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拔菜(1/1)
说真的,当初在这块地上种这些菜,也是她随意为之,那时候她手头并没有别的种子,只有这些。 虽然它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的菜蔬,可却是陈翠亲手种下的。 这一个多月来,她时常进空间里给它们浇水,亲眼看着它们从一粒粒小种子,发芽、生长,开花,见证了它们全部的生长过程,这其中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 大概是每个种菜人都对自己亲手种的菜有股别样的感情吧,陈翠真的不忍心把他们拔掉。 不过,她看着地上的那一堆种子,又有些不甘心。 这些东西被放置了这么久,也不知道能不能发芽,总要先验证一下。 而且,看到辣椒之后,她心里冒出n个挣钱的办法,还有玉米,它的耐旱和高产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她也想及早的种上。 今年从入冬到现在,一场雪都没有下, 在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眼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冬天不下雪,对地里的庄稼很不利,要是来年雨水还不够丰沛的话,说不定就要挑水浇地了。 虽然这些只是陈山根的猜测,而阴平县往年都还算风调雨顺,可陈翠觉得,也不得不防。 辣椒是经济作物,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这两个她都想种,可偏偏眼下空间里的地却没有地方了! 陈翠纠结了好久,最终还是开始动手,开始去解竹竿架上的绳子,准备把当初她忙活了半天才搭好的架子拆掉。 她决定要在这块地里同时种上玉米和辣椒。 两种植物一高一矮,生长周期也差不多,她觉得可以结合起来种,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片土地。 陈翠拆完架子,把竹竿放在一边,将菜地里的蔬菜都小心翼翼的清理了出来,保证根茎都带着不少土,把它们都放到了一边。 她心里还是存着点念想,等到天气暖和了,再把这些拔掉的菜移植到外面去,让它们继续生长。 就是不知道它们离了土,还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唉,一开始她还觉的这片地比她原先的院子还大,已经不小了,可如今,却有些不满足了。 要是这块地再大一些,这些东西不就都能种下了吗? 果然是人心不足啊!陈翠不禁自嘲。 将土地上原本的作物拔掉,陈翠拿起耙子,把地来回耙了一遍,将一些稍微大些的土块弄碎。 这种木耙子原本是用来晒粮的时候翻动粮食的,不适合用来平整土地,不过这块地不大,而且土质原本就松软,用来翻地正好。 她空间里不止有耙子,还有锄头,铁锨,基本上常用的农具和工具都有,还有门前的摇椅,屋里的一些小器具,这些都是她上次在府城买的。 别管地多大,工具要齐备,这是种菜人的执念,跟钓鱼佬别管技术如何,装备要先买齐全一样。 她先前在院子里侍弄那一小块菜地,各种工具也没少买,最基础的营养土,椰砖、羊粪、蚯蚓土,还有颗粒肥,水溶肥,连应对各种害虫的杀虫剂都买了两三种。 其实呢,那个菜地只有二三十个平方,上头种的也不过是些家常普通蔬菜,超市里都能买到,买工具种子和肥料的钱都够买十倍这些蔬菜了。 可就跟钓鱼佬钓鱼不是为了鱼一样,她种菜也不是为了吃啊,只是更享受种植的过程而已,最后的收成倒成了次要的。 不过,对于陈翠这个在城市里长大的人而言,能够吃到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菜,还是会格外有一种满足感。 但是如今,她为了更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亲手拔掉了自己种下的菜,也算是忍痛割爱了。 没办法,在这种古代社会,吃饱饭是底层人民的最高追求,在如今亩产平均二百多斤的时代,玉米这种高产的粮食作物,一旦能推广种植,它的意义非同一般。 没错,如今的粮食产量就是一亩两百多斤,这还是好的年景,风调雨顺,在不缺水的刘家坪村才有这种收成。 听说往北边去,水资源不发达,土地贫瘠,一亩地只能收一百多斤! 夏秋两季收获之后,还要分别上交赋和税,基本是收取当次收获粮食的一成左右,剩下的才是属于农民自己的粮食。 但是,据陈氏所知,除了这土地的赋税之外,朝廷还要征收户税、人头税以及各种徭役。 户税和人头税是收的是钱,徭役则是要为朝廷出力。 如果是只是像是修路,修水渠和城墙之类的力役还好,都能用钱赎买,可要是碰上了朝廷有战事,要征军役,那可就麻烦了。 军役对于征收的人数有一定的要求,轻易不得赎买。 而这种没有经验的新兵,一旦上了战场,多半是当炮灰,去送人头的。 一个村里如果有十个被征走的,能回来三个,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不过在陈氏的记忆里,大周朝疆域辽阔,周边还算太平,已经有许多年没打过仗了,只有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见识过征兵这回事。 陈翠一开始到这个时代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太悲催,竟然没有穿成什么富贵人家的小姐贵妇身上,而是穿成了一个农村寡妇,要过苦日子。 可后来 她深入了解了这个时代之后才发现,陈氏虽然比上不足,可却比下有余。 真正穷苦的人家,身无片瓦,食不果腹,日子无以为继,那才叫一个惨! 陈氏虽然日子不富裕,可果腹却没有问题,有房产,有土地,还有几个儿子傍身。 只要好好教养,这几个孩子以后就是自己最大的助力。 而且,陈氏还死了男人,只要陈翠不会想不开再嫁,按照此时的礼法来说,那她在这个家,在几个儿子面前,就能永远保持最高地位。 当然,这前提是这几个儿子都有良心,愿意侍奉母亲,将她放在为尊位。 关于教育儿子这一点,陈翠还是有信心的。 几个孩子如今年纪都不大,全看自己怎么管教了。 她相信,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几个孩子里,不会出现那种不孝子。 当然,就算是有哪个不孝顺,她也不担心。 她又不是真的像古代女人一样,必须要依靠儿子才能过日子,她的依仗永远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