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知识改变命运20(1/1)
希宁一愣,随后说:“好的,反正你帮忙留意,以后如果我要置换,一定还会找你,只找你。” 给了一个许诺,虽然可能是个空心汤团,但想要打听事情,多少要给别人一些好处吧,没好处也要给点希望,赚钱的希望。 放下手机,细细一想,希宁顿时火冒三丈,气得差点没背过去。 每日都在增加利息的三万元,已经足够让高利贷上门逼债了。就算刚开始,先礼后兵,不揍人,也会门口喷个红漆,砸点家具、敲碎几块玻璃窗什么的。 可现在那里风平浪静,什么都没发生! 什么都没发生的话,就只有一个可能……不是高利贷网开一面,他们字典里没有这句成语。也不是高利贷碰巧全都生病或者集体中毒,全都住院了。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件事,就是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尼玛的,为了骗钱,就连这种招数都涌上了。还真是好,要来三万,一万还了银行信用卡,还剩下二万花花,挺好的! 想得可真是美呀,这算盘打得是噼里啪啦响的。 希宁直接把这手机关机,反正这个号码原本就是用于租房以及其他日常联络,现在房子都被霸占着,没办法租出去,这个号码不用也不要紧。 继续着工作和读书,身主的脑子不笨,学得不累,多看二遍就能装进脑子里。到底是二次高考都能考进大学,考研究生也能考上二次的。前剧情要不是钱的原因,一毕业就能连着读研究生。不象之前在仙灵的废灵根,那脑子就跟漏斗一样,无论背什么东西,前背后忘。 可为毛那么聪明的脑子,就想不透孝顺和愚忠的区别?或者只是怕担负不孝顺的恶名。 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事实证明,如果想持久性孝顺,还是悠着点,不要掏心掏肺掏光钱,最后把小命都掏出来。 考试过后,托福成绩出来了,是高分,当出国的敲门砖足够了。可一件事难住了,那就是钱! 去国外首先就要五十万的担保金,虽然拿到签证后,就能拿到钱,可目前她哪里有五十万? 工作了三年多,钱几乎全去买了房子,而房子还被亲妈和弟弟占了。 出国留学没有什么助学贷款可以借的,要么抵押贷款,可她哪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做抵押的。如果凑不齐这五十万,出国的事情就要凉凉的了。 坐在咖啡店里,迈克将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递给了她:“你真厉害,二家大学愿意录取你。” 是挺厉害的,一个并不是非常好大学毕业的人,居然也能被国外二家比较知名的大学录取,确实很不简单。其实身主也是有机会上好大学的,第一次考大学时就考中了211,还不是因为没钱,等到第二次高考,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影响了学习成绩。 迈克没看到她的烦恼,依旧神采飞扬着:“你所有的一切都没问题了,就差担保金。” 赫赫,她又没有金手指,有个强大的系统可以预测下期彩票中奖号码,也不能提供什么有利的线索能尽快赚到钱。 希宁长长叹了口气:“要不再等个五年吧。”一月存八千,一年存十万,等个五年就够了。 迈克脸上笑容凝结,这才察觉出问题来:“是不是没钱?这要想办法的,机会难得。”小姐,你都25岁了,正好是读书的好时候,再等五年,还有多少精力去读书?早点拿到毕业文凭,也能早点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可以问亲戚朋友借点……”迈克的话,让希宁翻白眼。 希宁很是无奈地说:“我就你这样一个朋友,你肯借给我吗?” 迈克愣住了。希宁看在眼里,这个很正常,毕竟是五十万,不是五百元。特别是老外,没什么借钱的习惯,他们需要钱一般都是问银行,很少问别人借的。 她淡淡地一笑:“我还是慢慢存吧,谢谢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帮我,是我准备没充分,让你白忙活了。”反正原剧情里,身主也是三十岁才上了研究生,这次让她三十岁到国外读研究生,应该算是更上一层楼了吧。 “这钱,我不能借给你。但是……”迈克犹犹豫豫了好一会儿,好似终于下了狠心:“我们可以结婚,你作为我的妻子,就可以不用担保金了。” 作为本国人的配偶,自然就不用支付担保金,过了五年还能直接拿到绿卡呢。 轮到希宁愣住了,眨巴着眼睛,看着迈克。 迈克的脸颊居然红了,有点不自然地清了清嗓子:“嗯嗯,其实我很早就想认识你,二年里一直去第一次见面的咖啡店,可你一直没出现。幸运的是,我们又碰上了。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感觉你会是一个好妻子的,你有着和其他女人不一样的魅力,所以我不光是想帮你,也想让你知道,我其实也是非常喜欢你的。” 呃,咳咳……这半年来,他们时常在这家咖啡店里喝咖啡,聊天、聊生活和工作。可希宁只是把他当做了普通朋友,没想发展到这个地步。 “这个……”希宁嘴角抽了抽:“太突然了,能不能让我考虑一下?” “好的!”迈克猛点头:“我也知道太突然了,如果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 “比如?”希宁眨了眨眼。 “比如……”迈克拿起咖啡喝了口后,好似咖啡能添加勇气一般,一口气说了出来:“比如我以前喜欢过谁,有过几个女朋友,毕业舞会是和谁一起去的……噢,不对,你们这里的女孩不会在乎这些。” 迈克又换了一套,是很现实、很符合当地情况的:“比如我每月赚多少钱;有没有房子和车子;以后结婚买了房子名字写谁的;我母亲和你掉下水,我先救谁!” 希宁猛地大笑起来,没想到这个家伙还挺有幽默感的,到底是在这里过了好几年,对这里情况很了解嘛。可在一个老外嘴里说出来时,感觉特有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