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超强记忆力(1/1)

初一整个学期过完了,因为苏平的学习成绩又是甩出哥哥一条街,因此苏爸爸给苏平安排的暑假任务就是看守狮子岭山顶上的西瓜,而哥哥作为初三毕业生,因为语文考试成绩都不及格,不能读高中。苏爸爸和苏妈妈在发愁自己的大儿子将来做什么,因此到处找人拖关系,包括镇上生意正红火的皮鞋厂。而苏平妹妹苏琼因为考试成绩没有达到中心小学的录取分数线,因此去邻村的小学去读六年级。 苏平一想起暑假有2个月,觉得自己要好好利用这2个月的时间,毕竟一寸光阴一寸金。就在放假一周,苏平就在瓜棚里将读者文摘故事会全部看完了,觉得非常无聊,然后将哥哥的历史和地理书拿去看,一个星期也全部看完且历史书的每个朝代的历史故事均能记得清清楚楚,而地理上的知识让苏平从大脑中建立了中国地图的完整轮廓,终于知道中国是什么样子。甚至连改革开放的14个经济特区都能倒背如流。算算剩下的6个星期,苏平开始有了苦恼了。因此跟哥哥说起来,哥哥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院子里还有一个正在高三复读的苏甫,可以问他借高中课本来看。 苏平想起这个,到时兴冲冲地去借书了,苏甫听到苏平的来意,很是诧异:“你怎么想到借高中课本了?你刚读完初一呀!” 苏平傲娇地扬起头:“我已经将初中的历史地理都能背诵了,觉得挺简单的,因此跟你借高中的历史地理书来看看。” “真的?那我来考考你。”说着苏甫从汉朝闻到清朝,看到苏平倒背如流,心里也是特别惊奇,因此将高中的历史地理全部借出来,还特地将汉书借给了苏平,告诉苏平,看完《汉书》,还有时间的话,可以来借《后汉书》。 苏平将所有的书都带到了瓜棚,开始接触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这时显示出了一定难度,毕竟外国历史中人名、地名老长了,特别难记。看完一本书,然后苏平开始详读《汉书》。汉书中汉武帝的章节描写得很多,尤其当苏平看到书中记载:“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心中更是热血沸腾,虽然对史书中张汤构陷周勃的行为不齿,但是这种话语确实提气。而史书中记载的王莽篡国故事,其中的共和改制,苏平觉得和新中国的大食堂制度有得一拚,心想难道是新中国的人穿越到了西汉末年?要不然,王莽怎么会这么激进和超前? 看到外国历史,看到了和汉朝差不多年代的罗马帝国的辉煌,尤其是罗马的政体居然也是共和时,苏平更是思维发散,难道当年的罗马帝国元老院执政也是未来人穿越的?为何无论是西汉还是罗马帝国,都喜欢高共和,而且年代很接近?罗马帝国的血腥征伐史,让苏平感受到了西方的野蛮和东方的内涵,文化诧异或许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中华文化的传承就是一代代人影响,而文化传承中的家国理念,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思想使得中华文化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即使中原遭受过游牧民族入侵,但是即使强如清朝,从最上层的皇帝也被儒家文化驯服得像只小绵羊一样,这就是底蕴,而西方讲究的是当下享受,纵情声色,不加以节制,从而使得其兴也忽然,其衰也忽然,经不起时间的打磨。而中华历史上,除去夏商周都是600年以上王朝,其余王朝也逃不过240年的宿命,因此最终还是文化取胜。 看完了世界史,世界地理和汉书,苏平的假期只剩下了2周,苏平算算时间觉得还是去借《后汉书》来看看。对于苏平的速度和记忆力,苏甫感到特别吃惊,因此像看外星人一样盯着苏平打量了好久才说:“苏平,为什么你的记忆力这么好?” 苏平挠挠头:“我也不知道,就是感觉自己现在记忆力特别好,什么文字看一遍便记住了,我想要是我现在参加高考,历史和地理能拿满分。” 苏甫长叹一声,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人生的失败者,有气无力地将《后汉书》借给了苏平,或许这次打击对苏甫有点大,苏平记得下一年的高考苏甫还是考上。 开始看后汉书,苏平就觉得光武帝刘秀简直就是命运之子,在当年的赤眉起义中,刘秀的部队不是人数最多,不是战斗力最强的,但是偏偏是他最终夺取了天下,延续了刘家天下。不过或许因为刘秀将整个刘姓气运耗光了一样,后续的皇帝比西汉差太多,以至于汉献帝都被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曹操的傀儡,而东汉的儒家在弱势的皇室面前成为了朝廷的中坚力量,为后续的世家打下了基础。 东汉末年的袁绍,曹操都是一代豪强,孙权则借助了哥哥孙策的威名在东吴站稳脚跟,只有刘备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逃跑,无论其示意时将自己老婆孩子扔在路边,和当年刘邦一样,还是后来兴兵七十万伐吴,被陆逊算计,损失兵马十不存一,最后只能在白帝城托孤,刘备还真享不起福。而袁绍原本世家优势,因为眼高于顶,心眼小,随后数十万大军败于官渡,成就了曹操的霸主地位,这种波澜壮阔的场面让人看的热血沸腾,汉末的十长侍事件让人感到皇室的无能,让人唏嘘不已。 合上后汉书,会为着班固的投笔从戎,回顾着西汉到东汉200多年的风雨,或许从汉朝尤其是从汉武帝开始,中原人内心里已经竖起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无论西汉还是东汉,无论皇室是强势还是弱势,无论朝中重臣还是手握重病的大将,其内心都是铁血的,对内我们可以容许自己内部猜忌和争权夺利,但是面对外敌时,整个名族都会变成一块铁板,成为横扫外敌的利刃,从而李广、卫青、霍去病、张骞、班固、曹操等都在历史上树立起了自己的丰碑。 地理上的通览,也让苏平对世界地图有了清晰的认识,苏伊士运河的咽喉扼制,马六甲海峡的钳制,白令海峡的约束使得中国需要面对众多的压力,这时才对中央为什么针对重大决策很慎重的原因,我们要发展,国家要稳定,稳定的前提就是需要将威胁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样很难啊! 整个暑假期间,苏平觉得自己过得特别充实,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幼稚成为了一个思考者,自己的眼界也脱离了自己所在家乡,自己成为放眼世界的人物,整个地球都在自己手心,虽然此时苏平还从未出过自己所在的镇,可是我心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