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茶(1/1)
天,有点阴。 细细密密的小雨已经开始轻轻漂落,“玉龙旗”大赛的余热本还未褪去,但在这看起来压抑的天气中,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想出门了,毕竟谁也说不好会不会突然下大雨。 对此,福冈市地方政府连声骂晦气,游客们憋着不出门,这损失的可都是钱啊,是福冈市的gdp,是他们地方政府的税收啊! 有些人因为不确定的天气而不想出门,有的人却是下刀子也要去赴约,赴一个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约,因为这个约,他已期盼多年。 酒店房间内,北山浩一用娴熟流畅、自然从容的手法泡着茶。 东瀛的茶艺非常繁琐,一般来说一定要在专门的茶室进行,茶室的装修也有特定的要求,茶室的布置和设计,茶室内茶具的摆放等等,甚至进入茶室要迈哪只脚,都有很严格的讲究,任何一步都不能有偏差,很有东瀛一直在强调的“工匠精神”。 北山浩一出身东瀛望族,北山家在幕府时期就是上流武士家族,地位极高,也曾是数代幕府将军的座上客,传承到现在,足可以称得上一句历史悠久,家学渊源。 他本应该去学习东瀛茶艺的那一套的,但不知怎的,相比于将每一个步骤都限制得死死的东瀛茶艺,北山浩一更喜欢做起来没有太大拘束的中原茶道。 东瀛的茶艺也被东瀛称之为茶道,但北山浩一认为东瀛茶艺匠气太重,称不得“道”,唯有中国茶道与道家思想密不可分,颇得道家“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真意。 而从中原传入东瀛的茶道之所以会发展成现在这般模样,实际上和东瀛特殊的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瀛系一岛国,受限于地理环境形成了海洋尚武文化,但又因为处于中原文化影响圈范围之内,受中原文化影响深远,没有成为类似同时期西方文明那般的海盗文明,更由于岛国自然环境极不稳定,所以封建礼教尤其是思想等级制度被东瀛完全贯彻。 虽然据东瀛两部着名历史书籍《古事记》与《东瀛书纪》记载,东瀛的摘句找到了一则神话传说,并将这则神话传说当做了自己文明的起源,试图从文明起源上摆脱中原的影响。 在一开始,这则神话传说虽然被编入教科书中,但被着明是“据说”,也就是他们也不认为这是真的,但是在2007年后,高丽启用新版历史教科书,将“据说”两个字都被删除了,那则神话传说赫然成为了不容置疑的真实历史! 这不止不是人间的操作,这简直不是阴间的操作! 看过高丽这种突破下限的操作,东瀛这点对于文明起源的美化就显得非常微不足道了。 这不是一个比谁好,而是比谁更那么不烂的世界。 说回东瀛,在天武天皇之前,虽然公元四世纪大和国就统一了东瀛,形成了现今东瀛皇室及制度的雏形,但因为之前东瀛一直都是氏族部落制度,东瀛的实际统治者还是以苏我氏为首的几大氏族,东瀛皇室的权力处处受制于那些大氏族。 公元七世纪,东瀛皇室发动政变,消灭苏我氏等大氏族首领,成功夺权,成为东瀛无可争议的实质统治者,天武天皇正式改“大王”为“天皇”,同时改革东瀛制度,根据中原唐朝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实行“大化改新”,先后派遣十几次规模巨大的遣唐使到当时的大唐首都长安学习,至此,东瀛才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而“大化革新”也和近代将东瀛从封建社会推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明治维新”并称为东瀛历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 “大化改新”后,东瀛差不多是照搬了当时唐朝的政治体系,仿造长安建造奈良城不说,很多官职连名称都没换就这么被东瀛用着,神还原,考虑到当时也没有版权这个说法,东瀛的这种行为也没什么好说的,说不定唐朝知道了还会会心一笑。 当时的东瀛全面学习唐朝,基本可以算作一个“小唐朝”,但唯独有一样非常致命的东西,东瀛却没有向唐朝学习,那就是“科举”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东瀛自然灾害频发,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威胁下,东瀛人民对于稳定有着极端的向往。 对于稳定的极端追求使得东瀛极端认可稳固甚至是僵化的社会等级制度,任何天灾人祸带来的不稳定,都比不上社会等级制度崩坏带来的不稳定。 中原传来的社会等级思想被东瀛视作维持社会稳定的铁律,所以也就不允许“科举”这种给底层人民用以上升的渠道存在,说白了就是东瀛的统治阶级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故意没有学习“科举”,反正东瀛统治阶级对自己的手底下人民的尿性非常清楚,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造反,所以“科举”在东瀛不仅没有维稳的作用,反而是一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 而要说古代东瀛的人民多恭顺,古代中原大部分时期,农民的农业税普遍不超过百分之十,而在古代东瀛,农民的农业税普遍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相当于中原没有土地的佃农的收入。 中原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土地兼并造成大量佃农,于是全国各地烽烟四起、造反频发,简单点说是农业税上了百分之六十,老子就敢造反! 而在古代东瀛,百分之六十的农业税已经是贵族老爷开恩,很多时候农业税的比例还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极端情况下,百分之九十的农业税,大名们也是敢收的,但就这样,古代东瀛也从来没有改朝换代过,古代东瀛人民的恭顺可想而知。 实际上现在也差不多,社畜在失业的情况下宁可自杀,却也不敢向剥削自己的资本家发动舍身一击,这么一想,现代东瀛的人民和古代东瀛的人民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以上种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东瀛根深蒂固的社会阶级制度,这是东瀛体制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为了强化社会阶级制度,东瀛社会自上而下就在普及一种思想,那就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上层人和下层人从本质上就有所不同。 若是当时的东瀛真就引进“科举”制度,让那些苦哈哈的泥腿子也走入朝堂,晋升上流社会,这岂不是在告诉其他泥腿子,他们实际上和那些贵族老爷没什么本质区别? 都是一样的人,那他们还会愿意无条件任由那些掌权的贵族老爷剥削奴役么?会愿意么? 在中原,“科举”制度被视作底层人民的晋升渠道而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环,历朝历代,当“科举”完全被上层阶级垄断进而失去作为底层人民晋升渠道的作用时,一般都是一个朝代造反频发的时候,而造反的首领又或者首领身边的幕僚往往就是那些科考不顺的落地秀才之流。 “科举”的本意就是将这些隐藏在人民中的不稳定因素找出来然后收为己用,一方面增强统治阶级的实力,另一方面削弱低层人民的凝聚力,可谓一举两得。 而当“科举”不再公正,通往上层社会的渠道被堵死时,那些胆大包天而且有谋略的读书人可是真敢造反的! 诚然,中原每个朝代的灭亡大多源自于土地兼并,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老百姓吃不上饭了不造反干啥?但是能将一盘散沙的老百姓凝聚在一起,一起向着“造反”这项有前途的事业奋斗,还是得有那些脑子灵光的人鼓动牵头。 底层人民水深火热的环境是枯黄的草原,而那些有勇有谋的人则是火星,无论草原还是火星,单独存在都不会如何,而一旦遇到一起,那就会是燎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那些“星星之火”都本该在“科举”制度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栋梁中的一员,当然,也可能是国家的又一条蛀虫,总之都会是国家统治阶层的一员。 但可惜,上层晋升渠道堵死了,所以他们只能选择造反。 你不给我官当,那我就自己来取,造反搞好了,说不定就可以改叫“起义”,到时候不要说当官,说不定我还能当个皇帝! 中原人民的思想永远是这么朴实无华,以及胆大包天。 但是这个在东瀛不行,东瀛自古以来就将人与人之间的阶级限死了,上层是上层,下层是下层,上下阶层可以有沟通,但不能有流通,相互之间不可以有一丝逾越,这是雷池。 所以“科举”在中原是统治阶级收拢人才以及维持国家安定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东瀛,想也不要想。 正是因为极端重视以及强调阶级,东瀛整出了很多简直可以说是反人类的东西。 就比如说茶艺吧,茶艺整那么多步骤,沏出来的茶就一定会更好喝的么?不一定,因为茶这种东西,说白了是人去迁就茶叶,技艺应该根据茶叶以及泡茶的泉水作出调整,一味追求规范,一味追求仪式感,这在茶艺上本就是舍本逐末的蠢事。 可是!架不住这样做逼格高啊! 和随随便便沏出一壶茶比起来,繁琐的步骤,恨不能用尺量的规范,沏茶和饮茶时刻意营造出的仪式感,这些都在告诉那些下层人,我们和你们不!一!样! 越繁琐的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它好,而是说明用它的人,闲! 不是吃饱了撑的还不用工作的人,根本不会去找这样的不自在,而下层人民,都是吃不饱且累得要死的人,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上层贵族要这样喝茶,他们只能认为这其中一定着有什么玄机,而他们不懂这种玄机,那一定是他们的智慧远远及不上上层贵族,于是底层人民对于上层贵族越发恭顺不敢违逆。 这就是门槛,用来将下层人限制在下层,不得进入上层的门槛,而这样的门槛,在东瀛数不胜数,以至于很多因为新兴产业而异军突起,拥有大量财富的新贵们都被拦在真正可以决定东瀛走向的决策层外,他们是外人看来的上流社会一员,但又不算真正的上流人士,被真正的上层人压榨利用,最终走向末路。 东瀛是不允许“下克上”的,这里的“上”和“下”,真正所指的应该是上层贵族和下层人民。 礼教从来都是统治工具的一种,而且是最好用的一种,将上层贵族和下层人民界限清晰划分,然后告诉下层人民,不要去碰它,这不是你们可以染指的! 时至今日,在社会主流高喊着“人权”、“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东瀛的阶级制度依旧牢不可破,官僚的孩子是官僚,政客的孩子是政客,上下阶层的流通主要靠入赘,这样的东瀛,北山浩一并不喜欢,但身为北山家的长子嫡孙,很多事情不是说他不喜欢就可以反抗的,弃用东瀛茶艺,而用最随意最挥洒自如的中原茶道的方式给自己沏茶,这或许就是北山浩一唯一能做出的反抗。 在表现性,温文尔雅、君子如玉的北山浩一和自己的父亲很像,但本质上,北山浩一更接近自己那个无法无天的姑姑。 只可惜,他是北山家的长子嫡孙,且是独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膀,他无法背叛自己的阶级,更无法背叛自己的家族,在责任和天性之间,他只能选择后者。 这一点,他实际上是非常羡慕自己的姑姑,她永远有一堆人惯着她、宠着她、放纵她、保护她,她永远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在东瀛这个所有人都有层层束缚的国家,这样的人值得每一个人羡慕。 而今天,北山浩一也决定按自己的想法做一件事情,而且绝不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