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放光彩(1/1)

村长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是欣喜万分,对高氏连连道谢,并盛情邀请他们一家参加婚礼宴席。 然而赵希悦心疼母亲连日来的辛劳,婉言谢绝了村长的好意。 此时的高氏早已疲惫不堪,回到房中合衣躺下,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 村长理解高氏的辛苦,按照事先说好的酬劳支付了二两银子后,便迫不及待地一路飞奔回家,满心欢喜地准备迎接新娘的到来。 赵希悦摸着手中的二两银子,内心感觉沉甸甸的,因为母亲睡下前,笑着对自己说。 “我家希悦也是大姑娘了,这次娘赚了钱,给你扯些布,做套新衣服吧” 甚至话都没说话,高氏已经累了闭上眼睛,沉沉睡去,只是那唇角的笑容,让赵希悦无比的动容。 这就是有娘疼的感觉吗?真好。 除了早已疲惫不堪、身体沉重且行动不便的高氏和正悉心照料母亲与姑姑的赵希悦之外,还有向来不喜欢喧闹氛围而独自躲在柴房中养伤的阿瑾并未前去凑这份热闹。 其余众人,甚至连家中那两个年幼懵懂的小娃娃,皆纷纷涌向村长家观赏迎接新娘子的盛景。 大妞和谦儿因身形娇小,被李富贵与赵三两臂一架便稳稳地扛于肩上。 两个小家伙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兴奋得手舞足蹈,不停地拍打着手掌。 \"果真是村长家呀,你们看看,那爆竹有多大有多粗壮啊!\" 一名村民满脸惊愕地赞叹道,言语之间流露出无尽的艳羡之情。 要知道光是那一整捆硕大的爆竹,恐怕就要花费不少钱财呢。 旁边另一位村民随声应和。 “谁说不是呢!尤其这次春花可是真真切切地嫁入了镇里人家,别说是村长心里乐开了花,咱整个村子都能跟着脸上有光呢!春花这回也算是给家族增光添彩啦!\" 说起谈论家长里短、闲扯杂事这些事儿来,村里这些人可谓个个都是行家里手,简直堪称无所不知、无事不晓。 “春花以后可真是了不得啊!” 一个村民惊叹道。 “我听别人讲过,她家里那个男人居然是个年轻有为的账房先生!” 另一人紧接着附和道。 “而且这个账房先生可不一般呐!他可是咱镇上头号富翁——陈员外家的账房!啧啧啧……这下可好啦,春花以后怕是要过上锦衣玉食、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咯!” 周围其他村民也纷纷发出羡慕和赞叹之声,表示春花实在是运气爆棚,竟然能够与陈员外家扯上关系! 正当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时,村长笑得合不拢嘴,满脸的褶皱仿佛都挤到了一块儿,只差没把“得意”二字直接写在额头上了。 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自家孩子有出息才是最让父母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事情。 男孩子要是能考取功名自然最好不过;而女孩子若能嫁到一户好人家,则更是令人欣喜万分! 如今春花作为村长家的长女,即将成为镇上人妻,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关照一下自己的弟弟妹妹们。 一想到这些,村长简直乐开了花,连后牙槽都毫不掩饰地露了出来。 “哎呦,村长你可好福气啊!” “就是就是,我就说春花这孩子从小长的就俊,你看,嫁了个体面的人家” “恭喜,恭喜啊!” 村长今天显得格外有底气,只见他手里提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大袋子,里面装满了喜糖。 要知道,在这个小村庄里,糖果可是稀罕物,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能偶尔尝到一两颗。而对于村里的其他孩子来说,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分到那么一小块,过过嘴瘾。 \"来来来,别客气,大家快过来吃喜糖啊!\" \"小柱、小红、小丫、狗子、铁蛋……你们这些小家伙,赶紧到村长伯伯这里来!\" 村长满脸笑容地呼唤着村里的孩子们,然后一把一把地往每个孩子手里塞喜糖。 孩子们兴奋得尖叫起来,纷纷跑过来抢着吃糖。 \"谦儿!大妞,快过来,伯伯给你们多拿点儿!\" 村长特别关照了一下谦儿和大妞,一边说着,一边使劲抓起几把糖果塞进他们怀里,直到两人几乎抱不住为止。 看着孩子们开心地吃着喜糖,村长心中感慨万千。这时,他想起了高氏,忍不住说道。 “说起来,我还真得好好感谢高氏那位大妹子。要不是她仗义援手,帮我把那件嫁衣修补好,咱们家闺女这场亲事恐怕就要黄了啊\" 说到这里,村长情绪激动起来,眼眶渐渐泛红。 如果没有高氏的帮助,他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赵三赶紧安慰道。 “村长,大喜日子,别说这些了,要高高兴兴才是!” 村长也知道,当众说这些不好,只能用实际行动表达,赶紧使劲的往孟氏尹氏手中塞糖。 “吃糖,吃糖” 孟氏是个爱说爱笑的,性格开朗的。 “村长大哥,你这是把我们当孩子哄了啊!” 顿时,几人响起笑声,不过孟氏还是赶紧把糖收起来,因为,她确实爱吃糖! 当吉时到,新娘终于现身之时,凑热闹的众人无不发出一阵惊叹。 因为春花身穿的红色嫁衣,也太豪华了! 嫁衣的主体以鲜艳的朱红色为主,绣满了繁复而精致的图案,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牡丹花开等吉祥图案, 衣袖宽长,袖口绣着精美的云纹,既增添了女子的端庄气质,又显得飘逸灵动。 嫁衣的领口和衣襟处,缀满了闪亮的珍珠夺目的宝石,仔细看,那却并非什么真的珍珠与宝石,而是精美的刺绣,一针一丝下足可以以假乱真,宛如星辰点缀在夜空,璀璨夺目。 大红色的花轿缓缓前行,轿中的新娘身着华丽的嫁衣,头戴凤冠,面若桃花,美眸含情。 她手捧苹果,象征着平安幸福。送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直到花轿渐行渐远,锣鼓唢呐声也已经不那么轻了,这才有村民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