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无形手段货币之争(1/1)
张良放出的这份地图只有后世亚欧的部分,其它几个大洲都没有放进去。 在报纸上也说了,放的地图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不过两三成多,以后有机会自会补全。 文章的最后,说这份地图来自天门,乃是苏婳叛逃时带出的。 有图相佐,还涉及到了那个神秘的天门,又有张良的信用背书,背后还牵扯到了阴阳家首领叛逃的秘事。 这简直赚足了所有人的眼球,看到的人几乎都深信不疑。 不为什么,就因为上面画着的大汉领土全是实打实的,只不过是缩小了无数倍而已。 西域的那部分被那些胡商给证实了,一部分信道教的还对三清老爷发誓,就在他们的家乡也找不到这种地图。 甚至愿意花百金求购一份放大版的,想拿回去当传家宝。 对这些胡商与使团的请求张良全都置若罔闻,这些人要不是打算盗版拿回去卖钱他将名字倒过来念。 张良又不傻,其它几个州听苏婳的意思天门之人还没探索到呢,他真给放出来不是资敌呢。 而且美洲那块天赐宝地,早已被张良视为己方的自留地。哪怕现今没有能力去取,也不会容许他人染指。 不过短时间内还没有暴露的风险,在纯靠风力航行的时代,海上航行非常危险,且极为耗时,哪怕大楚有楼船。 张良预估大楚水师最多扫荡那些近海的岛屿,就连远一点的扶桑他们此时都不敢过去。 甚至在心里不怀好意地想着,最好来一场海上飓风将所有船队摧毁,让曹操的一腔心血尽数付诸东流。 不得不说这次曝光虽然无法影响南楚水师的正常行动,可还是让曹操颇为懊恼。 怪就怪张良说的太详细了,不但发了地图,还点明这次南楚扫荡附近岛屿的行动是在为进攻扶桑做准备。 本来是一场秘密行动,现在却搞得天下皆知。 在建业随便找个路人都知道他们的楚王看上了扶桑的金银矿山,想出兵控制那里。 搞得曹操真想扇张良一个大嘴巴子,没事就在报纸上乱写,也恨那个叛逃的苏婳将如此重要的消息告诉了北汉。 如果不是北汉控制了草原和西域,源源不断地接收着西边的物资,曹操也不至于急着出海,想着控制沿海国家,掠夺他们的资源。 不过也确实如此,曹操麾下的水师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近海除了不可抗的自然天灾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对手。 如今天下安定,商船可在南北自由往来,又用不上这些水师护航。 与其放在那里当个摆设,还不如拉出去征服其它国家。 至于为什么要顺便连扶桑一起征服了,是因为孔驷说了一句,他们的先辈曾经去那里勘测过。 在一处地方有银山,一整条地脉并可开采数十上百年那种,除此之外还有金矿,铜矿等矿脉,储量也不小。 北汉在得到龟兹那些矿产之后,已经铸出了一种铜钱,名为开元通宝。 东西曹操见过,虽然不是十足十的纯铜,里面加了点其它东西,但是成色极好,很受百姓欢迎。 一枚新钱在市场上可以当成两三文来用。 可铜钱再好,价值终究不如金银,曹操本打算从扶桑的银矿挖出大量银子,悄悄运回来用银子兑换开元通宝。 再神不知鬼不觉的用这些钱从北边倒腾一大批物资弄到他这边来。 反正在曹操看来,之后随着银子的大量涌入市场,金银铜的兑换比肯定要降。 在北边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他趁着这个机会狠狠从他们身上咬下一块肉来吃。 这个方法是司马懿提出来的,曹操对此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也。 自从研究了多次张良的出手之后,曹操对这种看不见的手段心中警醒,并多次前去水镜先生处求教。 至于孔驷,曹操能用敢用,但心里始终紧绷着根弦,对这个擅长隐忍的男人颇为忌惮。 故而还是更信重司马徽与司马懿叔侄,为了后者能尽快成长,这才一直留着百里子的性命。 可张良这个消息一出,银价定会应声下跌,就没有之前那样贵重了。 曹操就是不开采,张良也会出手将银价压下来,不会坐视己方被收割。 这场看不见兵马的对决还引起一场讨论。 最开始是杨修见曹操心情不好,便主动询问。 “如今我朝渐入正轨,百业兴旺,国力蒸蒸日上,王上何故烦恼,莫非是为前些日子那个【九州论】。” “知我者,德祖也,你再猜我为何心中不快。” 当时是在曹操办公的偏殿,场中人也不多,杨修也就没有顾忌,直接说了自己的猜测。 “具体我不清楚,但可以推测一二。应该是张良出手破坏了您的某个计策。” “看辰报着重点出扶桑有采不完的银矿,应该是出在银子上。” “金银虽然贵重,可因为数量少,一直没有在百姓手中流通,只用作大宗货物结算,一般都掌握在有实力的豪商与世家大族手里。” “金子暂且不论,以后扶桑的银子大量涌进,这东西就没有之前那样稀罕了。” “或者说多则贱,价值必然会跌下去。而商贾之道,就在于一个奇与先上。” 说到这杨修没有再说,在场的孔驷与司马懿都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知道此子不能小觑。 曹操对杨修的才干很是欣赏,心情也算是好了几分,轻吐口气说道。 “张良那厮仗着手中握有良驹,在马匹交易上狠狠宰了我们一刀。” “我这气一直都不顺,这才想着秘密进军扶桑,之后用那里的银子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狠狠地从北汉赚一笔。” “但谁能想到此子是属狗的,这么快就反应了过来,还把消息散的满天下都是。” “那些商人可不是蠢货,银价应该会持续下跌,这个机会算是稍纵即逝了。” “此前我对这商贾之道还颇为不屑,可深究刘备的发家史,真是片刻都离不开钱。” “这个张良,张如玉,纵是陶朱公再世,也是远远不及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