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972节(1/2)
金红色的殿门在初升大日后,熠熠生辉,仿若九天之上的神灵居所。</p>
再向前走。</p>
至高的天子高坐九天明堂之上,冕旒之下,威严沉重。</p>
一个个国主,带着一个国家的意志,深深在天子脚下拜倒。</p>
“至高的天子,愿皇天庇佑您!”</p>
“至高至圣!”</p>
无数人影,每一道都代表着一个国家,而现在所有人都跪在地上。</p>
如同潮水一般。</p>
洪亮如同钟鼓的声音,传到了殿外,而后是宫中,既而是天下!</p>
————</p>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p>
第940章 大唐太宗文皇帝(卷末)</p>
登峰造极。</p>
天下无敌。</p>
盛世煊赫。</p>
还有什么词汇能够形容此刻的大唐呢?</p>
是从东海之滨,到葱岭极西,都不需要携带兵刃。</p>
是纵然普通百姓的米缸中也有足以过冬的储粮。</p>
是兵戈不动而四境安宁的边境。</p>
是天子高居明堂,却始终关注着百姓的一餐一食。</p>
那些在史书上所描述的盛世,那些在史书上所描绘的圣王,跃然出现在所有人眼前时。</p>
原来如此啊。</p>
生活在贞观之世,还有什么值得去向往的呢?</p>
在贞观天子之下为臣,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p>
四境之内的番人,除了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发自内心的敬服,还有什么能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呢?</p>
……</p>
太极殿。</p>
李世民的寝殿一改往昔,变成颇为朴素,走进殿中,一股浓浓的药味,李氏的遗传病深深折磨着他,乃至于无法视事,只能让太子李治监国理政。</p>
李治细细品着碗中药汤的温度,待温度恰好,他便行到病榻前,徐慧妃将李世民扶起来,“父皇,药来了。”</p>
李世民望着自己有些憔悴的儿子,心疼道:“稚奴,辛苦你了。”</p>
李治一边喂李世民喝药,一边低声道:“儿子照顾父亲是应该的,当初母亲去世后,父亲将儿子和晋阳带在身边抚养。</p>
那时父亲既要处理政务,治理大唐,还要照顾我们入睡,很是辛苦,现在儿子做这些,还不如您的万一啊。”</p>
李世民很是感动,他轻抚着李治的脑袋,手掌已经有些消瘦的厉害,“真是个好孩子,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仁孝的帝王。”</p>
李治能够成为太子,最大的原因就是李泰为人狠厉,李世民担心李泰上位后,会清算李承乾和李治他们,而仁孝的李治,则不会如此。</p>
现在看来,自己的选择果然没错。</p>
大唐的下一代,绝对不能再发生兄弟相残之事了。</p>
待李世民喝完药,渐渐有了睡意睡去后,李治对徐慧妃温声道:“徐嫔,孤要去听政,劳烦你照顾父皇休息,若有需要,孤就在偏殿往日之处,徐嫔派一宫女唤孤即可。”</p>
徐慧妃轻抚李世民,轻点头示意自己知晓。</p>
李治蹑手蹑脚离开寝殿,走出大殿时,他忍不住多嗅了两口空气,这空气相比充斥着药味的寝殿,很是清澈。</p>
民间常言,久病床前无孝子。</p>
但在皇室中,这明显不成立。</p>
一向以仁孝所闻名的太子,自然是衣不解带的在床榻前照顾。</p>
这一照顾就是两年。</p>
尤其是近一年来,李世民的身体愈差,几乎整日缠绵病榻,李治在听政之余,都守护在父皇的床榻旁,李世民很是感动,他甚至在自己的寝殿群中,为太子李治安排了一处别院,以让李治不要那么疲累。</p>
李治无论是出于本心,还是出于现实,都不可能让自己的仁孝之名收到丝毫损失。</p>
整整两年,他的身影只在听政以及寝殿中来回打转。</p>
他甚至就连一次踏青都没有过,即便是洛君卓和晋阳公主邀请他,李世民也让他去散心,他也不为所动。</p>
这两年,他甚至就连一件新衣都没有换过,一直穿着素色的衣服,那些繁华盛服,都被他藏起来。</p>
只要照顾过病人便知道,这是一件多么枯燥以及乏味的事情,纵然是李治这样的孝子,时间一长,紧绷的神经,也不禁让他感到疲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