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谈古论今(1/1)
杨明听了皱眉道:“店员不让你进,就为了放日本旅游团进去买东西?” 孙遥征叹息一声:“也不怪店员,他们只不过听命令行事,怪不到他们头上。 我憋气是……华夏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被他们仨瓜俩枣给贱卖了,还恬不知耻炫耀宣传他们有本事,赚了外汇。” 杨明听后心里也憋气,但现实国情就是如此,不光是西安一个城市,大点的旅游城市都如此。 现今国人还不富裕,很多地方温饱都没解决,人们哪有闲钱买字画古玩。 友谊商店需要日常经营,有外国人买物品,他们哪有不卖的道理。但有好东西不卖华人,专卖外国佬这点很扯淡,有待商榷。 后世很多华人从国外买回来不少华夏文物,美其名曰爱国情怀使然,让华夏文物回流。 其实他们多并不知道,他们花大价钱买回来的文物,除了八国联军抢走的那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贱卖给外国人的物品。 从孙遥征讲述中杨明了解到,他在西安那次真被刺激到了,物品便宜的吓人,古代名家字画,几十块钱一张,日本人都乐疯了,把店里所有华夏文玩字画全部扫空。 店门口刻章老艺人低头不停刻章,每个日本人都刻了一枚,有些日本人还用不同书体刻好几个。 这次他卖杨明物件要外汇付款,就是筹备外汇,准备去外地买东西。 既然友谊商店不让华人进入购买,他联系了以前认识的一个日本遗孤,其人从小被华人收养,十几年前回的日本。 这次就是等这个名义上的日本人过来,一起去外地收货。 说完这些,孙遥征怔怔出神,杨明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这是个有节操人士,心怀忧国情怀。 国情如此,说一些没用的安慰不了他,索性让他自己调整,想通了就释然了。 琢磨琢磨觉得这事儿要支持孙遥征,就打破沉默,对孙遥征说道:“孙哥,这事儿我支持你,收到好东西拿回来,我付外汇全要了,价钱你说了算。” 孙遥征呵呵一笑:“就等你这句话,我也没办法,所认识开古玩店的,就你一个是私人买卖,手里还不缺钱,并且还是外汇,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杨明傻了,舔舔嘴唇:“孙哥……敢情你说这些就为了让我收你货啊,这叫什么事儿,你早说不就完了,至于扯半天闲蛋。” 孙遥征哈哈大笑:“兄弟莫多心,自小跟着家里长辈学古,言传身教之下,有些迂腐气,兄弟包涵。” 杨明好奇问他:“孙哥看起来有文人儒雅气质,难道是从小学习的?现代文化学到多少?” 孙遥征呵呵一笑:“幼好古学,只一味钻研故纸堆,现代学问只略懂皮毛,并不精通,也没兴趣学。” “怪不得,你要搁从前就是考状元材料,生在这时代,白瞎你这人才了。”杨明感慨不已。 孙遥征摇摇头:“我这水平考状元差远了,莫小看古人,我近来感悟,越发觉得古人想入仕有多难。 读同样书籍,为什么有人屡试不中,有些人却一路过关斩将金榜题名?” 杨明探身问道:“我也好奇,您说说?” 孙遥征叹息一声:“理论上,古人只要把四书五经背熟了,就可以去考状元,但为什么大多数人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呢? 打个比方,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如果考官以这句子出试题,他肯定不会出上一句是什么?” 杨明眼睛一动不动看着他,问:“那考官会怎么出题?” 孙遥征呵呵一笑:“考官大概率会这么出题:唐朝诗人骆宾王曾经有一篇咏鹅,提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请以绿水之上才能养鹅为题,写篇五百字文章,试论文化和培养人才的关系,字迹工整,论点清晰。 好,如果这次你侥幸过关,然后就是会试,同样的句子,考官换了,他怎么出题呢? 会试考场,你打开试卷,看到的是:咏鹅是首咏物诗,描述动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呼应,和谐共存自然风景。 请以白毛浮绿水也需其下有红掌,绿水无泉扰动才能漾清波为题,写一篇一千字文章,试论地方经济和政策治理之间关系,字迹工整,论点新颖。 好,这次你同样过关了,那么恭喜,你接下来进入殿试考场。 到殿试考场,打开试卷,你会看到: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任御史,因事下囚,遇赦而出,任临海县丞。 光宅元年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讨武昭檄)败亡后去向不明。 请以人人爱白羽,但决定游速的是红掌,绿水虽好看,但能引用的是清波为题,写一篇五千字文章。 试论国家用人选材标准,以及执政中官员应该有的自觉性和服从性之间的关系。 这试题难度如何?现代那些大学生能做出来?即使做出来,我想大多也是文不对题,不伦不类罢了。” 孙遥征说的,杨明心里不以为然,古人考试题目千奇百怪,现代大学生身处古代考场,看了试题确实会懵。 但要把古人拎到现代,他们看到数理化试题,同样懵逼,也会变得不知所措,有无从下笔之感。 两人又说了会子闲话,约定只要收到货,就让刘伟拿回来,孙遥征会开好清单,杨明按清单浮动付款,随后让刘伟带现金走。 送走孙遥征,杨明关了店门,他打算去找刘玉贵去。老爸好容易春心荡漾一次,无论如何要帮他实现晚年性福这一无聊目标。 唉,父子同好妇人,这可咋整啊。老爸觊觎人老母,自己想按倒人闺女。现在就差刘玉贵点头同意,把家中两个如花娘们礼送出去,供两父子日常泄火之用了。 到了自己曾经住过的院子,杨明顿觉这小院,怎么会如此狭窄逼仄,以前在这里住时,是怎么忍下来的? 心态,那时自家是什么家境,能有处落脚地方都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敢嫌弃环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