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到处找援兵(1/1)

此时的桂省虽然已经划为华夏政府的第四战区,但东面有华夏政府的第七战区,北面有华夏政府的第九战区,加上日军的部队已经有三年没来进攻桂省了,所以,华夏政府第四战区的防务可以说是非常松弛的。 在日军进攻桂省之前,整个华夏政府第四战区只有属于桂系的第十六集团军,而第十六集团军下面也只有一个第三十一军,这就有很多人调侃华夏政府的第四战区是“三代单传”的一个战区,也就是一个战区、一个集团军、一个军。 当然,华夏政府不管是军委会还是各个战区,其实都是不知道日军华夏派遣军这一次的“一号作战”计划中的战略目标的。 后面还是在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把衡阳都快要打下来的时候,华夏军队从缴获的日军第十一军作战部队的文件上面,分析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还在不断的增兵,这才判断出日军第十一军进攻部队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很可能是桂省。 也就是到了这时候,华夏政府第四战区的司令张长官才慌了,虽然桂省是桂系的地盘,但说到底,张长官才是明面上的具体责任人,于是,华夏政府第四战区的司令张长官急忙向华夏政府最高层求援。 华夏政府第四战区的司令张长官连续给政府最高层发去了五份要求增援作战部队的电报,在电报中,华夏政府第四战区的司令张长官明确的说出,在桂省北面的华夏政府第九战区在经过大战后还有八万的作战兵力,这些兵力在日军第十一军的占领区中打打游击那是绰绰有余的。 表示现在华夏政府只能是确保桂柳一线的掌控,才能挽回之前的败局,可以说,华夏政府第四战区的司令张长官为了守住桂省也是用心了的。 但是华夏政府最高层却没有在第一时间答应华夏政府第四战区的司令张长官大量增调兵力的请求,只是派了华夏政府嫡系的第九十三军的先头部队前进到黔省的边境等待命令。 同时,华夏政府最高层给华夏政府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发去电报,要求余长官从第七战区的部队中抽调兵力增援桂省,并且,华夏政府最高层在电报中向华夏政府第七战区司令余长官说明,现在桂省的战略位置比余长官占领的那些粤西北的地盘要重要的多。 但是,华夏政府第七战区司令余长官给华夏政府最高层回复的电报中说,第七战区现在也没兵可派了,这让华夏政府最高层也是毫无脾气,只能让人继续去做华夏政府第七战区司令余长官的思想工作。 最后,直到日军第十一军第五十八师团攻破了全州一个月以后,华夏政府第七战区司令余长官才答应派第六十四军去增援华夏政府第四战区在桂省的作战。 而做为华夏政府军委会的副参谋长的白长官,虽然华夏政府第四战区的事跟他没有直接关系,但桂省毕竟是白长官的老巢,所以白长官也不得不亲自进行部署,不然白长官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于是,华夏政府军委会副参谋长白长官给华夏政府最高层递交了一个作战方案,并和华夏政府最高层表面,因为桂林附近山多好守,只要给他足够的兵力,那桂林至少能守上四个月的时间。 为了找到足够的部队,华夏政府军委会副参谋长白长官也是亲自跑到华夏政府第九战区的司令部,想让华夏政府第九战区司令薛长官率领第九战区的部队全部的撤入到桂省。 华夏政府第九战区司令薛长官一听华夏政府军委会副参谋长白长官的话,自然那是不可能不答应的,本来薛长官和白长官两人之间就有严重的隔阂,况且,在华夏政府第九战区司令薛长官看来,自己的第九战区部队已经在湘省和日军第十一军的进攻部队打得只剩下了半条命,为什么还要帮你华夏政府军委会副参谋长白长官去守老家。 后来,还是在华夏政府第四战区司令张长官的反复求援下,才从湘省这边退下来了一部分残军,这才让桂省的兵力增加为:属于桂系的第十六集团军下辖的第三十一军和四十六军,从湘省战场上退下来的,属于川军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下辖的第二十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军,以及华夏政府第六十二军和第七十九军,第三十五集团军下辖的第六十四军,第九十三军。 虽然华夏政府第四战区得到了番号有九个军的增援部队,但是这些部队大多是从湘省的战场上退下来的残部,除了华夏政府第九十三军是嫡系部队之外,其它的部队都是地方部队和华夏政府收编的杂牌部队。 要知道,在日军华夏派遣军发动“一号作战”第一阶段豫中会战的时候,华夏军队投入了二十三个军四十多万人的兵力,在长沙衡阳作战的时候,华夏军队投入了十六个军二十多万人的兵力。 而当日军华夏派遣军准备进攻桂省的时候,华夏军队就只集结了十六万人的兵力,对比一下日军华夏派遣军用于进攻桂省的八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加上第五航空军和一些特种部队,日军华夏派遣军用于桂柳会战的总兵力有十五万人,这和日军华夏派遣军在前两次会战中使用的兵力相比,只多不少。 华夏政府第四战区司令张长官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是没什么办法了,这接近一比一的兵力对比,让华夏政府第四战区司令张长官觉得这次在桂省的会战凶多吉少。 不过,华夏政府最高层却规定了全州、桂林、柳州各守三个月的防御作战时间,这也是华夏政府最高层的一个阳谋,华夏政府最高层也是想用这九个月的时间,日军的进攻部队把桂省能打个稀巴烂,这样桂系以后就没有能和自己唱反调的资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