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武夫大兴之始也(1/1)
宁王杨乾晨在观察到自己面前的这些幕僚都变得格外激动时,他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那些坐在堂内的幕僚们敏锐的察觉到杨乾晨的不解时,他们便主动为其解释起来。 “殿下,此前夺嫡之事若论文武之事,则文九成,武一成矣。” “如今陛下此举,则最少武三称,文七成。” “此或为武夫大兴之始也。” 这位幕僚话音刚落,坐在旁边的其他幕僚便赶忙继续解释道。 “也可能是我大周休养生息日久,陛下有意重用武将。” “还有……” 在场的幕僚都清楚自家主公的底细,只能将一切话语掰开了,揉碎了再告诉他。 这些个幕僚在向杨乾晨解释完一切,他们就面色好奇的忍不住发问道。 “殿下,臣斗胆相问,陛下在说出此想法时,是何表情?” “当时又是何情景,使得陛下提及此事?” 虽然他们在谋算方面不算擅长,可洞悉上意还是有些把握的。 杨乾晨在仔细听完自己面前这些幕僚的解释。 他便下意识的将手搭在桌案上,神色自得的挺起胸膛,面色自豪的向他们解释道。 “此事说来话长,你们且听本王慢慢道来。” “你们是不知道本王当时有多么的急智。” “原本父皇只是想借机考校本王,想让本王知难而退……” “可是在本王的一番据理力争之下,父皇的主意改了。” “你们可知父皇所言……” 在场的一众幕僚在听完宁王杨乾晨描述当时的经历时,他们之中有些人的面色逐渐变得凝重。 陛下是何等雄才大略,怎会被王爷这几句话说得改变主意? 该不会是陛下早有此意,估计引得王爷口出此言吧? 再顺势布局此事,是否说明他们武将的前路将兴? 正当这些人思考之时,另一些幕僚却没有这种想法。 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家王爷的德性他们还不了解吗? 若非真出急智,怎能解此危机? 陛下就算真有布局,能影响自家王爷的德性吗? 心念至此,这些幕僚便望着杨乾晨吹捧起来。 “殿下果真才智过人,叫臣等钦佩。” “殿下英明神武,实乃良主。” “殿下只是三言两语便为我等争夺巨大优势,从今往后,还有敢小觑殿下?” 杨乾晨听到自己这些幕僚的吹捧,他很是受用的昂起了头。 平时这些幕僚总是劝这劝那的,何时有这般谄媚的模样。 听到这些人讨好的话语,原本那些思考的幕僚也回过神来,似是怕被这些人抢占了先机一般,也开始吹捧起来。 “此番陛下既然决定亦要拉拢武夫,即便到时候文武占比不同,我们也是占了大便宜。” “殿下放心,臣等必竭尽全力辅佐殿下搜罗武状元之才。” “臣知殿下有戚族之助,臣等不过是在旁查漏补缺而已。” 宁王听了半天,发现自己堂内坐的一众幕僚居然没人提及为他收集科举人才之事时,他瞬间感觉有些头大。 等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招募的这些幕僚有什么问题。 自己手下的这些幕僚虽然能够给自己出谋划策的。 可他们之所以能为自己出谋划策,一是因为他们阅历比自己丰富,见识比自己广。 二则是因为即便是武将也略懂谋略,在某些军事领域,一般的文人可不如他们。 可让自己这些幕僚去网罗科举之才,那不是举着火把去弹药库检查火药吗? 双方能不吵起来就已经是给自己这个皇子殿下面子了。 一想到这里,杨乾晨便越发感觉头疼。 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在场的幕僚们在敏锐的发现自家王爷对他们略有不满时,他们便默契的闭嘴在原处开始静坐。 他们如何不知自家王爷的想法。 可他们对于那些“腐儒”也是束手无策啊。 总不能强行把人家打晕拖回来吧? 不用这般手段,难道要他们也去研读经书吗? 故而既然知道自己不能令王爷满意,那便少说两句。 免得惹王爷厌烦。 杨乾晨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面前这些幕僚的心思,便略显无奈的抬手道。 “本王乏了,接下来的事情便拜托各位先生了。” 在场的幕僚将杨乾晨未继续纠结此事,便拱手行礼退下。 “臣下告退。” 晚上就寝之时,宁王依旧在脑中思量如何招纳科举之才,忧虑之情跃然脸上。 宁王妃瞧见自家王爷那忧愁的模样,她自然也想为其分忧。 即便她也有心无力,她也希望让杨乾晨说出来,莫要憋在心里。 故而宁王妃目光真挚的望着杨乾晨,语气温柔的发问道。 “王爷,为何这副模样?” “可愿与臣妾分享一二?” 宁王一听这问话,他自然不可能将自己的忧虑分享给宁王妃,便瞬间展露笑颜道。 “爱妃,你是不知本王今日在御书房内的表现?” “就连父皇都对本王青睐有加。” “到时候本王要是有幸成了东宫之主,再进一步登临大宝,你就是一国之母了。” 宁王妃听到宁王有些“献宝”的话语,她对今晚发生的事情就更有兴趣了。 既然是好事,为何王爷会是这般愁容呢? 只见宁王妃从床榻上微微坐起,双手环绕住宁王的肩膀,眼神中带着期待,语气兴奋的追问道。 “王爷,你和臣妾具体说说,让臣妾也为你高兴高兴。” 宁王感受到自己王妃由衷的为自己感到高兴时,他就细致的讲述了今晚的事情。 “哎,唯一可惜的就是父皇让我去熟读,抄写四书五经,《孝经》什么的。” “你也知道,我对于这些东西都不感兴趣的。” “还是征战天下更适合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