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担忧粮食银钱(1/1)

当然了,要是有难民不愿意参加修水库,挖河道,靠自己的双手挣辛苦钱,也不愿意付出汗水和劳动养活自己,只想每天待在城门口,靠着官府施的两顿粥过活。 这样的难民根本不值得帮,他也不会帮助这样的人。 因为等官府贴出了告示,告知难民要修水库、挖河道,在正式开始之后,官府则不再施粥。 难民想活下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加入到水利工程建设队伍中。 这样逃到武宁县的难民,不仅能让自己和家人填饱肚子,还能存下点钱。 只要努力干,相信三年之后会有不少人能有房子田地,真正的在武宁县定居下来。 还有不排除有些难民有故土情结,不愿意在武宁县定居,对于这部分人,等水利工程修建好,把这部分人集合起来,官府可以派官兵护送他们回家乡。 这些都是李梦玥说的,可他听完觉得很有道理,比他设想的还要周到,竟然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 可方案虽然很完美,他也有顾虑的地方,那就是粮食和银钱。 粮食就不用说了,现在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可是每天都要给每个人发十文工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一个人十文,十个人就是一百文,一百个人就是一两银子,一千个人就是十两,一万人就是一百两。 武宁县就按照有四万难民算,每天只是发工钱就是四百两,这还不算其他的开支。 可是想把整个武宁县的水利工程修建完毕,四万人一起行动,至少也要两个多月。 两个月算下来,工钱要支出最少两万四千两银子。 看似两万四千两银子不多,可这些只是工钱支出,修完整个县的水利工程,花费的银子可不是只有工钱,还有工具,包括牛车,推车,箩筐等,粮食,蔬菜也要算上,这样一来,每天都是花钱如流水。 可是武宁县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八千两,发给难民的工钱就要用掉武宁县三年的税收,要是再加上其他的支出,估计武宁县未来五六年的税收都要用掉了。 这点他倒不是很担心,因为他相信武宁县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们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税收也会越来越多。 他担心的是粮食,主要是自从得知有难民,他第一时间就让人购买粮食了,只是结果不尽人意。 粮食的价格比蝗灾之前,上涨的非常厉害,三文钱一斤的杂粮都涨到了十五文,精粮是二十文一斤。 关键就这样的价格,还买不到大量粮食,买个十几二十斤,哪里能解决问题。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把这种顾虑说出来后,不管谢睿渊还是李梦玥都波澜不惊,一点都不当回事儿。 他这边急的要死,可那俩人倒好,像是没事人似的,还安慰他说:“小事,不要急,粮食会有的。” 和粮食有关的问题,怎么可能会是小事,反正在他看来,别说计划开启整个庆山府的水利工程,就是武宁县的都够呛,毕竟难民每天所消耗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 可既然那两位不急,那他在这里着急个什么劲儿。 不过说心里话,看到谢睿渊和李梦玥两人那么淡定,他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影响,不再那么焦虑了。 事实上李梦玥是真不担心粮食问题,毕竟空间里堆积如山的粮食,可不是堆放着而已,而是真正要用上,落实到难民身上。 只有难民得救了,从绝望到满怀希望,内心里才会真正感激救了他们的人,把他们从泥潭里拉出来的人,而她也会因此得到更多感恩值,不用担心任务完不成。 而谢睿渊这边,在李梦玥没有给他一百万斤粮食之前,对粮食还是有一些头疼的。 即使表哥离开了杏花村,发动所有的人脉关系弄粮食,他还是有些担忧。 毕竟他身上的担子可不轻,除了要准备大量粮食赈灾,还有三十万大军要养。 不然在李梦玥给他要银子时,他也不会连几千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实在是手头紧张。 不管王府明面上的生意,暗地里的还是他表哥掌管的生意,所赚的银两都用到了养兵上。 要知道就算他是三皇子,户部每年拨的粮草也只够十万大军用,剩下的二十万大军全都靠他这边养着了。 当然了,那二十万大军并不在明面上,只有他父皇知道,因此他要心甘情愿担负起养二十万大军的重担。 这样一来,自是拿不出多余的粮草救济难民了。 幸好他认定的王妃有本事,随随便便就能拿出百万斤粮食,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他不知道那些粮食是从哪里来的,也让人调查过,只是没什么头绪。 要知道他发现李梦玥从京城离开,路上走了一个月才到杏花村。 现如今已经在杏花村住了三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李梦玥的生活都是透明的,基本上都是在城里镇上。 后来有了蝗灾,又去了庆山府的另外六个县城,带领鸭子大军和百姓们灭蝗。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在杏花村随便问一个人,都能说出来。 可就是这样让他很疑惑,没有调查出来什么。 还有一点,那就是他所认识的李梦玥,和京城相府的李梦玥,脾气秉性完全不一样,好似是两个人。 对于这种疑惑,他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就让人停止了调查。 既然李梦玥是他认定的王妃,以后会和李梦玥在一起,两人要是感情上不出现什么问题,就不能互相猜忌。 再说了,他相信人人都有秘密,别说李梦玥,就是他也一样。 因此他相信李梦玥,相信李梦玥不会让他失望,当下让他头疼的粮食,自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确实如谢睿渊想的那样,别说只是养活几十万难民,再加上整个庆山府,李梦玥这边,粮食也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