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5)血有余与不足的典型症状及高效补泻疗法(1/1)
黄帝说血有余和不足,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 岐伯说:“血有余则怒,血不足则恐”。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血”不仅仅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液态组织,它更是滋养身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气、津液等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基本生理环境。“血有余则怒”,可以理解为当人体内血液充盈过度,超过了正常生理需求时,可能会导致人体阳气偏亢,情绪上表现为易怒、烦躁。这种情况下,需要适当调理气血,使之恢复平衡,以防情绪失控影响健康。 而“血不足则恐”,则揭示了血液不足时,人体可能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恐惧。中医认为,血液具有濡养心神的作用,当血液不足时,心神失养,人容易感到不安、恐惧,甚至可能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当邪气(我们可以将其想象为一阵突如其来的风雨)尚未与气血直接交锋,五脏也保持其固有的安宁状态时,这邪气就像是初入湖泊边缘的微风,首先感受到它的,便是那些最为细微、遍布全身的孙络。孙络,作为气血运行的最初分支,它们细密而广泛,是邪气最容易侵入的门户。但此时,由于五脏安定,气血未乱,邪气只能暂时滞留在这些细小的网络之中,无法深入。 然而,如果这股邪气持续存在并不断累积,就像是微风逐渐增强为狂风,那么孙络中的“水量”(可以理解为气血的充盈程度)就会因为邪气的压迫而达到饱和,甚至外溢。这外溢的“水流”便会顺着经络的河道,流入更粗大的经脉之中。此时,经脉中的血液就会因为这股额外的“水流”而显得滞涩不畅,如同河流在雨季时因水量激增而流速减缓一般。 这一过程,在中医理论中,被看作是邪气由浅入深、由外及内,逐渐影响人体气血运行的一个典型例证。它提醒我们,在疾病初期,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阻止邪气的进一步深入,以保护脏腑的安宁和气血的顺畅。正如古人所言:“上工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形成或刚刚萌芽之时,就采取预防措施,以维护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黄帝们怎样运用补泻之法进行治疗呢? 岐伯说:关于血有余与血不足的治疗原则时,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位古代医学大师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里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也为我们指明了在面对不同体质、不同病症时应采取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对于“血有余的应当泻其充盛的经脉,针刺使其出血”,我们可以理解为,当人体内的血液充盈过度,超出了正常生理需求时,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泄洪”,以恢复气血的平衡。在中医理论中,针刺疗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泄洪”方式。通过针刺那些因血液充盛而显得胀满的经脉,引导其部分血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减轻身体负担、调和气血的目的。这种方法,既体现了中医“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也展示了中医针灸疗法的独特魅力。 而对于“血不足的应当观察其虚弱的经脉,采用补法”的论述,则强调了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首先明确血虚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补益措施。这里的“补法”,不仅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具有补血功效的中草药),还包括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手段。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刺激和促进虚弱经脉的气血生成与流通,从而改善血虚症状,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在中医针灸疗法中,进针刺中经脉后的观察与调整,无疑是一门精细的艺术,需要医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当您提到在进针刺中经脉后,首先要确认的是病人的脉象是否正常。这一步,就如同在航海中检查罗盘,确保方向无误,是后续治疗决策的基础。 如果病人的脉象显示平稳正常,那么这通常意味着当前的针刺治疗方案与病人的身体状况相适应,可以进一步观察以巩固疗效。此时,长时间留针观察,就是为了让针灸的刺激作用更加充分地作用于经络,促进气血的调和与脏腑功能的恢复。这有点像是在炖一锅好汤,需要时间和火候的恰到好处,才能熬制出最佳的口感和营养。 然而,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病人的脉象出现了宏大之象,这往往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脉象宏大,可能意味着气血的涌动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有可能形成气血逆乱的情况。此时,迅速出针就显得尤为重要。出针的动作要稳准快,以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刺激或损伤。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使其出血,因为出血可能会进一步扰乱气血的平衡,不利于病情的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医者就像是一位精心调控的工匠,需要不断地观察、判断和调整,以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与有效。因此,对于针灸疗法的操作与观察,我们都应该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疗效。 黄帝问:刺流血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关于针灸治疗中处理血络出血的论述时,为我们揭示了在针灸过程中,面对出血情况时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首先,“诊查并看准哪里有流血的血络”,这是治疗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要求医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在复杂的人体结构中迅速定位到出血的血络。这一步的精准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治疗的成败。 接下来,“刺出其血”,则是针对出血血络的直接治疗措施。通过针刺出血,可以迅速排除体内的瘀血、毒血等有害物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刺出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需要严格掌握针刺的深度、角度和力度,以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但注意不要使恶血回流进入经脉而引起其他疾病”,这更是对医者操作技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针刺出血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出血的顺畅与彻底,避免瘀血在体内滞留或回流至经脉之中。因为一旦瘀血回流进入经脉,就可能引发新的疾病或加重病情,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综上所述,岐伯的这段论述不仅体现了中医针灸疗法的精髓与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治疗指导。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与专注,遵循古人的教诲与经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