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再度立功(1/1)
回到皇宫,李世民连发十余道诏令。 把李靖,李道宗,柴绍,侯君集,高士廉等人全都召回长安。 一时间,朝廷百官的争斗,也因诏令而停止。 大家私底下都在猜测,陛下召集如此多重臣回长安的用意。 四天后,右仆射杜如晦与世长辞。 消息传出,长安震动,有人欢喜有人忧。 “朕失克明,如断一臂啊!” 得知杜如晦去世的消息,李世民为此大哭不止,就连朝政也无心处理。 杜如晦发丧的时候,李世民还携带百官,亲自前去吊唁。 直到三天后,才慢慢恢复朝堂运转。 在这期间,李靖,高士廉和侯君集等人也陆续回到长安。 他们回来后,无一例外都闭门不出,静待李世民的传召。 魏国公府。 “剪儿,时机已经成熟,明日百官朝会,为师会跟陛下汇报你做出马蹄铁一事。” “陛下不仅会宣你上殿,还会让人测试马蹄铁的功效,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明日的朝会,陛下会宣一众边疆大臣上朝,而且朝会过后,还会召开丞相会议,商议几个重要职位的人员。 所以在开丞相会议之前,王剪把马蹄铁呈上去,对他的官职恢复时机刚刚好。 “恩师放心,弟子已准备好。”王剪点了点头。 翌日,朝会。 朝堂文武百官前列,多了许多身影。 长期呆在朝堂的官员,看着这帮大佬回来后,全都安分的不像话。 朝会进行到尾声,除了例常的问题汇报,并没有提及官员任命的问题。 在百官望眼欲穿之下,李世民终于有所动作。 他朝王德示意了一下,随即王德双手持着圣旨,走到高台一侧念道。 “宣旨,大唐皇帝令。” “右仆射杜如晦,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于国有功,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 “升杜如晦长子杜构,为尚舍奉御,袭封莱国公。” “升杜如晦之弟杜楚客,为给事中” “” 李世民对杜如晦身边的人大肆封赏,让百官眼热,也让大家对李世民多了一份忠心。 念臣子功绩,而善待臣子家属的君主,才是人人拥护和追求的明君。 “陛下圣明!” 宣完旨后,百官齐齐朝着李世民高呼行礼。 “众爱卿可还有事启奏?”李世民疲倦地说道。 杜如晦的死,李世民是少数伤心的人,他一连几晚都睡不好觉,而且还时常做梦与之相见。 其他官员纷纷低着头,并没有人出班。 “陛下,臣有事启奏。”房玄龄持着笏板出班。 房玄龄平日很少在普通朝会上启奏,而且他提出来的都是大事。 一时间,朝中百官纷纷把目光汇聚到他身上。 “陛下,开国县侯王剪,近日革新出一个唤做马蹄铁的神物。” “此物可保护马掌,延长战马的使用寿命。” 房玄龄说完后,武将一列沸腾了。 李靖和李绩等人纷纷抬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房玄龄。 因为大唐战马极其稀缺,而且马掌容易磨损,导致战马的价格非常昂贵。 他们这帮将军虽然手握重兵,可麾下的骑兵数量并不多,而且每年还要花很大的价格维护。 “快宣王爱卿上殿,顺便让他把装上马蹄铁的马匹牵上来!”李世民大喜。 小半刻钟后,在王德的带领下,王剪再次踏进太极殿。 “罪臣王剪,拜见陛下。”王剪恭敬地朝着李世民行礼。 随后王剪把目光往文武大臣的方向看了一眼。 武将的前列,多了两个年老的将军,以及四个中年将军。 文臣一列,王剪看到了绛州刺史高士廉。 两人四目相对后,高士廉朝他微笑地点了点头。 “王爱卿免礼,左仆射说你捣鼓了一个马蹄铁,快详细说说。”李世民时隔多日再次看到王剪,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不愧是他的应梦贤臣,即便遭受被罢官的打击,依然一心为朝廷着想。 “陛下,还请移步大殿外。”王剪拱手说道。 “行,那我们便出去一观。”李世民点了点头。 对于大唐的重臣来说,马蹄铁只要被用在战马上,就不是秘密。 他们想了解马蹄铁的结构,轻而易举,因此对这帮大臣搞保密一套,其实意义并不大。 太极殿外,李世民、李靖、李绩等人围着一匹马,瞪大着眼睛看马掌上的铁环。 “王爱卿,马掌钉上这个铁环就可以了?”李世民疑惑地问道。 “在马掌上钉钉子,岂不是也伤害了战马?”侯君集瞥了王剪一眼,眼神带着几分轻视。 他接着调侃说道:“倘若此物对战马有害,那可就有意思了。” 玄武门之变侯君集带兵控制住唐高祖和朝臣,与尉迟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五人并论功第一。 听到王剪此子现在很受陛下重用,跟李世民辛苦打天下的侯君集,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陛下,马掌的这一层厚厚角质,其实跟我们的指甲一样,打钉子并不会疼痛。” “而且有了马蹄铁的保护,不仅可以延缓马蹄的磨损,还使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 “陛下可让人骑马测试,在不同的路面奔袭测试。” 对于侯君集轻蔑的态度,王剪表情不变,专心地给李世民解释。 “来人,你骑着这匹马去长安城外奔袭,除了中途让马歇息,其他时间不要停。”李世民对不远处的一个禁军招手。 “是,陛下。”身材高大的禁军行礼后,骑着马快速离开。 这些禁军是玄甲军,对李世民的忠心毋庸置疑。 “王爱卿,等马蹄铁测试出结果后,再对你论功行赏。”李世民当众说道。 “谢陛下。”王剪行礼后,便离开了太极宫。 一帮见识了王剪被罢官的大臣,看到王剪再度立功,知道此子要一飞冲天了。 只是可惜了侍中王珪和崔义玄,白白丢了官职,而且还被逼离长安。 回到太极殿内,李世民的心情好了不少。 “长孙无忌,房玄龄,温彦博,魏征以及六部尚书,到两仪殿议事。”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把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吏部侍郎等人,一起叫了过去。 说完后,王德也宣布退朝。 这帮官员没有马上离开太极殿,而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陛下召集一帮大佬开会,显然是商议空缺官职的填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