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念到名字的人都给我站出来否则......(1/2)

好书推荐:

“容小过者,以一长酬;释大仇者,以死力报。唯酬报之情迫中,故其长触之而必试,其力激之而必竭。彼索过寻仇者,岂非大愚?”</p>

意思是说:“容忍小的过失,能得到对方以长处作为回报;饶恕大仇人,更能得到对方不顾生死的报答。对方回报的心意聚集在内心,平时他会慢慢寻找机会报答你,而到了紧急关头,他更会竭尽全力来帮助你。那些睚眦必报的人,难道不是很愚蠢吗?”</p>

苏木也听明白了柳举人的意思,为其鼓掌叫好。</p>

“柳兄的一番话,当真是让苏某感触颇多”</p>

“苏千户以后不要再轻易制造杀戮,便是柳某没有白费这番口舌。”柳举人谦虚地笑了笑,而后正要继续说些什么。</p>

却见一把锋利的长刀,在他的视线当中不断放大。</p>

“扑哧——”</p>

一颗大好头颅冲天而起,柳举人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前一秒还对自己的言论颇为赞许的苏木,下一秒却又挥刀砍他。</p>

不过他是没有机会想明白了。</p>

随着人头落地,意识也逐渐变得灰暗。</p>

鲜血喷溅而出,现场都安静了一瞬,其他的举人们看向苏木,眼中带着恐惧,唯独胖举人咽了口唾沫后,大步上前,跪在地上就抱住了柳举人的无头尸体,痛哭流涕。</p>

“柳兄,你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有朝一日能够以才学报效朝廷,为国出力,未曾想却落得这般下场。”胖举人说着,又恶狠狠看向了杀人凶手,带着哭腔控诉道:“姓苏的,你便是锦衣卫千户,平日里横行霸道惯了,可却也要给我个说法,我柳兄只不过是善意的劝导两句,你听得不爽,便对其痛下杀手,眼中可还有王法?!”</p>

“是不是我们这些举人若是稍稍违背你的心意,你也要如对柳兄一般,对我等痛下杀手?!”</p>

“我告诉你,即便是我们死了,我们的家眷亲人,也定要进京找皇上讨个公道!”</p>

“当然,你这等凶徒,多半不会给我等家眷活下去的机会,可你记着,人在做天在看,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p>

“带到百十年后,后人再提及此事,定当会为我等鸣冤,而你则要背上凶名恶名,遭万世唾骂!”</p>

胖举人的一番话,着实是将同行举人心中的恐惧都给勾了出来。</p>

而人在面对恐惧的时候,通常来说会有两种行为。</p>

一种是怂,另一种是莽。</p>

在场这些人里面,或许不学无术,但也不乏狠厉之徒,恐惧直接转变成为了愤怒。</p>

开始迎着胖举人的话继续骂了起来。</p>

对此,苏木却是没有理会,他将双手食指塞进耳洞,一百八十度翻转,使得指腹朝上,而后轻轻一勾,世界瞬间就安静了下来。</p>

反观这些举人,虽然破口大骂以压制内心的恐惧,可却无一人敢真的上前半步。</p>

骂着骂着,他们见苏木一脸不在乎的模样,渐渐熄了火,恐惧再次涌上心头。</p>

一个个却是又怂了下来。</p>

苏木这时才重新将手指拔了出来,笑着看向众人:“诸位都是举人,熟读四书五经,也算是圣人子弟,大家刚刚也都骂累了,趁着中场休息,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孔圣人杀少正卯的故事。”</p>

众举人虽不想听,可话刚要出口,嘴却被一股莫名的力量堵了起来,身体也被规正,好似学堂的稚童一般。</p>

苏木这时候才道:“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p>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p>

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p>

苏木本想着这群举人多多少少也该有些墨水在心中,可未曾想他这一则故事讲完,这些人眼中尽是茫然。</p>

略微叹息后,继续道:“通俗易懂来说,便是:</p>

少正卯与孔子同处于一个时代。</p>

孔子的学生曾经多次受到少正卯言论的诱惑,而离开学堂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讲课,导致学堂由满座变为空旷。</p>

于是到了孔子做大司寇的时候,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在宫门外把他杀了。</p>

子贡向孔子进言说:‘少正卯是鲁国名望很高的人。老师您将他杀死,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呢?’</p>

孔子说:‘人有五种罪恶,而盗窃与之相比还算好的行为:</p>

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经此解释,在场众举人这才明悟过来。</p>

苏木则继续道:“少正卯五恶俱全,乃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柳兄何尝不是?”</p>

“明知流言蜚语之害,却仍要毁苏某清白,此为心达而险。”</p>

“心中并无善念却劝苏某行善,是以己所不欲强加于人,此为言伪而辩。”</p>

“明知霹雳堂之罪孽深重,却仍为其辩白,此为顺非而泽。”</p>

“五恶得其三,苏某秉承圣人之言诛杀此僚,问心无愧。”</p>

说到这里,苏木话音一顿,又看向其他举人,玩味道:“这么说来,诸位亦是要谨言慎行,莫要做那五恶之人,平白给了苏某出手的理由。”</p>

话音落下,喧嚣声纷纷落地。</p>

这些本应嚣张跋扈,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谴责苏木的举人们全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p>

一个个目光中带上了些许恐惧。</p>

归根结底,无论他们此前的身份为何,归根结底,他们都是人。</p>

是人就没有不怕死的。</p>

尤其是身居高位的人,这些家伙仗着家里的关系,好不容易才讨到一个举人的功名,嚣张跋扈的日子还没有过上几年,他们又怎么想去死?</p>

先前之所以敢破口大骂,甚至无所忌讳,无外乎仗着两件事。</p>

其一,举人功名,无大过不得动刑,更不能下狱。</p>

其二,法不责众,他们这里有几十个举人,若是动上一个两个,锦衣卫或许有办法将影响平息下来。</p>

可要是全都杀了,即便是镇抚使怕也要引咎辞职,甚至还要因为处理不当,而逃不过刑狱之祸。</p>

但话又说回来了,杀人在如今这个时代并不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情,只要理由说得过去就行。</p>

如果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算是他们被杀了,也会有人站出来为他们鸣不平。</p>

且朝廷上的那些大官们,都不会作壁上观。</p>

和他们不同,那些有能力走上朝堂的大臣们,文采多么出众不好说,但无一例外全都是寒窗苦读才考取的功名。</p>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更加看重举人这层身份。</p>

他们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尤其是和只懂得用蛮力的武夫相比。</p>

甚至即便是他们这些人在辩论上并不占据道理,可只要是文人被武夫杀了,他们就会竭尽一切口舌据理力争,或是强词夺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