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晓危局仓惶撤军 收复汝阳断归路(1/1)
风炉山前的郭都营寨内灯火通明,当凌青将军的撤军密令以飞鸽传书的形式悄然抵达时,郭都正独坐在营帐之中,凝视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心中盘算着局势的微妙变化。 那一刻,他的眼神仿佛穿透了夜色,看到了远方汉军的动向,感受到了那股即将席卷而来的压力。 “传令官!”郭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此处寂静,“即刻召集所有部将,于中军大帐集合,不得有误!” 不多时,营帐内已是人声鼎沸,各部将校匆匆赶来,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疑惑与不安。 郭都站在地图前,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沉声道:“诸位,凌青将军的撤军令已至,我们面临的局势远比想象中复杂。汉军显然已有所准备,正欲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风炉山口之敌,坚如磐石,非一日可破;而安陆援军,又近在咫尺,若我等继续在此纠缠,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说到这里,郭都停顿了一下,目光更加坚定:“因此,我决定改变原定计划,放弃从汝阳回师的路线,转而向东北方向横穿荒山,利用地形优势避开汉军主力,再折向东南,直奔旧都太冶城地界。那里,北境军防线稳固,是我们渡江返回武卫的最佳选择。” “但此路凶险异常,荒山之中,道路难行,补给困难,且不知汉军是否已设伏以待,也不知是否会遇到赵军游骑。 故此,本将要求全军上下,即刻整理行装,轻装简行,只带必要口粮与武器,务必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郭都的话语急促。 “至于伤兵,我们无力携带,只能留下足够的药品与食物,希望他们能自行脱困或得到汉军救治。这是无奈之举,但战争残酷,我们必须做出最有利于大局的选择。” 部将们闻言,虽心有不忍,却也明白此刻的形势不容乐观,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立即着手准备撤军事宜。 营寨内,随着撤军命令的下达,原本沉静的夜晚被一阵急促而有序的忙碌所打破。火把在夜色中摇曳,映照出将士们匆匆的身影。营帐之间,士兵们迅速而有序地打包着行装,将多余的装备和物资舍弃,只携带最基本的口粮、武器和急救用品。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决绝的氛围,每个人都知道这次行动的危险性。有的士兵在检查武器,确保每一把刀剑、每一支箭矢都锋利可靠;有的则在整理盔甲,虽然不能带走全部重甲,但也要保证在关键时刻能迅速穿戴,以抵御路上可能发生的袭击。 然,在营寨的伤兵营内,那些因战斗负伤的齐军将士们,静静地躺在营帐之中,他们的面容虽显疲惫与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异样的平静。当撤军的命令传来,以及自己因伤势过重无法随军撤离的消息被轻声告知时,这些伤兵们并未流露出丝毫的悲伤或气愤。 相反,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默契与理解。在这片被战火洗礼的土地上,他们早已习惯了生死离别。 因此,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他们选择了坦然接受。 “兄弟们,别难过,咱们都是为了大齐而战,能多活一个是一个。”一位年长的伤兵用沙哑的声音安慰着周围的同伴。 于是,伤兵们纷纷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贴身物品——或许是一枚家传的玉佩,或许是一封未寄出的家书,又或许是一件有着特殊意义的物品一一赠予了即将撤离的袍泽。 “小六子,拿着这个,替我回家看看爹娘。” “这玉佩你戴着,俺爹给的,说是庙里求的,希望以后能保你平安归来。” “后生,老子这把匕首锋利无比,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 伤兵们的话语简单而真挚,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他们知道,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但他们更希望自己的战友能够继续前行,为齐国的荣耀而战。 在赠别之后,伤兵们重新躺回营帐之中,他们的面容依旧平静如水,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命运的准备。他们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 营寨中央,几堆篝火被逐渐熄灭,只留下一片片未燃尽的灰烬,在夜风中发出微弱的光芒。 郭都望着麾这数千将士,略显愁容,但为了齐国的未来,必须带领他们,穿越重重险阻,安全返回武卫。 …… 汝阳 汉军大将薛平之与严滔,自收复汝阳城后,士气如虹,两人随即商讨下一步战略。薛平之目光如炬,望着远方连绵不绝的山脉,心中已有了计较。 于是,薛平之与严滔决定兵分两路,严滔领一军留守汝阳,加固城防,确保后方稳固;而薛平之则亲自率领精锐之师,披甲执锐,如猛虎下山般向风炉山疾驰而去。 薛平之率领本部精锐,如离弦之箭般直奔风炉山而去,沿途士气高昂,战鼓震天,马蹄声踏破了清晨的宁静,扬起一片尘土。 随着队伍逐渐接近风炉山,薛平之的目光愈发锐利,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不仅要解围被齐军攻打数日的友军,更要彻底击溃敌军,重振汉军声威。 于是,他下令部队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加快行军速度,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与刘渊、邱钊两部汇合。 风炉山 东南二十里 薛平之的军队却如同训练有素的猛虎,迅速而有序地穿越山林,悄无声息地接近了预定的会合地点。沿途,汉军还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下伏兵,以防齐军察觉后会提前撤退。 终于,薛平之的军队与早已等候多时的刘渊、邱钊两部成功会师。三军合一,士气如虹众将 迅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决定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对闭寨不出的郭都所部齐军形成完全包围、截杀。 随着进兵的命令下达,汉军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齐军营地。 薛平之亲自率军冲锋在前,魁梧壮硕的身影在战场上悍然策马向前,那一柄方天画戟威势尽显。刘渊与邱钊则分别率部从两翼包抄,配合薛平之所部,逐渐缩小了对敌军的包围圈,抵近齐军营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