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贵客登门(1/1)
夏侯云杰的心腹,晋江知府崔元凯在听到他这番话时,他还是有些不安的劝阻道。 “大人,要不您还是别管我了吧,我能坐上这晋江知县的位置就已是万幸了。” “何必再上一步做那大县的知县。” “虽说那叶轩墨如今还管不到大人头上,只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万一他日叶轩墨就管到了大人头上,那大人今日之举,岂不是为自己平添政敌?” 夏侯云杰在听到崔元凯在为自己考虑之时,他不禁朝身后的椅子上靠去,接着便看向自己面前的崔元凯开口道。 “开弓便没了回头箭。” “自那日叶凌云初至泉州,我给予他下马威之时,我们就已与那叶轩墨是政敌了。” 听到夏侯云杰的解释,崔元凯心中残存的那一抹侥幸也已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黎淳的几位幕僚也已至泉州地界。 “各位同僚,莫忘东翁的交代,行事一切小心,以收集情报为主,莫要打草惊蛇。” 数日过去,黎淳的几位师爷在泉州收集完情报,他们便又聚在了一起。 几日相互交流一阵,为首的师爷庞志国便出言总结道。 “如此说来,咱们东翁破局的关键便在叶大人那位堂叔身上了。” 因为他们也只是受黎淳之托来此收集情报的缘故,他们也都未选择主动找上叶凌云。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叶凌云身边有无眼线。 当黎淳的几位师爷收集情报,准备返回宁波之时。 叶轩墨的诗集也已传至京城。 京城,御书房内。 仁治皇帝望着眼前叶轩墨的新诗,他的嘴角亦露出一丝笑容。 “海大伴,你觉得叶爱卿此诗如何?” 海公公瞧见仁治皇帝脸上那明显的笑意,他可不敢说半点不是,赶忙开口应承着。 “陛下,臣哪懂这些东西啊。” “不过陛下说好,那就是好!” 仁治皇帝见海公公那谨小慎微的表情,他将话题一转。 “海大伴,朕此前让你派人调查江南各地,可有发现?” 海公公一听仁治皇帝这问话,他赶忙回应道。 “回禀陛下,臣已派人查到线索了。” “只是因为此前锦衣卫,东西二厂内部贪腐问题,许多罪证都已被抹除了。” “臣调查起来确有障碍,但臣不会以此为借口,必会为陛下查明此事。” 仁治皇帝听到海公公的承诺,他脸上并未有不满之色,反倒是主动宽慰道。 “海大伴,朕休养生息这么多年,自然不急于一时。” “你且去查,查仔细些,事关王爷,必须证据确凿才行。” 勾结白莲教,欲要造反颠覆大周,此等行径,哪怕是王爷也难逃一死。 可想要处决一位王爷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一个不小心,便会使得大周上下藩王人人自危,恐步此人后尘。 届时无论自己如何解释,也于事无补。 到时候,整个大周便会陷入乱局之中,这是自己不想看的事情。 海公公听到仁治皇帝的嘱咐,他自然是连忙点头应下。 “陛下放心,臣明白。” 海公公自然知晓仁治皇帝的宏图霸业,他能做的唯有拼尽全力,助仁治皇帝成事。 宁波,府衙内。 当仁治皇帝还在筹划江南之地的布局时,宁波府衙内。 叶轩墨正巧批示完今日治下各县衙,府衙呈送至此的公文,坐在院中观察眼前的梅树。 望着眼前的梅树,叶轩墨不禁感慨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紧接着,便又将目光转向自己院中的松柏。 望着眼前这些松柏,叶轩墨感慨的话语还未出口,就听到自己身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叶大人当真好雅兴,这般时节居然在院中赏景赋诗。” 叶轩墨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他稍稍一愣,接着便赶忙起身热情的招呼道。 “杨老来了,难怪我说今日为何心中总觉得有喜事降临。” “原来是有贵客登门啊。” “武正,去为我泡壶好茶来。” 杨朝顿听到叶轩墨的寒暄,他也面带笑容的与叶轩墨搭话。 “叶大人说笑了,老夫哪能算是贵客啊?” 叶轩墨在与杨朝顿寒暄几句之后,他这才发问道。 “杨老今日登门不知所为何事?” “该不会是许久不见,特意上门叙旧吧?” 杨朝顿见叶轩墨那打趣自己的模样,他便将自己带来的一本小巧的字典递上前去。 “叶大人,你想要的这种小巧易于携带的字典已然做好。” 原本还在思索杨朝顿登门理由的叶轩墨在听到杨朝顿的这句话时,他瞬间来了精神。 赶忙双手从杨朝顿手中接过这本小型字典。 迫不及待的翻开字典,望着字典里的内容,叶轩墨不禁微微点头评价道。 “好,大小合适,便于携带,却又不会变成小抄容易被夹带进考场。” 翻看两页之后,叶轩墨便发现杨朝顿此次送来字典又与之前那本有些不一样。 此字典的批注更多,涉及范围更广。 杨朝顿见叶轩墨那眉眼间毫不掩饰的欣赏之色,他这才小声解释道。 “叶大人,此前那本字典在完成之后,我等总觉得还是稍欠了一点火候。” “便趁着这段时间无事,对整本字典又增改了一些,还请叶大人把关。” 叶轩墨听到杨朝顿的话语,他连忙点头应下。 “杨老安心,字典一事,对我大周将来利大于弊,本官定会逐句推敲审核。” 杨朝顿见叶轩墨应下此事,他便再次与叶轩墨寒暄了一句,待到将要起身离开时。 他这才随意的提了一句。 “听闻黎司马将调任泉州知府?” 叶轩墨一听杨朝顿这句看似随意,实则关心的话语,他便看了一眼手中字典。 原来如此。 “我宁波市舶司本就为陛下开海试点。” “如今宁波市舶司初见成效,往地市舶司自然也要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