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分节阅读_第891节(2/2)

好书推荐:

太子造反又有什么好处呢?</p>

这是相当不合理的!</p>

当时陛下您和秦王在长安外的行宫,区区杨文干难道真的能攻进长安吗?</p>

就算是有心算无心,杨文干长驱直入,但真的能抓住陛下和秦王吗?</p>

就算是能够夺下长安城,那又有什么用呢?</p>

只要有陛下和秦王在,这大唐哪里不是长安呢?</p>

太子的造反是绝对不会成功的。</p>

太子的造反就算是夺取了长安城,也没有丝毫作用,他又没有对付您的可能,那太子为什么要造反呢?</p>

臣斗胆说一句,太子就算是动手,那也是对秦王动手,怎么可能对陛下您动手呢?</p>

还请陛下三思!</p>

太子谋反之事,疑点重重,千万不要成为有心人的棋子,以免中了奸计!”</p>

奸计自然由奸臣所出。</p>

谁是奸臣,以前不知道,但现在奸臣自己跳出来了!</p>

一个就是秦王,另一个就是秦王死党,周国公洛玄夜!</p>

裴寂的分析实在是有理有据,让李渊不得不相信,他更加愤怒起来,秦王为了成为太子,竟然诬陷太子,这是完全不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眼中。</p>

裴寂对李渊实在是过于熟悉,一看到李渊的神情,他就知道李渊听进去了,李建成这次没事了,自己又挫败了秦王的一次阴谋。</p>

李渊和裴寂都没有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所谓太子和秦王之间的“二府之争”,实际上完全是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角力,一旦李建成失去了李渊的帮助,会在短短时间之内,被李世民所击溃。</p>

杨文干的叛乱就像是一场笑话,如果不是现在天下初定,李渊担心还未曾收拾的人心,因为杨文干而再次波动的话,根本就用不到李世民上场。</p>

李世民率领着军队根本就没什么打仗,见到秦王来到之后,杨文干手下的军士直接就把杨文干的脑袋砍掉送了过来。</p>

如同巡游般平定了这一次叛乱后,李世民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军队的威望,就兴致勃勃的返回长安去拿属于自己的太子之位。</p>

但是让他失望了。</p>

李渊就像是完全忘记了这件事,他不仅仅没有给李世民太子之位,甚至还训斥了李世民不懂得孝悌之道,竟然告发自己的兄长,而且还是用一件并不正确的事。</p>

杨文干造反和太子并没有关系。</p>

李世民当然不服,他跪在大殿下,朗声道:“请陛下下法司,查验太子和杨文干造反是否有关。”</p>

这话让李渊的脸色更是难看到了极点,他是不可能把这件事张扬出去的,李世民这就是在公然对抗自己。</p>

李渊深深地望了李世民一眼,冷哼一声离开了这里。</p>

李世民走出皇宫,望着明明是白天,却黑暗宛如有野兽伏沉的皇宫,突然低声吼了一声。</p>

天子的金口玉言,如何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废黜,为什么直到现在还不愿意将太子之位给我。</p>

一个区区嫡长难道就真的重要到这样的地步?</p>

明明一切都能够有一个好结果,但就是不愿意,陛下啊,父亲啊,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呢?</p>

难道真的如同文公所说的那样。</p>

你是担心我为太子,你将会失去权力吗?</p>

难道我们父子间,竟然真的会因为权力而到这样疏远的地步吗?</p>

————</p>

武德二年,太宗将攻刘武周,高祖曰:“我儿有太子相。”</p>

武德四年,太宗欲东出,高祖勉励,曰:“若取中原,功难赏,储位可配。”</p>

武德六年,突厥寇侵,高祖曰:“退突厥,当有东宫。”</p>

武德七年,太宗平文干,高祖曰:“归来策东宫正位。”</p>

高祖无信,太宗多哀。——《通鉴·唐纪》</p>

第877章 父子冲突,玄夜重担。</p>

武德七年九月,大唐发生了不少重大的事务。</p>

九月初七,大唐天子李渊下旨,撤销江南道行台编制。</p>

调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原江南道尚书右仆射、姑苏郡王洛景成进京,担任民部尚书。</p>

紧接着又下令调吴国夫人、原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苏州刺史进京担任礼部尚书。</p>

杜伏威被任命为兵部侍郎。</p>

明眼人都看出来李渊这是要削地方重中央了。</p>

但一开始就动江南洛氏,这是让人没想到的,只有洛玄夜对秦王说,“天子知道我和妹妹亲如一家,他这不是不信任妹妹,而是……”</p>

洛玄夜不说话了,李世民沉默,他知道,陛下这是担心姑苏郡王和吴国夫人会成为他的外藩助力,所以让他们进京为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