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百贯都不给我(1/1)

罗通这么一问,倒把知仁给问住了,他挠着光头想了想:“这我倒是真的不清楚了,只是这宣慰司的招牌,早就换成了刘家商行,我们这边都认为东瀛宣慰司已经取消了。” “我说的是巡检,并非重建。”罗通摆了摆手:“这不重要,但是,你堂堂东瀛王,怎么混成这样了?” 知仁面有惭色,嗫喏地说道:“说来惭愧,小王也是囊中羞涩,倭国连年战乱,我们王室没有财源,只能在闹市卖字度日。”说着,知仁的眼泪竟然流了下来,一时控制不住,竟嚎啕大哭起来。 这一下子,居然把罗通他们弄了个措手不及,劝也不是,看着他哭也不是。 “哎呀,这怎么还哭了呢,来,来,那谁,平次是吧,给你家王爷拿个毛巾过来擦擦脸。”罗通赶紧招呼那个小沙弥。 小沙弥赶紧在后面找了一顿,拿了个白毛巾出来,递给知仁,知仁擦了擦脸,花了好长时间才平静下来。 “让几位将军见笑了。”知仁擦干了眼泪:“四年前,家父过世,知仁四处求借,才凑齐了六百贯,给家父下葬……” “夺少?”韦力豪抠了抠耳朵:“是六百两吧,连伊达稙宗给他几个女儿的陪嫁,都有几千两了。” “确实是六百贯。”知仁低着头:“我从小在劝修寺里修行,一直对金钱没有概念。直到家父过世,让我来即位,我才知道,偌大个王室,竟然连一文钱都没有。家父生病时,有些药材,还是欠京都药商的。” “不是,你们现在不是还有幕府将军么?他们就眼睁睁看着你没有钱,也不管管?”韦力豪感觉这太离谱了,国家一把手是吉祥物,二把手也是摆设? “家父在世的时候,幕府已经被细川家把持了,后来细川家也乱掉了,现在幕府也分成了两个,互相攻伐。哪里还有人会记得我?”知仁说话的时候,面色戚戚,差点又掉下眼泪来。在街边摆摊卖字,让求字的人下跪,那是他最后的倔强。 “可就只是卖字,你还怎么尽到做一方藩王的职责?”罗通皱着眉头说道:“当年你们应该也接受过朝廷的册封,才成为这里的王,如果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那还留你这个没用的王干嘛?” 知仁被罗通这一句话吓得面如土色,竟然从椅子上滑落下来,瘫坐在地上:“小王求将军开恩,不要再为难我了。我也想做个好皇帝,不,好藩王,但现在的条件实在是不允许啊。” 罗通本来的计划是挟天子令诸侯,挟天皇令大名。但是现在一看天皇这状态,别说拿他要挟大名,就是要挟外面街市上的行人,怕都没用。而且现阶段的倭国,天皇和幕府将军同时失能,也就注定整个倭国是一盘散沙,就挺好。 罗通就在知仁哭泣的时间里,脑海里翻滚了很多方案,最后形成了一条暂时看来可行的。 “倭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既然几十上百年都一直这样乱下来了。那你不如求个实惠,谋个富贵也不错,不要纠结于你那虚无的王位了。”罗通此语一出,知仁也楞在地上了:“可小王除了会写几笔字,别的也不会什么啊。” “这样,倭国的内政,我不想掺和进去,也没必要掺和进去,但刚好,我有个朋友给了我一份地契,在下面的石见国。”罗通说着把细川晴元给他的地契拿了出来:“这里有个银矿,算是本将的私产,本将在这边,缺个管事的,你能胜任么?” “真的吗?”知仁竟然眼里全是惊喜,这让罗通都很困惑,这是得多缺钱,才能把他逼到这地步啊。 “千真万确,而且,倭国的状态,也不是你努力就能改变的,那些人,就让他们继续打下去好了。等你有钱了,想怎么收拾他们就怎么收拾他们!”罗通一边说,一边观察着知仁的脸色。 “将军,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去石见国?”知仁从地上爬了起来,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 “呃,你不在乎你的王位了?”韦力豪忍不住问了一句。 “这连饭都吃不饱的天皇,我是一天也做不下去了。”知仁不好意思地挠着头:“不瞒几位,想当年我在劝修寺的时候,做个僧人,日子都比现在好过呢。” “呃,那你的后妃们怎么办?”韦力豪的问题真的是哪里扎心问哪里。 知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嗐,哪有什么后妃,只有一个女御荣子跟着我,我有个儿子方仁,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去石见?” “你还有儿子?”韦力豪很吃惊:“你不是和尚吗?” 知仁尴尬地陪着笑脸,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韦力豪。罗通一巴掌打在韦力豪后脑上:“连尚经和尚都有老婆,凭啥他不能有儿子?” “对对对,我们倭国的和尚是能够娶妻生子的。”知仁连连点头,笑着解释道:“我十九岁的时候,迎娶了荣子,这方仁是我的长子。” “你儿子多大了?”韦力豪看着知仁一副得道高僧的样子,总觉得有点违和。 “今年虚岁十四,已经能做事了,平日里,我也教他写写字。”知仁唯恐把他儿子丢下,极力跟罗通推荐他年幼的儿子:“方仁很聪明的,现在大部分的字都能写,有些写得比我还好。”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罗通制止了知仁继续说下去:“你们一家三口,我会带上的,但这件事,不是很急。我在京都还有些事要做,毕竟我的公事还没做好呢。” “您是说那刘家商行?”知仁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说实话,我们本地人也早就看不过去了。” “嗯?”罗通奇怪地看了知仁一眼:“看不过去?刘家商行可就是冒用大明东瀛宣慰司的那一家么?” “正是,正是。”知仁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前几年我父亲过世,我去那里想借一百贯,可他们一百贯都不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