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4章番文的私货(1/2)
西域就是一个缩小的战国。
大体上可以这么理解。
战国是对于春秋之后纷乱的局面的统称,并非真的只有战国七雄而已,就像是西域也是一个西域是个很笼统的名称一样。
起,可以从大汉国境线开始;止,却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
在大汉前后,因为交通的不发达,这种国际上的交往是受到相当大的局限的。相比较而言,大汉跟北方游牧民族距离最近,自然难免锅盖碰锅勺,不定时打打架,但是跟西方的这些游牧民族部落,或是国家,在前期可以说是很少往来,相距遥远,中间一开始隔着匈奴,互相够不着。
直到汉武帝时期经过近半个世纪,五次大战,才相对来说,在某个时段内消除了北部边疆的安全隐患,具备了打通西域的条件基础,也才有了后来的大汉接连出使西域,对西域各国进行摸底调查,揭开了西域的神秘面纱。
当时张骞表示,西域有三十六国。
张骞当时是不是有真切的算过,或者说是以什么样子的标准作为国的单位,已经不可考了。在那个辟谣相当不容易的西汉时期,嗯,现在也不容易,汉武帝想要知道张骞说的是不是真话,相当困难。
其实历史在发展,局势在变化,所谓的三十六国,可能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状况。西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其实一直都是持续不断的,国家的数量和版图也自然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这些西域之中所谓的国家,有大有小,大的相当于后世的省,或是市,小的只有一个乡县,甚至也有相当于一个村落的,把他们说成是国家,其实张骞未免有点夸大其词
这就是张骞当时在给汉武帝上缴的文章当中掺杂下去的私货
西域的国,是张骞翻译的,在翻译之中,断章取义或是截取片段有意曲解,才是私货这个词语的本意。或许西域里面本身就没有国这个称呼,那个时候西域之中或许叫做联邦,也许叫做联盟,但是可能也有叫做某国,但是张骞统统都给改成了国。
张骞无疑是聪明人。
汉武帝也不傻。
所以在西域三十六国这个词语当中,双方交换了意见,为得就是大汉要秉承的方针和政策。
张骞叩首,斩钉截铁,回禀陛下,西域确实有三十六国!
陛下不打了罢,三十六国呢!
心思收一收,先稳国内罢!
就问陛下你怕不怕!
汉武帝颔首,爱卿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老子不信!
老子还没玩,不是,还没有打够!
再派人出去!
就算是不打,老子也要折腾一下这些西域众国!
于是乎,和大汉比较接近的车师国最先倒霉了。车师国,或者叫做姑师国,它确实也一度是抗衡汉朝的急先锋,立场最顽固,态度最坚决。
因此枪打出头鸟,汉武帝的矛头首先指向该国。对他们采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个又一个鸽派政权,该国鹰派人物从此失势,再也没有能力对大汉发动侵略战争。
如今,车师国一分为四,车师前王国,车师后国,车师都尉国,车师后城长国
然后当下占据了郭图编撰的西域一十七国之四。
好吧。
就算四个。
乌孙,难度是很大的。
一方面是书籍难以获得,另外一方面则是思维模式有所区别。
为什么斐潜想要先找哲学呢?
因为哲学是抽象的,它不分东方西方,它研究的是世界的本源与真理,而本源是朴素存在的,真理普遍适用的——所以不论东西方,一切智者的智慧活动,最后都会升华为对哲学的追求。
在这个方面上,比较容易达到东西共通。
而像是什么建筑学或是算术之类的东西,不是不重要,而是还要往后面挪动一点,毕竟这些专业性太强的书籍,在大汉当下,甚至在后续的封建王朝之中,很容易就被扫到奇淫技巧一类里面去
所以只有先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好办了。
思想,离不开哲学。
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鬼谷子等等等等,他们的学说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但有一个核心思想是一样的,这些百家都是在对这个世界本源的表述认识,是对人类的严肃剖析,是对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探索,是最璀璨的东方哲学。
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带给华夏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唯心太盛,以至于后世还时不时的会听到类似于什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等的名言。
虽然说在诸子百家之时,诸多大家对于唯心和唯物的对立也有一些阐述,但是很遗憾的是,大多数都偏向于唯心。
比如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他认为老子那样的圣贤,都是生而知之的,不需要去学习天下的事物,便可以洞悉一切的,但他同时也认为自己没那么厉害,还需要学而知之,所以还要对外界事物多闻多思,以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他是最矛盾的唯心派。可是后世大部分儒生都在表示,孔老先生您谦虚,您就是啥都懂啥都知道,啥都能指导,啥都是微言大义啊
孟子更进一步,认为人应该反求诸己,即探求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扩充原本固有的良知、良能,从而达到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圣贤程度,是最虔诚的唯心。后世跟着孟子走的家伙看到这,就将书一摔,唉呀妈呀,我还看个屁啊,我的心啥都知道,啥都懂,这我太懂了,至于遇到问题怎么办,请去找我的国务卿
而被孔子推崇的老子,则是主张绝学弃智,用静观、玄览的方法,去体验无形无名的道,以达到与天道同玄的境界,便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了,是最为神秘的唯心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