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表面形势大好暗里波涛汹涌(1/1)
朱棣来了兴趣儿,“说来听听。” “清丈土地的所有人,不得去本省清丈田亩。”李青认真道,“另,检举揭发同僚不法的奖赏,一定要大于清丈土地本身的功劳,这样才能极大程度避免为求功绩,多报田亩数量的情况; 苏湖熟,天下足,江浙一带要更加重视,前去清丈田亩的官员,最好用北方人……” 朱棣频频点头。 “清丈田亩是为了提高赋税,而不是掠之于民。”李青感叹道,“千年田八百主! 百姓贫苦,没有抗风险的能力,风调雨顺还好,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不得不变卖土地,换取生机; 清丈田亩,还能很大程度减免百姓的多余负担,由于信息延迟,很多百姓都是耕地没了,还要交税。” 李青建议道,“臣以为,清丈田亩应设为常驻,比如:三年清丈一次。” 朱棣深以为然,点头答允。 聊了会儿细节,朱棣又把话题引到了皇后病情上。 对此,李青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承诺尽力医治。 ~ 午朝,朱棣颁发清丈田亩政策。 群臣暗暗叫苦,尤其是听到清丈田亩改为常驻,隔三年一次,更是叫苦不迭。 但他们没有正当理由反对,提出的种种弊端,都已被完美解决,他们还能说什么,只得违心道:“皇上英明。” 不过,利益受损如此大,他们自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永青侯府。 昨日送礼的侍郎,先后到来,寻求李青帮忙。 不巧的是,李青病了,无法见客的那种。 昨日收钱笑嘻嘻,今日办事连人都不见,可把文官气得不轻。 他们个个精明,哪里看不出来李青这是在装病,却拿李青没有办法。 …… 李青这一病,就是半个多月,直到清丈田亩的官员下乡,他才有所好转,勉强上个午朝。 木已成舟,官员们也只能望洋兴叹。 这次清丈田亩,利益受损者不止是官绅,勋贵也受到了极大波及。 他们也贪,在老家都聚拢了大量田地,几乎个个是地主,这次清丈后,损失的钱财不是个小数目。 这些,朱棣自然明白,因此,他对勋贵明里暗里做了一番赏赐,用以安抚。 国库没钱,但他可以印钞。 这次,李青也没劝住,朱棣一口气印了两千万贯钞,用作朝廷开销,官员俸禄一半米,一半钞,其余宝钞,全都用作新都建设、通运河。 没办法,国库是真没钱了,宝钞贬值和朝廷破产只能选一个,朱棣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 好在大明宝钞坚挺了数十年,并未造成大动荡,眼下,宝钞信用还是很能打的。 印钞意味着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也不一定是坏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发展。 不过,这是建立在经济发展,能跑过通货膨胀的基础下。 就目前而言,超发两千万宝钞,大明完全能吃下,没有任何问题。 李青谨慎观察局势,发现超发宝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钱都花出去了,带动了就业率,加了大宝钞流通。 虽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些许物价上涨,但在可接受范围。 时间一天天过着,李青这个兵部尚书,很会偷奸耍滑,没有仗打,兵部还是很清闲的,除了给皇后诊治,上朝打卡,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家里。 刊印永乐大典的事宜,由户部夏原吉在做,李青倒也乐得自在。 不过,每一版大典印出来,他都弄了一套,一册不落。 现收藏的永乐大典,已有近两千册。 …… 十二月,瓦剌部脱欢前来朝贡,朱棣接受了他们的朝贡,并重开茶马贸易。 接着,鞑靼部也前来朝贡,朱棣一样让礼部接待,适当加大了些贸易规模。 与此同时,运河也到了收尾阶段,新都建设也工程过半,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唯一不好的是徐妙云的身体。 朱棣见媳妇儿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索性将国家大事交给太子,带着老婆回了北平。 美其名曰是去查看新都建设进度,实际上就是去旅游了。 朱棣一走,文臣们立即来了精神,旧事从提,嚷嚷着频繁清丈土地的危害。 小胖身心俱疲,只好找李青商议。 客堂,两人相对而坐。 小胖愁容满面,苦笑道,“父皇只是暂离京师,他们就集体反弹,若是父皇哪天不在了,还不得造反啊!” 他现在是越发感到力有不逮,这一大摊子事儿,他还真玩不转。 李青沉默片刻,“官绅反抗是早晚的事儿,早点儿显露出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提前有个准备,真到那一天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朱棣对官绅太狠了,反抗在所难免,眼下只是开胃菜。 真要哪天朱棣崩了,虽说官绅不至于造反,但肯定会有动乱发生。 小胖沉吟片刻,道:“过刚易折,若一直这样下去,到时候绝对出事,我准备扩宽规则!” “如何扩宽?” “清丈田亩改为五年一次。”小胖道,“我仔细算过,全国清丈一次,大概需要一年时间,三年一次的确有些频繁,对政务也有一定影响; 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光明不可能存在,只能尽量让光明多一些,黑暗少一些; 天下不可能没有贪官,也不可能所有人都一心为国。” 李青点头,忧虑道:“五年一次也无不可,只怕开了这个口子,文官集团会变本加厉。” “若是那般,就杀!”一向温和的小胖,头一次展露杀伐,“杀人手段必不可少,让他们明白,不遵从规则的下场。” “当然,朝廷也要做出部分让步,不能逼迫太甚,让他们有可转还的余地,不然,天下真可能大乱。” 小胖忧虑道,“若再一直这么下去,等不到父皇千秋万世,他们就可能乱起来。” “这个应该不会。”李青摇头。 “一定会。”小胖严肃道,“青哥你关注的都是大局走向,对朝中暗斗不了解,现在的事态就很严重了。” 李青还是觉得不太可能,问道:“朝局如此,你父皇不知道?” “他只管大事,小事儿上从来不管,都是我在处理。”小胖叹道,“朝堂之上,谁也不会一上来就展露目的,都是一点点试探,等到图穷匕见之时,大势已成。” “这些,你没跟皇上说吗?” “说了,他不听啊!”小胖苦笑,“他认为只要有铁血手腕,文官集团就乱不起来,但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他胖脸满是凝重,“其实文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官绅一体,而且,不只是文官,还有勋贵。” “开国勋贵、靖难勋贵、国戚,这类群体的能量,比之富绅只强不弱,随着大明的发展,勋贵、国戚会越来越多,还有藩王……” “青哥难道忘了,我爹这个皇帝是怎么来的了吗?” 李青一滞,神色也凝重起来。 小胖又道,“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真正忠君并不多,他们更在意的是自身利益,说句不好听的,大明皇帝只要姓朱就成了,谁给他们谋求利益,他们拥护谁!” 他语气略显疲惫,“当初建文之所以会败,不是就是因为勋贵利益严重受损吗? 就拿这次清丈土地来说,勋贵利益受到的损害并不比文官小,更有甚之; 他们之所以老实,是因为有父皇在,他们没得选,可若是父皇百年之后就不一样了。” “你是说……汉王?”李青皱眉道。 “不管是汉王,还是赵王,亦或天下所有藩王,谁能抗拒九五至尊的诱惑?”小胖道,“当文武百官暗中允诺拥护,你猜他敢不敢揭竿而起?” 李青沉默,良久,才道:“你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