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7)悲哀则气消散(1/1)

黄帝问:悲哀则气消散,这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说:情感与脏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被形象地称为“五志归五脏”。其中,悲哀之情正是由肺脏所主宰的。当悲哀之情过度时,确实有可能导致“心系急迫”的感觉,这可以理解为情绪对心脏功能的一种影响,因为中医也认为心主神明,是情感的“总司令。 “悲哀过度导致肺气郁结”,在中医看来,肺主气,司呼吸,且能调节全身气机。悲哀作为一种负面情绪,当其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阈值时,便会引发肺气的郁结,导致气机在肺部的流通受阻,进而在中医理论层面上形成了一种“胀满”的感受。 这种“胀满”并非指物理空间上的膨胀,而是指气机在局部区域的积聚和阻滞,它影响了肺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也可能波及到其他脏腑,因为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连,相互影响。 当上焦闭塞不通时,营卫之气就得不到布散”这句话无疑是揭示了这一病理过程的关键一环。上焦作为心肺所在的区域,被誉为“清阳之府”,其气机的通畅程度,直接关系到全身气血的流畅与否。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心灵被悲伤的情绪所笼罩,就像是一片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被乌云遮蔽,那么上焦这片“清阳之地”也会受到影响,变得不再那么通透。悲哀导致的气机郁结,就像是在这片区域里布下了一层无形的屏障,使得原本应该顺畅流通的气机变得滞涩难行。 而营卫之气,作为中医理论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生命之基”,它们的正常运行依赖于气机的畅通无阻。营气行于脉中,具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功能;卫气则行于脉外,具有温养脏腑、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当悲哀导致上焦气机闭塞时,营卫之气的布散自然也就受到了影响,无法顺畅地滋养全身,从而导致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 这就像是一条原本潺潺流动的溪流,因为上游的阻塞而变得水流不畅,最终影响到下游的灌溉和生态。 与此同时,热气就会喻闭于中,而耗损肺气”。这里的“热气”,并非指外界炙热的空气,而是人体内部因气机不畅而积聚起来的一种郁热。它就像是一股被囚禁的能量,渴望得到释放,却找不到出路。 想象一下,当我们遭遇重大打击或长期沉浸在悲伤之中,身体内的气机就像是被无形的枷锁束缚,无法正常流动。这股被束缚的气机,在不断地挣扎与碰撞中,逐渐转化为一种郁热。这种郁热,由于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如排汗、呼吸等方式发散出去,只能郁积在体内,如同夏日午后被阳光直射的密闭房间,温度不断攀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股郁热会不断侵蚀着我们的肺气。肺气,作为主管呼吸和宣发肃降的重要脏腑之气,一旦受损,便会导致呼吸功能的减弱。呼吸是生命之根本,呼吸功能的减弱,意味着身体获取氧气的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 气消”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肺气受损后的一种状态。这里的“消”,并非简单的减少或消失,而是指肺气在受到热气侵蚀后,其功能逐渐衰退,甚至丧失。当肺气衰弱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呼吸就会变得浅短无力,更为严重的是,肺气受损还会引发身体免疫力的下降。肺气在中医中也被视为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当这道防线变得脆弱不堪时,外界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因素便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保持心情的舒畅和情绪的稳定是何等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郁热的产生,保护好自己的肺气,从而拥有一个健康而充满活力的身体。 综上所述,岐伯的这段话深刻揭示了悲哀之情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应当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的悲哀对身心造成损害。同时,也强调了中医理论中情志与脏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保持气机通畅对于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