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种棉花(1/1)
桑落族长想到很美,可惜他不知道的是,李安安第一个想对付的,就是他桑落家族。 这一晚上,四大家族都在紧锣密鼓的计划,但是李安安却睡的很香甜。第二天一大早,李安安起床就感觉到一股子春风。 “三喜,今天是初几了?”李安安已经脱了厚重的羽绒服,只穿了最简单的小夹袄,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不少。 三喜给李安安打来洗脸水:“干娘,今天是三月初六了。” 李安安算了算,在这古代,都是按照农历来算的,这农历三月,就好比后世的四月,这里是西疆郡,到了种棉花的时节了。 李安安去年从北方过来,她最清楚了,每年北方都是需要大量棉花的地方,可是偏偏北方又不是能产棉花的地方,但是李安安知道,这西边可是产棉花的好地方。 这棉花种植可是非常讲究的,李安安洗漱好,来到早餐桌的时候,春彩等人也都来了,因为春天到了,大家穿的都很精神。 “大家吃饭吧,都坐下吃饭。”李安安摆了摆手,一众孩子们才坐下,好在李安安的这个宅子很大,饭厅李安安让人直接摆了一张长十米的大长桌子。 李安安坐在主位,李景言和春彩坐在李安安的下面,三喜,飞燕和家里的姐妹们坐在下面,桌上面摆了各种各样的早饭,李安安从来不在吃食上面喂屈孩子们。 李家的早餐,足足几十种花样,包子,饺子,馄饨,肉夹馍,面条,茶叶蛋,咸鸭蛋,生煎包子,油条,芝麻球,各种各样的,足足几十样,还有各色的小菜,李家的一顿早饭,堪比后世的整个早餐一条街。 三喜给李安安夹了一个芝麻球:“干娘,这芝麻球是我今天刚做的,以前没做成过,这是第一次做成,又香又脆,真的好吃。” 李安安咬了一口芝麻球,果然和后世的一模一样,李安安知道三喜很喜欢研究这些东西,所以笑道:“上次我和你说的黄金糕,你研究的怎样了?” 三喜笑到:“慢慢来,我一定都能做成的。” 一顿早饭吃完,李景言要带着海棠等姑娘们去医馆了,家里的姑娘们,一般没事就在家里自由活动,可以看书学习,也可以练武。 李安安带着春彩去找了关青平,关青平现在是正式的郡守了,自然是住在郡守府里,兰沐风被李安安彻底的撤职了。 关青平对李安安是打心眼里佩服了,怪不得同僚们都说,李安安走到哪里,哪里的官员就能升官呢。 “公主?”关青平带着郑光明接待李安安。 李安安笑道:“你还是叫我李夫人吧,我今天来是有事和关大人谈的。” 关青平点头:“您有事就吩咐。” 李安安直接问:“关大人, 你虽然带兵入驻西疆郡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是一直被兰沐风的人压制着,不知道你对这西疆郡的民生了解多少?” 关青平也是为难:“不瞒夫人,其实我也是了解一些的,这西疆郡虽然地域广大,父江母河经常闹水患,靠近水源的地方,百姓们不敢种庄稼,不靠近水源的,又种不活,要不是前些年李夫人带来了土豆,百姓们的日子更是难熬呢。” 郑光明补充:“虽然靠近中原地区的东边也算的上是富饶,可是整个西疆郡太大了,杯水车薪呀。” 李安安很满意,这说明这两个人也是真的在乎百姓,才会这么在乎民生问题。 “我今天来就是这个意思,这些日子,我的干女儿春彩走访了很多地方,不如让她来和两位大人说一说。”李安安指了指春彩。 关青平笑到:“这大秦都知道,李夫人身边的四季姐妹,各个出挑,夏慧姑娘把南边的水果卖到了全大秦,秋意姑娘和陛下合作的报纸天下一绝,冬原姑娘更是在北方大放异彩,如今春彩姑娘你来了这西边,是整个西疆郡百姓的福气。” 春彩落落大方的一笑,不卑不亢的回答:“我可不比上家里的姐妹们,大人可不能这样夸我。” 郑光明笑道:“春彩姑娘,你就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吧?” 春彩小道:“这西疆郡最大的问题,就是百姓们种地根本种的不对。这个西疆郡从东向西,以水稻为主,其他农作物为辅。可是这相差一百里,其实风土人情就不一样了,可是西边的人总羡慕东边的人收获多,非要和东边的人种一样的东西,这才是不切实际。” 关青平和郑光明都听得很认真:“那依春彩姑娘的意思,这西边该种植什么?” 春彩点头:“东部气候和中原无异,自然是种水稻最好,可是靠近中部,就不行了,中部地区应该以小麦,粟米,玉米,红薯,大豆这些东西为主,当然了,还有土豆。再往西就该种棉花和辣椒,那里是最适合种棉花的地方。” 春彩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地图面前,手指了几个地方:“其实这些地方,最该种植冬小麦,可是这里等你百姓根本不知道,错过了,今年只能让他们多大豆,玉米之类的,大豆可以榨油,玉米可以卖给南方的人,换大米,面粉等细粮。” “最主要的还是这西边,这里最适合种棉花和辣椒,辣椒也就算了,棉花应该大量的种植,现在是三月的,是种植棉花的最好时机,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时机了。”春彩脸色严重。 关青平看了看地图:“可是这西边,四大家族的人众多,是个麻烦呀。” 李安安站了出来:“目前主需要育苗,我们首先要抓紧时间育苗,然后其他的交给我,我会在这段时间和四大家族周旋,争取早点把那边的百姓争取过来。” 春彩也点头:“我干娘培育了一种新的棉花,不但产量大,颜色还好,我们先抓紧时间育苗,今年要是西疆郡的棉花种的好,可以直接用棉花和北边几个地方换粮食,到时候西疆郡的百姓就再也不用别的地方救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