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57(2/2)
第94章 回不来了</p>
这之后六天,刘彻都到平阳公主府来听莫哲讲故事,从郑国商人弦高智退秦军,到齐鲁两国长勺之战,和第一个、第二个故事的小和大、远和近一样,这后面两个故事说真与假,强与弱。</p>
莫哲可说没有什么人生阅历,至少在少年帝王面前,他根本谈不上有阅历,刘彻越发奇怪,这些学识,他从哪里学来?故事查考历史,都是确有其事的,但……却没有人想得如此透彻,悟出这许多道理来。</p>
刘彻多次召见毕宿,都是密谈,董仲舒言毕宿是天将,不可违天命,因而所问不能瞒骗皇上,但是问来问去,莫哲师承何人全无线索,连毕宿也只知道莫哲是家学,由父亲一手教导而出。</p>
刘彻问了许多大臣,可是没有人知道这么一位了不起的隐士。</p>
一个人在世上,不可能全无痕迹,刘彻有心要调查,但又怕惊动了莫哲生出不必要的嫌隙来,只得忍了。</p>
第五个故事是秦将胡阳和赵将赵奢的计战,讲的是虚与实。</p>
第六个故事说墨子与公孙输的拟战,这是进退之道。</p>
第七个故事,莫哲说的时候手心捏出汗来,有了第一个故事的经验,刘彻才没发作,莫哲说的,是险些杀了高祖刘邦的季布的故事,刘邦虽然最后赦免了季布,并拜为郎中,但实际上仍旧把这个人恨之入骨,季布并不得善终。</p>
说以后的历史?刘彻万一追问起来如何是好?</p>
这刚柔之道,一个韩信,一个季布是最典型的,不说季布说韩信更加敏感。</p>
幸亏刘彻听了,或者暗自生气,但没有表现出来,莫哲不禁暗中擦汗。</p>
刘彻想了一会,道:“这季布也真是,既然项羽自刎垓下后可以化刚为柔,为什么之前却没有眼力看出项羽不过一胆壮者而已,所谓英雄,他这样的只能算得上莽夫,却决不是成就大业的英雄人物。”</p>
说完,才愣过神来,连忙看着莫哲。</p>
他又插话了,他和莫哲虽然是君与臣,但几天下来,莫哲在他心底实际上已经比太学夫子更加值得虚心求教,可实际上莫哲只不过是把书上看来的东西照样搬给他罢了。</p>
前人用了几千年总结出来的权谋,他背了背,没什么大不了的。</p>
最后一个故事本来说的是“变”,刘彻听了七天,已经会了这个“变”,莫哲在纸上写了个“变”字,才要出来,被刘彻拉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