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知是故人来(1/2)
颜白闻言顿时觉得脑袋都大了。</p>
二十五结婚是不迟,在后世还有点早呢,在后世你不结婚都没有人管你,可是现在不行,长孙皇后都催了。</p>
这是什么时代,这可是大唐。</p>
完亲、成家、有子,是一件非常重要且神圣的事情,过了朝廷规定的年龄就要完亲,这是大家公认的。</p>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的寿命太短了</p>
在仙游,这个几乎人人都懂点医术的县里,不算上楼观学的学子,统计出来的人均寿命却只有四十一岁。</p>
这个数据让颜白一度认为是错的。</p>
因为庄子里面的老兵很多,都是跟着颜白从泾阳退下来的,好些都五十多了。</p>
可核对了好几次之后才发现没错。</p>
细细分析了一下,平均寿命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打仗,二是百姓的寿命短,三是婴儿的存活率低。</p>
婴儿的存活率低才是最恐怖的。</p>
好多出生后好好的,养着养着就夭折了,也有的人家见又生了一个女儿,要么送人,要么就扔到脚盆里面了。</p>
好多家就只要男孩子。</p>
这根本就不是开玩笑,事实远比这黑暗的多。</p>
三个老人人均五十岁,可突然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孩加进去了,人均寿命一下子就变化成了三十七岁。</p>
所以,在这个时代,早婚,多生,多子,才是王朝所需要的。</p>
(统计现代古代平均寿命是按照出土的墓志铭来算的,有研究表明,唐朝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岁。</p>
这个个人觉得有问题,因为能有墓志铭的肯定是富贵人家,他们生活肯定比百姓强,所以稍显武断。)</p>
裴行俭和二囡一定不能二十五完亲,不是自己这个做师父的武断不近人情,而是过了十八这个最后的坎还没完亲。</p>
那就是有问题。</p>
裴行俭是官员,御史到时候就会介入,皇帝会赐礼教嬷嬷,德行就会有问题,裴行俭就会变成不孝之人。</p>
一旦道德沾上不孝,那就是彻底的完蛋了。</p>
不孝者三事,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p>
历史上少有不孝之人的大书特书,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没有这样的事,而是这样的人,以及这样的家族到最后都消失了。</p>
见师父变了脸色,二囡瞥了裴行俭一眼,笑道:“师父,别听他胡咧咧,真要等到二十五,我还活不活了。</p>
我娘过的就苦,我不想走她的老路,所以,师父放心就是,徒儿有打算,不会让人找上门来的。”</p>
颜白脸色稍霁:“最迟后年,再往后不行,得给你娘杨老夫人有个交代,她老人家虽然没说什么,但也不能让她操心。”</p>
提到了杨老夫人,颜白赶紧道:</p>
“对了,二囡,你抽空把老妇人从洛阳接到仙游来住吧,这里有人看着,还热闹,她老人家也不会孤独!”</p>
二囡闻言叹了口气:“说了,就差把她架过来了,我娘就是不肯,几个舅父去劝了都不行,如今她是一心礼佛。</p>
我娘她是个安静的性子,写信跟我说她一切都好,这就是她最满意的生活,让我莫要挂念,说她身子骨好着呢!”</p>
颜白闻言也叹了口气,清官难断家务事,谣言说杨老夫人不来长安就是被长安这个地方给伤透了心。</p>
至于何人,除了武家那几个小子,还能有谁。</p>
二囡也不愿提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给颜白倒了一杯茶后轻声道:“师父,皇帝召三省议事,是为了学子的安排么?”</p>
颜白点了点头:“也该把这件事挑明了,陛下不是不想用,这么大的国家,别说数千人,就是数万人都不够用。”</p>
裴行俭点了点头:“陛下根本就不是来散心的,帝王的每一步都是思量过的,甚至连这一刻,下一刻说什么,做什么都是计划好的。”</p>
“那陛下的意思?”</p>
颜白看着二囡闻言笑道:“我估摸着陛下有两个意思,能够考出去的,起步就是县令和县丞,这点陛下是不会改的。</p>
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出这主意的人真是居心叵测,这些王听风就是雨,最容易被人利用,他们最好的归宿就是做个闲王。”</p>
裴行俭闻言叹了口气:“要遵循礼制!”</p>
二囡不服气道:“礼制是人定的,人在变,礼制也需要变,你看看现在的周礼有多烦琐,都已经开始挡路了!”</p>
裴行俭回道:“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事情有双面性,有好自然有坏,有阴就有阳……”</p>
眼见两人又要吵了起来,颜白没好气的敲了敲桌子:</p>
“这点屁事用的着拿出来说么,礼制是需要改变,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也不是我们能说的事情,换个话题!”</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