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环环相扣(1/1)
次日。 天蒙蒙亮。 群臣如往常一样,进午门赶往奉天殿。 不料,却在奉天殿广场,看到了早已等候着的朱祁镇。 今儿是怎么了?百官一脸懵! 历来朝会都是臣子等皇帝,今儿竟然整个反过来了,简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各位大人在自己位置站好了,今儿皇上在这儿开朝会。”御马监各大佬维持秩序。 百官心中抱怨:这冰天雪地的,在外面上朝还不得冻坏人啊。 他们平时在殿内上朝习惯了,穿的衣服并不厚,哪受得了这苦。 抱怨归抱怨,但谁也不敢说出来。 毕竟大多数人,一直都是站在殿外的。 苦熬了一刻半钟,终于,所有人都到齐了。 站班太监见皇示意,立即尖声喊道:“朝会开始。”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打着颤行礼。 朝会才开始,他们就冻得受不了了,倒是后面的小官儿,平时都在殿外上朝,穿的都厚,也习惯了,并无不适。 “众卿平身!”朱祁镇微笑道。 “谢皇上。” 群臣起身,回班,打哆嗦。 朱祁镇微微一笑,朗声道:“自古文死谏,武死战,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群臣听的一头雾水,不知这小皇帝打的什么主意。 李青却是有些意外,他本以为小皇帝会让他来上奏,没想到小皇帝竟然亲自下场了。 这一来,李青倒不用站在文官集团对立面了。 但同样的,朱祁镇也没了退路。 朱祁镇说了一堆套话,直到没词儿了,才话锋一转:“但现在镇守大臣皆出自文官,这一点就很不妥,朕决定,即日起,将所有镇守大臣召回,且废除文臣镇守地方的制度。” “刷——!” 众大佬齐齐变色,这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 此制度一旦更改,那他们的权势将大幅度缩水,不少文臣都想到了洪武、永乐朝,被武将支配的恐惧。 “皇上三思!”郭琎率先出班。 现如今他地位水涨船高,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他必须得站在前面,才能稳住他的天官地位,形象。 “且慢三思。”朱祁镇打断道,“朕还没说完呢。” “……是。”郭琎讪讪回班。 朱祁镇继续道:“太祖规定,官员凡是满七十岁,须致仕还乡,朕看着众卿一把年纪,还要为国事操劳,真是于心不忍,遂决定,即日起,恢复祖制。” “啊?” 这下,众大佬都傻眼了。 郭琎七十一,胡濙六十八,王骥六十六,杨溥七十,刘中敷六十九…… 按朱祁镇这个逻辑,这些人不是原地退休,就是在退休的路上。 能混到尚书、侍郎的人,没几个年轻的,一是考科举就浪费了大把光阴,二是熬资历。 从新科进士,熬到侍郎、尚书这个职位,打底也得二十年,甚至更久。 于谦是因为李青,外加当初骂朱高煦,让朱瞻基极为欣赏的缘故,才得以迅速攀升,其他人可没这么好的命。 运气差点儿的,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几二十年,甚至永远出不了头。 好不容易熬到这个位置,谁想走? 人走茶凉的道理谁都明白,杨士奇便是前车之鉴。 可问题是,这条真就是朱元璋规定的制度。 他们还真不好直接顶回去。 朱祁镇这神之一手,着实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众卿放心,你们为朝廷鞠躬尽瘁,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你们。”朱祁镇豪气道,“所有年满七十致仕还乡的官员,朝廷依旧会发放俸禄! 按…原本俸禄的一半发放,延续五年。” 谁在意这点儿俸禄啊? 王骥小心翼翼地出班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别讲,听朕说。” 王骥:“……” 朱祁镇接着道:“致仕还乡的官员,可以穿戴着官服衣锦还乡,回乡路上朝廷驿站全部免费开放,不用你们花一分钱,另,附赠纹银五十两,丝绸五匹……” 巴拉巴拉…… 诚意满满,但都是些小玩意儿。 他们根本看不上! 朱祁镇一口气说了很多,还一副‘看我大方不大方’的模样。 “众卿以为如何?”朱祁镇望向众大佬。 众大佬以为……不如何。 郭琎第一个站出来,不站出来不行了,他都七十一了,一旦同意,还不得原地退休。 “皇上,太祖由此规定,是为了杜绝官员上了年纪,力有不逮,导致延误国家要务。”事关太祖,郭琎不敢硬来,“但凡事总有例外,不是嘛?” 他清了清嗓子,讪笑着表示:“就拿臣来说吧,别看臣这一把岁数了,嘿~身体可好了,一顿能吃三碗饭呢。” 浪费大米……朱祁镇对这厮印象很不好,“能吃不代表能干啊!” “能干,臣可能干了。”郭琎忙道,“臣处理政务得心应手,从无积压,延误之举,请皇上明鉴。” “皇上,臣的身体也不错。”王骥紧随其后。 他虽还没到七十,但也不远了,不愿小皇帝颁发这样的诏书。 “皇上,臣身体也挺好。”刘中敷紧跟着说。 …… 一群人叽叽喳喳个不停,一副‘我能犁二亩地’的架势。 众大佬紧张的不行。 但侍郎以下的人可是摩拳擦掌,他们早就迫不及待了,奈何上面的人不挪窝,他们没办法。 这也是众大佬紧张的根源,他们走了,下面人立即能顶上,他们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 杨溥见差不多了,出班道:“皇上,我们还是谈谈镇守大臣的事吧!?” 朱祁镇秀气的眉头一皱:“朕更在意官员退休……” “皇上,臣以为皇上适才所言极是。”王骥拱手道,“文臣武将各司其职,的确不能混淆了。” 刘中敷接言道,“不知皇上是要取消镇守大臣,还是另派人选?” 朱祁镇佯装被打断话,十分不满的样子,哼道:“朕决定,以后派御马监的宦官镇守。” “万万不可!”王骥脸色一变,忙道:“唐朝宦官拥立过皇帝,也推翻过皇帝,还有宋朝童贯……皇上三思,万不可让太监掌兵。” “皇上三思,宦官掌兵,祸患无穷。”不仅是众大佬,所有人都一致反对。 在他们眼里,太监根本不算是人。 他们宁愿将权力还给武将,也不愿看到太监出头,一个阉人而已,凭什么? 朱祁镇道:“众卿放心,镇守太监只是监督军队,并无实权。” “那也不行。”王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皇上,日久人之野心定然膨胀,皇上此行…确有不妥之处。” 朱祁镇哼道:“此事暂且搁置,我们谈谈致仕还乡的事。” 众大佬:“……” 于谦见陷入僵局,出班道:“皇上,臣有一计。” “哦?”朱祁镇好奇道,“什么计啊?” “皇上可以效仿太宗。”于谦说。 朱祁镇:“?” 群臣:“??” 好好的,怎么就又扯到太宗了? 百官不由紧张起来,这可是个狠人啊,能不提,他们可不想提。 “于爱卿此话何意?” 于谦微微一笑:“太祖设锦衣卫监督百官,太宗为防锦衣卫依仗权势,胡作非为,又设立东厂以为制衡,如此,便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 “爱卿的意思是……再派人监督镇守太监?” “皇上英明!”于谦拱手道。 “那派谁合适?”朱祁镇问。 于谦朗声道:“都察院监察御史。” “臣附议。”郭琎连忙道,“皇上,于侍郎此策甚为妥当,监察御史有监督之权,这一来,便杜绝了一家独大的情况。” “臣也附议。” …… 李青听到这儿,总算是放松下来,一切都在按剧本执行。 镇守大臣改为了镇守太监,镇守太监又有监察御史监督,如此环环相扣,任何一方都难以做大。 事情比想象的还要顺利些,不过李青知道,后续文官集团定做出反击。 无他,这一年来,他们失去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