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第一次见何济源作画(1/1)

这话一出,正好问在倩倩的点上,看来张小娘子是不大愿意让自己配色的。 她马上侃侃而谈:“像鸳鸯,就不一定要配红黄色,当然本来鸳鸯的颜色就有褐红色、翠绿色和黄色的脚,也可以用蓝绿来配,是绣成来装饰的,想怎么绣都可以吧,只是要鸳鸯就好了。” 张翠屏愣了下,说:“那你讲下大概哪们配好。” 倩倩摸了下头发,有点为难:“我自己绣的鸳鸯要是手头色线多,是要好多种的,这样直接讲,有些讲不清呢。” 张翠屏叫丫鬟去取了纸墨笔砚和一些颜色来:“等纸笔来了,你画一下,填一下色,让我看看。” 还有这种做法?倩倩忙点头。 待纸笔来了,倩倩磨了点墨,大略地画了只鸳鸯。 张翠屏叫人拿来的颜色有好多种,除了倩倩常用的靛青,还有胭脂、花青、藤黄、楮黄、三绿、赭石、朱砂、石青。 张翠屏怕她不认得,不会用,一一说给她听。 还告诉她用色的办法:“像胭脂、花青、藤黄这些,用水和就可以了,像三绿、石青、朱砂这些粉子的,因为是要石头研细的,光用水粘不牢,还要在里面加点胶。” “加胶?”倩倩想了想,问,“什么胶都可以么?鱼胶,牛皮胶,猪皮胶都可以?” “是的,不过我用的最多的是买的猪皮胶。你晓得的,猪皮胶便宜好买呢。”张翠屏说。 用热水融了点胶给她用,叫她在纸上画好的图描上色彩细看了会,才说:“确实配色高明一些,那床帷的配色就麻烦小娘子了。” 为了消除她的疑虑和担心,也因为那床帷实在比较大和贵,一点错也不能有。 倩倩便建议:“奴觉得还是先在草图上描好色,小娘子看了同意后,再描在布上绣吧,绣线自然是跟描的颜色一样的。若是小娘子还不放心,可以派人到奴家里来看看情况,隔段时间看一次,直到绣好,这样也放心些。” 翠屏点头同意。 倩倩是下定决心把此图里的蛱蝶描下来收好的。 她的画技虽然算不上好,这么多年描花样子,画蜡画也磨得差不多了。只是灵气不足,匠气稍重。不过她也不以为意,灵气多的也不会生在她家了。 谈好了价格和大概的交货时间。倩倩就带着做床帷的布料和画册出了来,在后门小耳房里叫了天开,把事给说了。 准备先去买颜料和作底画的白绵纸,再把城里已有的彩线颜色记下来,免得画的颜色有而彩线没有,无端生出怨气。 一圈转下来,看似乎都好了才出城跟在卖材市的父母汇合。 后面几天她便把大部分闲暇时间用在描摹上。正好这几天下雨,冷得很,画累了便读会书写会字,何氏也不说她了。 毕竟这幅床帷光工钱张小娘子就付二百八十文,二钱多银子呢,何况还是绸的,若是弄坏了要赔就麻烦了。 张小娘子的画册上有各种姿态颜色的蛱蝶多,作点缀的花草少。她便在有些图上自己添上些作点缀。 然后方在一堆画纸里挑了几十张自认为好的,冒雨赶到张家给张小娘子过目选择。 张翠屏盯着这些画纸半晌才说:“小娘子稍等下,我去请人帮忙看看。” 让人给她上了盘大薯拌麦面和糖炸的粑粑来,自己拿了画纸出了去。 倩倩站着行礼送出,看她穿着蓝绿色绣花袄,鹅黄绢裙子的身影消失在屋角处。 她拿着筷子吃起粑粑来。 大薯是乡村常吃的食物,这东西不挑地,长得又大,种在事先堆满草木灰和猪牛粪肥的坑里,一年大的可长到十几斤甚至二十多斤,是防饥荒良品。 就是不是太好吃,禹寿尤其不喜,是以家里常切碎了来煮稀饭,不像别人家那样放在热锅上煎熟当饭吃。 没想到加上麦面和糖还挺好吃的,换成糯米粉或粘米粉应该也可以,就是做法麻烦些。 她还在品尝粑粑外面那层脆硬壳,就看到张翠屏带着一个穿着深青棉道袍的人掀了竹帘子进了来。 忙停下站起来行礼。 这小厢房本就窗户窄小,又用厚楮纸糊得严实,里面的光线实在不明,她并没有看清来人,只是觉得那人有些眼熟。 她眯了眯眼正想细看呢。 那人倒先开了口:“这是你画的?” “是。”倩倩垂头垂手回答,想着这人不但眼熟还耳熟。 “这些花草你是怎么想到的?” “也没怎么想,都是常见的野花野草,想到了就画下来。”她一直低着头。 跟她说话的人笑了一声:“画得挺好的。” 倩倩听到这愈发熟悉的声音一下抬起头,看到的正是何济源微笑的脸,还对自己促狭的眨了下眼。 倩倩哭笑不得,睁大眼,但又不敢明目张胆地瞪视,只快速扫了一眼后马上低下了头。 “那表哥这些画还要改么?” “选出来的这些怕是不够,我再画几幅吧。”何济源面上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表妹要得急否?” “奴倒是不急,就怕倩娘着急。”张翠屏柔柔地说。 “若是急着用呢,吾就在这里画完;若是不急着用,吾就慢慢画,什么时候好可说不准。” “不急不急,表哥尽管慢慢画。”张翠屏特地强调慢慢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