苹果味的糖后,她道,“我最喜欢吃苹果味的。” 见张映春率先挑了一颗糖,素芬婶也随意拿了一颗,剥了扔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好吃。” “素芬婶子,您吃的应该是桔子味的。”,张映春道。 素芬婶点点头,“确实有一股桔子味道。” 其它大娘、婶子见素芬婶起了头,也从刘婧雪手上拿了一颗糖。 有的拿了糖后,直接剥了放进嘴里,有的却放进兜里,想来是打算拿回去给家里孩子吃。 她们拿了就行,至于到底是谁吃,刘婧雪并不在意。 看看前面赶车的老刘叔,刘婧雪对坐在最里面的翠花婶道,“翠花婶,麻烦你给老刘叔拿一颗。” 翠花婶拿了一颗糖,递给了前面的老刘。 刚才她们在后面说话,老刘也听到了。 知道所有人都拿了,他也就没再客气,将糖揣进兜里。 从村里到镇上,牛车要走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一路上众人也没闲头,聊着天。 话题不知怎么的,就转到了找对象头上了。 有位婶子问吴素芬,“素芬,你们家桂英秋收没下地,是准备相看人家了吧。” 吴素芬点点头,“桂英也十八了,也是时候了。” “那有着落了没有。”,另一位大娘问。 “这不是一直忙着秋收吗,还没时间张罗。 这两天,我准备找媒婆帮忙寻摸人。” “桂英是初中生,以她的条件,最好是能找个城里有正经工作的。”,有人奉承道。 吴素芬笑了,“我倒是想,但咱可没门路跟城里人攀上关系。” 有人建议道,“找当兵的也行呀。 要不你干脆给你家老三去封信,让他在部队给他妹子找个好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