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为了联盟(2/2)
阿廖莎接过杨小涛的照片,下面还有一份关于杨小涛的资料。</p>
快速的一目十行,翻了一遍就将杨小涛的信息记下。</p>
下意识的就在心里对这个华夏人进行了判定。</p>
一个在相关领域给联盟带来麻烦的人,最好提前人道毁灭。</p>
解决麻烦的源头。</p>
“部长,要解决他?”</p>
“不,那样只会恶化双方关系。”</p>
部长一口回绝,随后又坦言,“起码在获得这项技术,获取种子前不行!”</p>
“是!”</p>
“阿廖莎,这次任务很重要。作为最聪明的雨燕,你应该清楚书记的处境。”</p>
“而这,就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一定要带回来!”</p>
“为了领袖,也为了联盟!”</p>
“是,为了领袖,为了联盟!”</p>
……</p>
另一边,恢宏的建筑内,同样的交代也在进行。</p>
“真没想到,华夏竟然能做出来,不可思议。”</p>
说话的人大腹便便,脸上留着络腮胡子。</p>
“这点很正常,美洲的那些人不同样搞出来了?只不过便宜了美利坚人!”</p>
回应的同样是一个发福的中年人,只不过在他颌下留着短须,说话间还带着酒气,“同为传承下来的古国,这点底蕴还是有的。”</p>
络腮胡子点头,“你说的不错。”</p>
“不过,这样好的东西,就需要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就是不知道我们的同行者,会不会有这份操守。”</p>
“哈哈哈。”</p>
短须男笑起来,“不用担心,谢特洛夫同志。”</p>
“我们的先人曾经说过,对待他们,战争会得到土地,而谈判桌上,会得到战争得不到的东西。”</p>
络腮胡子起身,走到短须男面前,“加缪,联盟需要它!”</p>
“愿你一切顺利,祝你好运!”</p>
“为了联盟!”</p>
“为了联盟!”</p>
……</p>
杨小涛挂掉电话后,心里仍旧装着农场的事。</p>
现在应该到了收获的时候,自己也该回去看看。</p>
尤其是北边已经开始关注,肯定会想尽办法获取玉米的父母本,这时候,农场必须确保安全。</p>
杨小涛可是清楚,后世被搬上荧屏的特务组织有多厉害。</p>
虽然国内的特殊组织也不赖,但为了万无一失,杨小涛觉得还是让小薇回去的好。</p>
离开办公室,将心里的事放下,继续回到车间帮忙干活。</p>
哪怕要回去,也要把这工厂的事安排好才行。</p>
不然,捡了西瓜丢了芝麻,得不偿失。</p>
回到车间,众人紧张忙碌着。</p>
现在全厂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争取尽快造出足够的拖开机,完成订单任务。</p>
因为木斗的缘故,让材料问题暂时解决,但进度仍旧受限。</p>
临近下班时,杨小涛回到自己的办公室。</p>
这一天的忙碌,让杨小涛意识到,在当前合理安排下,想要继续提升效率,除了增加机器,就只能加人。</p>
机器已经满负荷,库里能够修的杨小涛早就修完了,轧钢机除了拆成零件的那台,其他的都在车间里运行。</p>
所以,只能招人。</p>
先前考虑拖拉机的销路,十一车间并没有招满人,只是维持正常生产,现在也就两百人左右。</p>
按照原先计划,车间员工要四百人左右。</p>
比起其他十个车间动辄八九百十一车间连一半都不到。</p>
可现在,杨小涛觉得是时候扩招了。</p>
而且也不再是四百人,七百人是底线。</p>
甚至为将来储备人才,千人也未尝不可。</p>
杨小涛在办公室里规划着扩招后的安排,人员的调度,选拔以及提升。</p>
渐渐的,天色黑下来,娄晓娥已经下班离开,屋子里就剩下杨小涛还在忙碌。</p>
等杨小涛离开轧钢厂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p>
最近一直都是这个点下班,杨小涛也没觉得什么。</p>
骑车在路上走着,路灯照亮一节一节马路,昏暗的地方见不到光明。</p>
黑夜里,虫鸣声幽幽响起,配合夜色越发迷人。</p>
杨小涛将工作的事情放在一旁,脑海里都是儿子媳妇。</p>
车子加速,冲过一个个胡同街道,迅速跑向四合院。</p>
一个胡同深处,幽暗的房屋中传来几道猥琐的笑声。</p>
没一会儿,从屋子里走出来走出来一个身影,伴随着身体移动,周围有股淡淡的恶臭味。</p>
此人看看胡同情况,迅速跑进黑夜中。</p>
屋子里,两个青年相对而坐。</p>
年轻些的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眼眸里透着一股凶狠。</p>
“哥,咱们真要帮许大茂?这家伙玩弄女人,可不是好东西。”</p>
对面年长的青年脸上有道伤疤,看了一眼,不屑的撇撇嘴。</p>
“小混蛋,记住,咱们干这一行的,本来就不是好东西。你要真当自己是个好人,以后就别跟着哥混了。该回哪回哪去儿。”</p>
“不是,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就觉得咱没必要非得干这个…”</p>
年轻人还想说,可看到对方不耐烦的脸色,连忙改口。</p>
“得了,你是老大,你说了算。”</p>
“这才像话,人活着,都是为了钱。”</p>
“把活干利索了,不能砸了咱们的招牌…”</p>
喜欢四合院里的读书人请大家收藏:()四合院里的读书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