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碾压碾压还是他*的碾压(1/1)
小胖公务繁忙,吃喝一通后便告辞离开了,二人继续。 李青为李景隆添了杯酒,笑问:“现在和蓝玉不吵啦?” “他都那岁数了,我还和他吵个什么劲儿。”李景隆撇嘴道,“我不跟老人一般见识。” 李青好笑点头。 傍晚,两人兴尽而散。 临走前,李景隆道,“凡事想开些,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很多事都非个人能够改变,你也不年轻了,好好享受生活没什么不好。” “这个我当然明白。”李青打趣道,“倒是你,整日一副郁郁不得志模样。” “哦?哈哈……”李景隆大笑,笑容充满无奈,“走了,改日再叙。” …… 李青在家过了几天清闲日子,期间,红袖构思,怜香画图,婉灵动手,给他做了个精美的头套。 头套很精致,既不显得臃肿,戴上也不觉得憋闷。 她们很用心,想的也很周到,戴着一点都不影响吃喝,李青很是满意。 又闲了两天,李青正常上午朝。 朝会上,李青这模样,引得群臣侧目,不过,他们隐约也听到风声,知道这位中年美男子破了相。 都是场面人,谁也不会在公开场合揭人伤疤,李青的头套首秀并未引起轰动。 其实他自己也很满意,以后不用再化妆了,省了许多麻烦。 午朝散后,李青受召来到乾清宫,见道衍也在,笑着和他打了招呼:“老和尚,你还活着……身体还好吗?” 道衍满脸黑线,没好气道,“再活几年不成问题。” “都坐吧。”朱棣指了指一旁的椅子,“今儿叫你们来,是想和你们商讨一下,北伐的战略部署。” 顿了顿,“朕准备同时对鞑靼、瓦剌、兀良哈全面用兵。” “皇上三思。”两人同时摇头。 朱棣并不意外,道:“说说理由。” “永青侯先说吧。”道衍矜持道。 李青也不客气,开口道:“皇上,臣以为只打鞑靼、瓦剌便是,兀良哈势力太弱,根本没必要大费周章的对付他们。” “不妥。”道衍摇头道,“以臣之见,只打鞑靼便可; 鞑靼是北元正统,在草原上的号召力很大,打他们是必须的,但瓦剌就没必要了,因为他们势力比不上鞑靼; 而且,鞑靼一受挫,他们势必反攻鞑靼,可以无形中替我们出力,何况他们已经愿意称臣纳贡,我们不宜对他们动手。” 道衍劝道:“让草原达到势力平衡,使其内乱不断才是上策。” “瓦剌不可小觑。”李青正色道,“皇上,一旦他们势大,势必也会反攻大明。” “哪又如何?”道衍笑道,“鞑靼强打鞑靼,瓦剌强再打瓦剌。” 顿了顿,“永青侯想毕全功于一役,根本不现实,且那样会逼得鞑靼瓦剌联合,岂不是帮助他们统一吗?” “我……”李青哑口无言,沉吟片刻,“那就先攻鞑靼吧,不过,我还是认为瓦剌也要打。” 朱棣想了想,“朕倒觉得让他们一起上,也省得费事儿了。” “皇上三思。”道衍满脸严肃,“皇上一旦那样做,势必会让他们加速统一,实乃下下之策。” 李青沉默。 朱棣也陷入沉思,他还是想来个一劳永逸,但仔细斟酌了一下,觉得道衍的建议,也不无道理。 “那就一个一个来吧!” 朱棣吁了口气,又道,“朕已经在关外几处地方建立了临时粮仓,这样可以让大军的行军速度再快一些,但……朕觉得还不够; 一直以来,大明北伐人数不超过十五万,都是补给拖后腿,而且,光是行军就要花费数月,大大浪费了时间,给了元人从容准备、甚至撤退的时间; 正所谓兵贵神速,你们俩脑瓜子好使,可有办法?” 道衍摇头,“臣帮着出个主意还行,但对打仗本身并不在行,永青侯应该有办法。” 李青斜睨了道衍一眼,沉吟片刻,道,“皇上,一直以来,运送补给都是大车集中运输,到了最后关头,才交由大军,不如直接从头到尾,给养都让给养兵负责; 另外,把大车改成小车,这一来,遇到不好走路,也不会因为给养耽误行军路程,但……这样的花费也会更大。” “钱不是问题。”朱棣道,“三个月前三宝回来了一趟,给国库带了很大收益,他现在已经再次出发,过两年还能再带回来一大笔钱,不差这点儿小钱。” 顿了顿,“不过,朕还是觉得慢,你有没有办法更快?” 李青苦笑:“这已经是人力的极限,再想快,就只能用战马了,可那是打仗用的,大批量……嘶,还真可以。” “什么办法?”朱棣问。 “驴!” “皇上可以征用……不,直接购买毛驴,买它个几万头,用毛驴代替人工,速度肯定比人快上一大截。”李青道,“另外,这玩意儿还能当给养物资,驴肉火烧那叫美……咳咳,扯远了。” 李青正色道,“毛驴既能用,还能吃,简直太适合做苦力了。” “毛驴……”朱棣一拍大腿,“成,就它了。” 他自信的一笑,振奋道:“明年北伐,朕要的是碾压,碾压,还是他娘的碾压!” 李青:“……” 朱棣欣然道:“明年必将一举击溃鞑靼部。” “皇上英明!”二人拱手。 “呵呵……”朱棣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接着,又开始使唤人了,“好了,你俩都去忙吧,老和尚你去教皇长孙读书,李青你去辅助太子理政。” “……臣遵旨。” —— 傍晚,结束了半天工作的李青回到家,靠在躺椅上休息。 如今的大明,国力鼎盛,但百姓的日子,并不算太好,因为朱棣花钱太凶了,钱不够用,只能加重赋税。 不过,也正是花钱太凶,大明的经济流通很快,百姓们日子虽然苦,但只要肯干,至少不会饿肚子。 因为大明处处建设,不愁没活干。 李青叹了口气,轻声自语:“国力和百姓,无法兼顾啊,除非能实现工业跃迁,让国家、百姓、富绅的利益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劲儿往一处使……” 接着,又苦笑道:“且不说现在没有那个基础,即便有,有封建王朝束缚,也施行不出来,唉……师父说的对啊。” “先生你在嘀咕什么呢?”婉灵送上一杯热茶。 李青接过抿了口茶,笑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师父的话。” “先生的师父…就是那位张仙人了。”婉灵好奇道,“他老人家说了什么呀?” 李青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句话……”婉灵小声道,“好像出自《左传》。” “这样啊!”李青还真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这些年来,他一直处于权力场,越是了解,越觉得这句话蕴藏‘大道’。 “先生是有什么烦心事儿吗?”婉灵问,“又在忧国忧民了吧?” 李青摇头:“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其实,他已经想到了彻底控制文臣,并加固皇权的办法了。 ——彻底奴役百姓,将封建社会进一步加强。 直接实行高压强迫,把百官视作家奴,不把百姓当人。 说白了,就一个字儿,杀! 杀的富绅彻底臣服,杀的百姓不敢受富绅鼓动,杀到最后,必然是皇帝说一不二。 但这样的话,会造成一个非常恐怖的后果,那就是文明传承会出现缺失,当百姓思想被完全禁锢,那和行尸走肉就没区别了。 纵观历朝历代,也只有元,以及后来的清,这两个王朝是这样做的。 幸赖,元统治的时间太短,并未造成太大影响,而清…… “先生就是想太多,也过于理想化了。”婉灵柔声道,“不若豁达一些,正如先生适才所言;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管有没有先生,最后总会有人出手,不是吗?” 婉灵笑了笑,低声说了句犯忌讳的话:“想来,数百年后,定会有一个王者出现,再创辉煌。” 李青呆了一下,欣然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