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爱女之心(1/1)

陈翠看着张太太神神秘秘的样子,先是吓了一跳,接着莫名的就有些想笑,但还好及时忍住了。 这是人家的伤心事,不知道是鼓了多大勇气才对开的口,她可不能这么失礼。 于是,她重新组织了下语言,把现代几乎人人皆知的安全期和易孕期的那些知识告诉了她。 说自己之所以生了几个都养住了,就是因为算好了时间,生下孩子身体养好了之后才在易孕期同房,平时就刻意避开那个时间段,避免怀孕。 张若梅听到之后有些不可置信的捂住了嘴,这怎么跟她以前所知道的正好相反啊! 原先她都是特意在身上刚干净的时候跟老爷同房,如果刘大嫂说的才是对的,那她能怀上才怪呢! 但是,刘大嫂并没有理由骗她,她也相信刘大嫂没这个胆子骗她,而且她那几个健康的孩子就是极为有力的佐证。 陈翠带着岁岁告辞的时候,张若梅还有些回不了神,不知是在为过去的失误而懊悔还是在为往事而惆怅。 陈翠不禁感叹,这个时代,生孩子仿佛就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就连张太太这种出身富贵的女子也不能免俗。 怀不上孩子,仿佛都是女人一个人的问题,男人半点责任没有,他还可以找别的女人去生,像是王县令这种成婚几年没有儿子而没纳妾的,简直都成了道德典范。 随着跟张太太的交往,陈翠也对她们家的事也知道了一些。 其中的是非她无法评判,可不管过程如何,都是女人们之间的战争,男人往往置身事外,事后来安抚几句,都算是好丈夫的典范了。 如今的世道,对女人来说太难了,张太太出身富贵又嫁了做官的丈夫,境况已经超越了世上九成的女人,曾经都遇到过如此困境,更不要提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女性同胞了。 就拿陈翠家的佣人麦氏来说吧,也是个苦命人。 麦氏本是天水人,祖上有异族血统,所以她才生的这么高大。 她的婆家娶她进门的时候就打算好了,要把她当壮劳力使唤。 身形高大,可需要的营养也更多,但是不管是在娘家还是婆家,她都没有吃饱过,所以,哪怕有这么高的个子,可她身子底子是虚的。 因为常年劳作,麦氏第一次怀孕未满两个月就流掉了,婆家人埋怨她没本事,保不住孩子。 第二次怀孕的时候,正是农忙抢收,她天不亮就下地,晚上看不见路了才回家,干的还都是最重的活,吃的却是剩饭,后来那个刚怀上两个月的孩子自然也没保住。 这回不止是婆家,娘家人也开始指责她,怪她连自己怀孕了都不知道,护不住孩子。 麦氏连着没了两个孩子,本该是最伤心难过的人,却没一个人来安慰她,她所听到的全都是责怪。 自此以后,她就对自己的身体格外的上心,一旦发现有怀孕的迹象,就特别的注意,还因为月事不准误以为怀孕而闹了几次乌龙。 可自连续流产两次以后,麦氏像是被诅咒了一般,要么是不怀孕,要么是到两三个月就自己掉了,直到成婚六年了,还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她夫家早就对她不耐烦了,要不是看在她干活还行,力气又大,早就休了她另娶个好生养的回来。 当麦氏怀上她女儿小丫的时候已经是成亲的第七年了,她在发现自己有孕以后,万分小心,十个月后终于平安生下了女儿小丫。 自己千辛万苦才得来的骨肉,麦氏自然是心疼的,可婆家人却嫌弃她生的是个女孩,她丈夫也因为她没能生下儿子而对她诸多不满。 全家只有麦氏一个人护着这得来不易的小闺女,小丫就这么磕磕绊绊的长到了四岁,因为遗传了麦氏身形高大这一点,虽然平时吃的很差,倒也能跟同龄人差不多高。 她们母女两个之所以会出现在人牙子那里,是因为小丫生病了,麦氏的夫家不肯出钱给她治病。 麦氏不得已只能只卖自身,将钱给丈夫好给小丫看病,可哪知道她丈夫根本就没想过救女儿,只想拿着钱好再去娶个媳妇,给他生儿子。 麦氏一气之下就把女儿偷偷抱走,将病治好之后一起卖给了人牙子,夫家人想追究,可终究不敢跟有背景的人牙子抗衡。 此后她们母女俩终于脱离了夫家人的掌控,可惜的是,小丫自从那次生病之后就再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 后来她们经过人牙子的重重转卖,最终才流落到了阴平县。 不管被卖到哪,麦氏都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跟她的小丫在一起。 陈翠当初就看出麦氏那般护着女儿的情形,定然有一段心酸往事,可没想到却是这般。 麦氏在说这些的时候,虽然尽力平复心绪,可仍旧忍不住擦了好几次泪,最后,她吸着鼻子说:“我跟小丫到了太太家,可真是到了福窝了,以后我们定然会好好伺候太太和少爷小姐。” 在她看来,如今能吃饱穿暖,不受打骂欺压的生活,已经是她这辈子过得最好的日子了,最重要的是,她的小丫能安稳生活,再不必终日担惊受怕。 陈翠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如今这世道,对女性格外苛刻,不管是娘家还是婆家,都能随意做女人的主,唯有女人自己,却没有这种主权。 她之所以这么努力钻营,督促几个儿子上进,除了为自己养老考虑,也有为岁岁打算的缘故。 钱她可以想法子挣,攒着给岁岁做嫁妆,让她以后衣食无忧,可如今是封建社会,男权至上,女人的一身荣辱皆来自父兄和丈夫。 岁岁将来能和什么样的人结亲,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几个儿子将来所达到的层次。 虽然拥有了金钱和地位,也未必能获得幸福,就像是张太太那样,她既有钱又有地位,但是仍旧有不少的烦恼,可至少她不必为三餐而困惑,不用为银钱而发愁。 张太太每日所思所想的,都是衣食之外的东西,她起码身处在五个需求等级的第三层,追求的都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经济基础都是必须的,陈翠希望女儿将来能在这个时代获得起码的自由和尊重,那就要在现在为她打好基础,这是她身为一个母亲所能想到的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