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陈珪的阴谋(1/1)
现在的陶谦身上已经没有了半点儒雅的风度。 双眼之中布满了血丝。 “青州的黄巾军干我何事?” “咱们眼下还是要先解决徐州境内的黄巾军!” 自从淮阴城丢了之后,秦苏似乎就已经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徐州的黄巾军若是除不掉,自己这个徐州牧也就到头了。 陶谦看着下面的一众人,苦恼至极。 如今秦苏势力越来越大,继续下去,自己怕是抵挡不住啊! “主公,在下得到了一条消息!” “曹操似乎是有意攻伐琅琊,所以臧霸领军回援琅琊了!” 陈珪看了一眼主位上的陶谦说道。 实际上曹操确实想拿下琅琊,但是他最后还是忍住了,只不过臧霸确实回援琅琊了。 陈珪是故意将这条假消息透露给陶谦的。 “什么?” “这个臧霸真是该死!” “果然,这种首鼠两端的小人是靠不住的!” 陶谦闻言立刻对臧霸破口大骂起来。 而陶谦在听到臧霸半路尥蹶子之后,整个人的精气神也瞬间垮了下来。 “主公,现在臧霸回琅琊了,仅凭下邳和彭城的兵力,想要挡住黄巾军实在是太难了!” 陈珪继续对陶谦说道。 “如今下邳和彭城只有两万兵马,秦苏却有五万之众,想要阻挡无异于以卵击石。” “这样下去,下邳和彭城的这两万兵马也会有覆灭的危险啊!” 陶谦听到这话,心里先是一惊,然后略微思索一番后问道。 “汉瑜,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啊?” 不管怎么说,下邳和彭城的两万兵马一定要保住才行。 “主公!这个时候咱们还是要想办法先挡住秦苏。” “下邳和彭城的那两万兵马守是守不住的,倒不如让他们回到徐州,咱们集中所有兵力死守徐州城!” 众人一听这话,瞬间懵逼了! 这是什么意思? 陈珪这是想主动放弃下邳和彭城? 下方的刘备顿时觉得此计很是不妥。 若是按照陈珪之言,那不就是将下邳和彭城两郡直接送给秦苏了吗? 这个陈珪难不成是疯了吗? “汉瑜先生,这怕是不妥吧!” 刘备率先打断了陈珪的话。 “哦?玄德啊!那你倒是说说,有何不妥啊?” 刘备朝着陶谦拱手行了一礼,然后道。 “若是按照汉瑜先生之计,那秦苏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下邳和彭城两郡。” “这不是在抗敌,这是在资敌啊!” “况且现在下邳和彭城两郡还有两万兵马,若是全力一击也不是没有胜算。” “即便是输了,那也能大大的迟缓秦苏的攻势,给徐州的布防赢得更多时间。” 刘备眯着眼看着陈珪,他是在想不明白,陈珪这样聪明的人为何会给陶谦出这样的昏招。 “这……” 一时间,陶谦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毕竟这两人好像说的都很有道理。 “主公!赵昱三万兵马固守淮阴城,最后怎么样呢?还不是投降了秦苏?” “况且赵昱还是主公的心腹爱将,连他都投降了,下邳和彭城的守将自然也有投敌的可能。” “与其让他们投降秦苏,还不如全部调回徐州。” “毕竟在咱们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总是要放心一些的。” 陈珪看出陶谦的犹豫,趁热打铁继续道。 “将他们全部调回徐州,这样我们才可以集中兵力固守徐州。” “我等说不定也会有一线生机!” 陶谦一想,陈珪说得对啊! 谁能保证下邳和彭城守将就一定会死战到底呢? 前车之鉴还在眼前啊! 若是这两万兵马也投降秦苏,那到时候秦苏实力有会大涨,届时就更难对付了。 所以还不如调回来看着。 “对对对!汉瑜说的在理啊!” 陶谦连忙说道。 “就按照汉瑜所说的去做!” “传令,让下邳和彭城两郡的兵马全部回防徐州!” 徐州淮阴城。 秦苏坐在自己的主帐之中,看着自己的系统商城。 今天又是特殊物品刷新的日子。 这次还算给力,再次说出了优良稻种。 没得说,秦苏赶紧兑换了大量的水稻种子,并且让人送回了广陵郡。 随着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大,百姓数量越来越多。 秦苏知道,不能光靠系统兑换的那些吃食了,多搞一些高产量的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这次除了再次刷新出稻种以外,系统还刷出了a4纸。 这玩意儿可是宝贝啊! 东汉虽然有了纸张,但是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大多都还是使用的竹简。 况且这个时代的纸张和a4纸根本没有可比性的! 秦苏准备用这些a4纸征服那些文人。 所以他直接囤了几千万张的a4纸。 这些玩意儿以后可有大用处啊! 接下来,秦苏才开始考虑这次的徐州之战。 自己当下已经占据了淮阴城,徐州必须要尽快拿下,然后还有很多事情都要考虑到。 “报!主公!” “军情急报!” 就在这时,外面士卒的通报声音响起。 “进来!” 秦苏看完士卒递上来的报告后,整个人都傻眼了。 这是什么情况! “去通知大家来这里议事!” 片刻之后。 秦苏的营帐之中,程昱、太史慈、赵云等人均在。 郭嘉也来了,只不过是在一边旁听。 “主公!” 众人神色凝重。 秦苏深夜召集他们,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大家先看看这个吧!” 说完,秦苏就将手里的简报递了出去。 众人纷纷查阅了一眼。 简报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彭城、下邳郡的兵马全都撤了。 臧霸的泰山军也回到琅琊了。 这也就是说,现在的彭城、下邳已经是两座空城了。 这是啥情况? 这个陶谦是要白送他们两座城吗? “主公!” “难道是陶谦的什么阴谋诡计吗?” 程昱一边将竹简传递给众人,一边疑惑的说道。 因为他实在是想不明白,陶谦为何会如此的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