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所有你曾经想要的东西17(1/2)

?可能会发生的最糟糕的事&amp;lt;/p&amp;gt;</p>

许多人努力一生,就是希望心中的美梦成真。人生的意义不 就在于“追求幸福”吗?但我们为了得到心中所想要的东西, 就想尽各种方法去得到,甚至愿意作出许多的牺牲;然而我 们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照着我们心中最深的愿望而行事, 可能会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最糟糕的事。&amp;lt;/p&amp;gt;</p>

我和妻子认识一位名叫安娜的单身女性,她极度希望能够生 养儿女。后来她终于结婚了,虽然已经超过适合生产的年龄, 但她不顾医生的建议,还是生了两个健康的宝宝。但是她的美梦并未成真,因为她极强烈地盼望能给孩子们完美的生活, 结果造成她不能真正地享受养育他们的快乐。她过度地保护孩子,心中充满恐惧和焦虑,并且控制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这一切都使得全家非常痛苦。她的老大在学校的表现很差,有严重的情绪障碍;老二则是充满愤怒。她想让孩子们过美好人生的盼望与驱动力,却很可能是毁掉他们的原因。安娜实现了心中最深的愿望,但到最后这却可能成为发生在她身上的最糟糕的事。&amp;lt;/p&amp;gt;</p>

美国女作家何媚(cynthiaheimel)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写道:“一个人的成名之时,就是他变成怪兽之日。”然后她列出三个好莱坞的大明星,是她在他们成名之前就认得的。她说他们曾经是“非常和善可亲的普通人……可是现在成了大人物,他们的怒气就变得非常可怕。”她说,在“名人或明星”头衔的压力下,会把人个性上所有的瑕疵和缺陷都放大到两倍以上你可能想知道这三位上世纪 80 年代的明星是谁,但其实你不必知道,因为现在许多报章杂志上的“头牌”明 星,还是活在同样的模式之中。名字会换来换去,但是这种 形态是永远不变的。&amp;lt;/p&amp;gt;</p>

?拜偶像的必然性&amp;lt;/p&amp;gt;</p>

为什么要实现心中最深的愿望,反而经常会造成大灾难呢? 在圣经的罗马书中,使徒保罗说到上帝对人会采取的最严重的处置之一,就是“任凭他们逞着?心里的情欲(” 1:24)。为什么让人最美好的梦想成真,会是人所能想象到的最可怕的惩罚 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把这些欲望塑造成了偶像。在下一节经文中,保罗把人类的历史总结成一句话:“他们……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1:25)每一个人都是为着某种事物而活,它会占据我们的幻想,获得我们心中最根 本的忠诚和盼望。但是圣经告诉我们,若没有圣灵的介入, 我们所崇拜的就绝对不会是真神上帝自己。&amp;lt;/p&amp;gt;</p>

如果我们想要从被造的事物中,得着那些只有上帝能赐给我们的人生意义、盼望和快乐,那么最后我们就会因为得不着它们而失望和心碎。前面我们所说的那位安娜女士,她之所以毁坏了孩子的人生,并不是因为她在和他们的关系中“爱他们太多”,而是因为她爱上帝太少,结果孩子成了她的神明, 最终在她重量级的期望之下被压垮了。&amp;lt;/p&amp;gt;</p>

有两位熟知圣经的犹太哲学家下了这样的结论:“圣经的中心原则,就是要人拒绝拜偶像。”因此圣经中充满了许多的故事, 描述了各种形式的偶像崇拜及其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所有人心会选择的假神--无论是爱情、金钱、成功,还是权力,圣经中都有一段强有力的叙述是针对那种特定的偶像,解释它如何运作在我们的生命中。&amp;lt;/p&amp;gt;</p>

圣经中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是亚伯拉罕,他就像古代大多数的 人一样,盼望能生一个儿子传宗接代。他的这个盼望变成了 他心中最深的欲望。经过了一番周折,最后他终于有了一个 儿子,这使得他所有的盼望都得到满足。然而后来上帝却呼召他要舍弃,要将之完全献上。&amp;lt;/p&amp;gt;</p>

?亚伯拉罕的呼召&amp;lt;/p&amp;gt;</p>

根据圣经的记载,上帝临到以色列的先祖亚伯拉罕,并且赐 给他令人惊讶的应许:如果他忠心地顺服上帝,上帝就要借 着他和他的后裔赐福给地上的万国。但为着应许的实现,亚伯拉罕必须离开家乡:“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创世记12:1_3)上帝呼召亚伯拉罕离开他所熟悉的一切--他的朋友、大多数的亲人,以及一切对他来说代表保障、财富和平安的事物--到旷野去,而他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上帝呼召他,要他为了上帝的缘故而放下几 乎所有属世的盼望和人心所渴望的事物。于是他就照着上帝的话做了。上帝要他“离开”,于是他就“出去”了--“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希伯来书11:8)&amp;lt;/p&amp;gt;</p>

不过,虽然上帝的呼召要求他放下所有的盼望,但上帝也给 了他新的盼望。上帝的预言是说地上万国要因他的家--“你的后裔”(创世记 12:7)--而得福;这表示他一定会有儿子。然而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不能怀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她是不可能有孩子的,但是上帝却应许亚伯拉罕会有一个儿子。&amp;lt;/p&amp;gt;</p>

一年年地飞逝,转眼就过了十年,上帝的应许变得越来越难 以让人相信。最后,当亚伯拉罕过了一百岁,而妻子撒拉也过了九十岁时(创世记 17:17,21:5),她生了儿子以撒。这明显是上帝的作为,因此以撒的名字意思是“喜笑”,一语 双关地表达出他父母亲的喜悦,以及他们很难相信上帝的应 许居然会实现。&amp;lt;/p&amp;gt;</p>

多年痛苦地等待,让他们付出了许多代价,这是许多不孕的 夫妇可以一同为证的。几乎没有止境的延迟,熬炼着亚伯拉 罕的信心,然而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些不孕的年岁,也 产生了另一个影响。从来没有一个人比亚伯拉罕更盼望有儿 子,而他为了等待这一个应许的实现,已经放弃了所有。当 他的儿子出生时,他感到自己可以在众人面前见证,自己抓住上帝的话而放弃一切,绝不是个傻瓜。他终于有了一个后 裔,是和他相像的儿子,这也是所有古代中东族长们所期盼 的事。他经过长久的等待和牺牲,最后他的妻子终于生了一 个婴孩,而且还是个男孩!&amp;lt;/p&amp;gt;</p>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他的等待和牺牲,是为了上帝,还是为了儿子?上帝只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吗?亚伯拉罕最终是把他的心交托给了谁?亚伯拉罕是否拥有信靠上帝之人所拥有的平安、谦卑、勇敢和坚定,而不看环境、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能力?他有没有学会单单信靠上帝,因上帝自己而爱他, 而不是因上帝的赏赐而爱他?没有!他还没学会。&amp;lt;/p&amp;gt;</p>

?亚伯拉罕的第二个呼召&amp;lt;/p&amp;gt;</p>

当我们的朋友安娜--那位迫切想要孩子的女士--最后终于怀孕时,她以为自己将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然而悲 哀的是,这美景并未发生,而且通常极少发生。许多渴望有 孩子的夫妇都相信,只要有了孩子,他们所有的问题就都会得以解决;但事实绝非如此。&amp;lt;/p&amp;gt;</p>

创世记第12—21章的读者也可能会认为以撒的出生是亚伯拉罕人生的最高峰,也是最后一幕。他的信心已经得胜,而且他完成了上帝的呼召,就是要离开本乡和等候生一个儿子的呼召,所以现在他可以死而无憾了。可是令我们惊讶的是,亚伯拉罕再次听到上帝的呼召,而且这个呼召极其令人震惊!&amp;lt;/p&amp;gt;</p>

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 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世记22:2)这是最高的考验。以撒是亚伯拉罕的一切,正如上帝的呼召 中所清楚陈明的——他并没有仅仅称这个孩子为“以撒”,而 是称他为“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在此显出,亚伯拉罕对儿子的慈爱已变成了爱恋。从前亚伯拉 罕的生命意义在于倚靠上帝的话语,但现在却变成了倚靠以 撒的爱和他的幸福。亚伯拉罕生命的中心正在转移。上帝并 没有说你不能爱你的儿子,但是你不能将你所爱的那一位变成了神明。如果任何人将孩子摆在真神上帝的地位上,那就 会产生一种对偶像般的爱,这样的爱不但会将孩子压得喘不 过气来,也会断送彼此的关系。&amp;lt;/p&amp;gt;</p>

?可怕的命令&amp;lt;/p&amp;gt;</p>

多年来有许多读者对圣经的这个故事觉得反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认为这个故事的“道德”教训是,只要你相信某件事是上帝的旨意,那么不论做出什么残忍暴力的事都可以。 关于这一点,没有人比克尔凯郭尔(rd)讲得更生动了。他的《恐惧与战栗》(fearandtrembling)一书就是根据亚伯拉罕和以撒的这个故事所写的。克尔凯郭尔最终的解释是,信仰就是非理性与荒谬的;虽然亚伯拉罕认为这个命令完全不合理,并且又违反上帝所有曾经说过的话,可是他还是顺服了这个命令。&amp;lt;/p&amp;gt;</p>

这个命令对亚伯拉罕是完全非理性的吗?克尔凯郭尔对此故事的解释,并未考虑到在犹太人的思想与象征中长子有什么特别意义。在哈佛大学教书的犹太学者李文森(john levenson)写了一本名叫《爱子的死与复话》(the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the beloved son)的书,他在这本书中提醒我们,古代的文化并不像今天的文化这么注重个人, 当时人的期望和梦想绝不是个人的成功、富足与杰出。因为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分子,而且没有人会脱离家庭而独立生存,所以他们所追求的都是为了整个家族。我们也必须记得古代关于长子的法律,即年龄最大的儿子会继承大部分的产业与财富,以保全家族不致失去在社会中的地位。&amp;lt;/p&amp;gt;</p>

在我们今天这个注重个人的文化中,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和价 值通常仅系于他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可是在古代,一个人及 其家庭所有的期望与梦想,都落在长子的身上。这个要亚伯 拉罕舍弃长子的呼召,就如同今日要一位外科医生放弃使用 他的双手,或要一位视觉艺术家失去他的眼睛功能一样。&amp;lt;/p&amp;gt;</p>

李文森解释说,我们只有回到那个文化背景中,才能了解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命令。圣经反复地提到,因为以色列人的罪 孽深重,他们本该失去他们的长子--虽然他们可以借着日常的献祭(出埃及记22:29;34:20),或借着利未人在会幕的服事(民数记3:46—48),或借着在会幕中交给祭司的赎价(民数记3:40—41),而赎回长子的性命。当上帝因埃及人奴役以色列人而审判他们时,他的最高惩罚是取去他们长子 的性命。他们的长子丧失性命,是因为全国与全家族的罪。 这是为什么呢?乃是因为长子代表了家族。所以当上帝宣告 说,以色列全国的长子都属于他,都要被赎回时,他乃是用 文化中最生动的方式指明,地上的每个家庭都亏欠了永恒的 公义--他们都有罪债。&amp;lt;/p&amp;gt;</p>

要了解上帝向亚伯拉罕所发出的命令,明白以上这些说明是很重要的。如果亚伯拉罕听到一个像上帝的声音说:“起来,把撒拉杀了!”那么亚伯拉罕是绝对不会遵行的,因为那必定是幻觉,上帝不会要求他违背他所启示的公平和公义。但是当上帝说要他舍弃自己儿子的性命时,对他而言,那并不是 一个不合理或有矛盾的陈述。请注意,上帝并不是叫亚伯拉 罕走到以撒的帐篷里直接把他杀了,而是要他把以撒献作燔 祭;这乃是指出亚伯拉罕欠了罪债,因此他的儿子要为全家 的罪而死。&amp;lt;/p&amp;gt;</p>

?向山而行&amp;lt;/p&amp;gt;</p>

虽然我们能够了解这个命令,但这并不会减少这个命令的可怕程度。亚伯拉罕所面对的是最终极的问题:“上帝是圣洁的,让以撒丧失性命的是我们的罪。但是上帝也是有恩典的,他曾说要借着以撒赐福给全世界。这位既圣洁又公义、同时也是满有恩典的上帝,要如何成就他救恩的应许呢?”亚伯拉罕并不知道这问题的答案,但他还是上山了。他的行动与另一位旧约圣经人物很接近,那人就是约伯;约伯虽然经历了许多无法解释的痛苦,但论到上帝时他却这样宣告:“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约伯记23:10)&amp;lt;/p&amp;gt;</p>

亚伯拉罕怎么能顺服上帝的呼召,一路向山而行呢?希伯来文的经文在此很巧妙地给了我们暗示--亚伯拉罕告诉仆人说:“(我们)就回到你们这里来。”(创世记 22:5)从他的话看来,似乎他并不知道上帝会怎么做,而且他行路的时候也没有一 副“我做得到”的很有意志力和自我打气的样子;相反,他在途中的态度是:“上帝会做的……可是我不知道他会如何做成。”上帝会做什么呢?他会除去长子所担负的罪债,但同时 又能成就所应许的恩典。&amp;lt;/p&amp;gt;</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