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刘蓉再访刘传莹(1/1)

好书推荐:

爷爷端坐在卧室外间,在听国潢念国荃来信。国璜说:“这个月学院大考,九弟成绩一等,获得了学院廪膳生资格,学院以后每月发廪米六斗,一年还发四两银作为补贴。九弟说了,以后家里再不用寄钱给他,吃喝由学院包了。” 爷爷闻听:“学院那么多人,个个都吃学院,学院供得起吗?” 国潢解释说:“爷爷,成绩名列二十以内者才有,不是人人。”爷爷点头道,“只要你九弟学业有长进,不发六斗米我们也养得起。”爷爷又问,“国荃还说了什么?” 国潢说:“学业上就这些,再者就是嘱咐您保重好身子,不要挂心他。” 爷爷默默点了下头:“嗯,国荃考了好成绩,国藩又给我添了个重孙子。高兴,爷爷高兴啊!”爷爷说着要起身,他站了几下没能站起来,国潢见状忙搀着爷爷,“爷爷,您老要出去走走吗?” 爷爷手扶着一边的腿道:“腿,我这腿怎么不听使唤了。”国璜说,“别急,是不是坐得太久腿坐麻了?”国潢搀扶着,爷爷又试了几次依然没能站起。国潢对着爷爷左腿又拍又揉,爷爷看着孙儿,“国潢,我这腿,怎么没点知觉了呢。”国璜朝爷爷脸上一看,见其嘴角也塌了下来,国潢顿觉不妙。他将爷爷抱起放在床上,“爷爷,您先坐着别动。”国潢忙跑到屋门口大声呼唤,“钟秀!爹!快来人哪!” 学院午饭时分,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向校饭堂走去。国荃及几个学生在学院门房挑拣自己的信件,国荃拿到大哥的来信,兴奋地边走边看,迎面一个同学对国荃打招呼:“国荃,吃饭了。” 国荃眼不离信地回答道:“好好,马上就去。”国荃看着看着进了宿舍,坐在书桌前看了起来。 国藩信上说:武科考试,在紫禁城箭楼前广场举行。武会试共分三场,头场考马箭,二场考步箭及开硬弓、舞刀、掇石等;页,等下给他弄乱了爹会不高兴的。待爹完稿后,你是长子长孙一定要读的。” 纪泽说:“那好吧。叔叔,我想请教您个问题。” 国华和蔼道:“好,你说。” 纪泽说:“泽儿昨晚做了个梦,梦到自己是个大人,坐在科举的考场写文章,而且写的题目是泽儿从未学习到的。即便如此,我还是把文章写得很好,很多词句自己都不曾想到,可我全都会写。可当梦醒来,全又给忘了。叔叔您说,哪个才是真正的我?或者,这世上是不是有两个我?” 国华笑道:“应该有两个你。” “怎么讲?” 国华说:“一个是现在的你,一个是未来的你。” 纪泽说:“不对,我认为,一个是过去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我。” 国华好奇道:“为什么这么认为?” 纪泽说:“倘若,现在与六叔说话是真实的我,那梦里的,那个大纪泽一定是我的前世。因为,我在梦里穿的衣服和现在人不一样。” 国华说:“身子只是躯壳,但人不应以躯壳或衣服来判断、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思想。” 纪泽说:“六叔,您的回答,并未满足泽儿的愿望。” 国华说:“泽儿,你爱动脑筋是非常好的。但不要为一个梦中虚幻,去怀疑自己真实的存在,要用庄子的思想面对现实。每日做自己该做的事,晚上去梦自己的梦。至于哪个是真的,只有悟性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分辨。” 纪泽问:“那个境界是什么样的?” 国华淡然一笑:“呵呵,真想知道,那就学你爹修心吧。” 纪泽说:“我还是不明白。” 国华正要张口,国藩进来打断道:“泽儿没在自己房间做功课?” 国华忙掩护道:“啊,泽儿找我请教问题呢。” 曾国藩问:“什么问题?” 纪泽说:“爹,我没事,我回房去了。” 纪泽因没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开心地走了。国藩问道:“泽儿向你请教什么?”国华淡然一笑,“哈,泽儿做了个梦,梦到自己在科考,问我梦里的那个纪泽,是否和现在的纪泽是一个人。” 曾国藩道:“泽儿目前学业强度是大了些。明日,你陪他到外面走走,自己也去散散心,最好到郊外看看风景,腻在学业里反倒没长进。” 国华正要说话,周升拿了叠信走进屋来,他交给国藩便退了出去。国藩将信打开,国华也将脑袋凑了过来。没等看了几眼,二人同时惊恐地对视:“怎么?爷爷瘫痪了?” 国藩迫不及待地继续看着看着,不由得泪流两行,他倒吸口凉气对自己愤愤道:“我这不孝的儿孙!” 国藩话毕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双手抱着头为爷爷难过。国华也背靠着书桌良久,国藩抬起头,对国华又像是自语:“我请假返乡探望爷爷。” 国华忧心道:“大哥这里的家事公事一堆,您怎能离得开?” 曾国藩说:“爷爷手脚不能动弹,口不能语,我这做长孙的孝心岂能安然?”国华见国藩冲动,急忙走出了屋。不会儿的工夫,国华和秉钰同时进了屋,秉钰道,“怎么,爷爷瘫痪了?” 国藩将信递给秉钰,自己难过地垂下了头。秉钰急速看后,问国藩:“你请得下假吗?如有可能那是最好。” 曾国藩说:“我直接找皇上告假,请皇上开恩。” 国华急忙说:“大哥,不妥!您现在身兼多职,回趟老家,仅路途就需三四个月。你到家,怎么不得陪上爷爷些时日。您这一去一回,少说也得半年。爷爷一再嘱咐,要大哥国事为重,就算大哥孝心达到,见到了爷爷,他老人家也不一定就会高兴。” 秉钰说:“大哥离家八年了,奶奶过世就没能回去,良心上就亏着一块。如今爷爷这个状况,其他弟弟都在上学,仅是国潢在家照顾,且不说爷爷对大哥的钟爱,我们做大哥大嫂的也着实不忍。不如,就请请假试试看吧?” 国华说:“嫂子,大哥不能回去!要回我回,书我在哪都可以读,大哥的仕途不能因家事受连累,这是爷爷的口头禅。大哥,你不用难过,好在爷爷状况没有恶变。我想,经过治疗和精心调养爷爷会有好转的。” 曾国藩说:“还是等我请了假看结果再说。” 国华道:“大哥,您回去和我回去没什么区别,但大哥在这里就有所不同。嫂子,六弟不再是小孩子,你们相信我,回去后,我定会好好照顾爷爷,并不耽搁自己的学业。” 国藩泪眼看着弟弟:“六弟!大哥心中好苦” 国华安慰道:“大哥,我会把您和嫂子的心意带回家,并转告爷爷。话不说了,我即刻就和福禄去车行,今日有车今日就回。有什么要带的,有什么要说的,嫂子和大哥马上准备吧。” 国华话毕出了屋 ……勤政殿上,道光帝严厉地看着众臣:“臣等,皆数十载寒窗苦读入仕,更多者出自农家。但,一些士子跃身庙堂,便忘却了做官初衷。贪欲随官职而膨胀。小者,巧立名目私敛钱财,大者,为非作歹贻害百姓,乃至撼国家之基石!历朝历代,遭满门抄斩,血之教训者不胜枚举。朕,奉劝仍抱有侥幸心者,莫贪一时之快,念国家利益及身家性命而不顾,背负永世骂名。朕今日没拿尔,不见其明日就任尔逍遥!” 众臣惶惶疾呼:“吾皇圣训!” 道光帝道:“臣等可还有本凑?”国藩出列道,“臣有本奏。”道光帝袖子一挥,“讲。” 国藩施礼道:“启禀皇上,上岁,湖南沅澧一带水灾严重,臣受灾区县令及湖南官员之委托,代奏朝廷。皇上即下旨赈灾免赋、发放种粮,使之万户灾民重获新生。此乃,湖南籍官员呈于皇上的谢恩折。” 国藩双手托起奏折,贴身太监上前接过,回交给道光帝。道光帝看着呈文,冰封的脸解冻,语气亦缓了许多:“百姓少一份疾苦,天下便多一份太平。朕每日朝政,无一事不关乎民生社稷。国策制定得再好,地方官不予执行,百姓则会骂皇上昏庸。朕,岂不要背负覆盆之冤乎?倘若,臣子及地方官皆有一颗爱民之心,何来抗暴百姓?难不成他们吃饱了撑的?记得陶澍曾有首诗,大意是:为官者捧起饭碗时,可曾想过农人肩上血?可曾想百姓碗中可有饭乎?陶青天,不是他自诩,是百姓颂的。诚然,我朝李青天、张青天、众青天尚有很多。众臣子与朕同心同德,国家才能昌盛,黎民才有好日子过,大清江山才能得以稳固!” 众臣忙呼:“皇上英明!” 道光帝不屑于英明的奉承,眼皮轻然一瞟:“曾国藩。” “臣在。” 道光帝道:“即日起,朕命你稽查中书科事务。” “臣领旨!” 国藩屡被提拔,皇上又要其稽查中书科,大臣们作反应互看,道光帝目光炯炯,威严地审视大臣们片刻,淡然道:“散朝。” 道光帝抖了下龙袍回身下朝,众臣们匆匆出了大殿…… ……国荃在宿舍的书桌前正写作业,刘蓉迈着方步进了屋。 国荃抬头看到,忙呼叫:“霞仙兄?”刘蓉走到国荃身边低声道,“哈,在用功呢?” 国荃笑道:“写了首小诗,自我欣赏呢。” 刘蓉问:“家里爷爷状况如何?” 国荃说:“爷爷状况稳定了许多,一边身子依然不怎么随活,话倒是可以说了,舌头还是有些僵硬。” 刘蓉说:“你大哥来信说,国华返乡了?” 国荃点头道:“嗯,六哥回来了。” 刘蓉继续道:“大哥来信说,要我抽空再去看看椒云。” 国荃问:“椒云怎么了?” 刘蓉忧心道:“在京时他就有病,或许太过拮据才决定返乡。上次,我送书与他,他状况不是很好,我便写信与你大哥,大哥知道后更是放心不下。我想再去探望一下,你可有空一同前往?” 国荃问:“现在吗?” “对。” “好,一起去。”国荃忙收拾桌上东西,“大哥信中多次提起这位仁兄,正好借此认识一下。” 一座不大的农家小院,干净且井井有条;沧桑的刘伯蹲在刘传莹卧室门前,面无表情地在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室内,一郎中正在为床上的刘传莹把脉,九岁的大宝和七岁的二宝站在一旁,目光不时地在郎中和刘传莹的脸上打转。郎中将手收回,小声问大宝道:“你家大人呢?” 大宝说:“有什么话您跟我说吧。” 刘传莹有气无力道:“先生,是不是我不行了。” 郎中说:“哪里话来!我是看就两个孩子在。” 大宝说:“我奶奶到姑姑家借钱去了,等下就会回来。爷爷耳背,说话声小了,他听不到。” 刘传莹说:“先生,您不用瞒我,我是读书人,知道自己的病。您只需告诉我,还余多少时日便可。” 那郎中一声叹息:“唉,有病之人,万不可轻言生死。这样,我再开个方子,你吃上几日,定会见轻的,啊?” 郎中起身,大宝到桌前摆好笔墨。二宝趴在刘传莹身边摸着爹的脸:“爹,郎中都说您没事的,吃几帖药爹就好了。” 刘传莹摸着二宝的头,不由得眼泪簌簌而下。郎中将写好的方子交与大宝:“拿给你家大人。” 大宝接过对郎中鞠躬道:“谢先生。” 郎中出了屋,蹲在门口的刘伯忙起身:“辛苦您了。我儿他?”郎中说,“方子我已经开了,赶紧抓药吧。”刘伯只见对方说话却没听清说的什么,他憨笑着点点头,恭送到大门口目送郎中走去,恰时,国荃和刘蓉来至,刘蓉忙大声对刘伯道,“老人家,椒云在家吗?” 刘伯打量着刘蓉回忆道:“哦,您是椒云的朋友?” “是是,老伯,前不久我来过的。” 刘伯说:“请进吧,他在屋里。”二人随刘伯进了院,国荃悄声问刘蓉,“老伯耳朵有问题?”刘蓉小声对国荃道,“声音小了听不到。” 国荃会意地点下头,刘伯带二人进了屋。国荃刘蓉见刘传莹躺在床上,二人对视一震。大宝二宝忙呼唤刘蓉:“叔叔,您怎么突然来了?” 刘蓉上前摸着俩孩子的头道:“好儿子,乖!” 刘蓉和国荃走近床前,刘传莹强撑着身子淡淡一笑:“霞仙,你怎么又来了?这位兄弟是?” 刘蓉介绍说:“这是涤生大哥的九弟,国荃。” 刘传莹闻听是国荃,激动地想要起身,国荃即刻上前按住:“椒云兄,你身子不舒服,快躺着。” 刘硬撑着坐靠在床头,刘伯忙拉两个凳子对国荃二人道:“二位请坐,我给你们烧茶去。” 国荃忙制止道:“老伯,不用麻烦。”刘伯或许是没有听到,径自一人出了屋。 刘传莹对大儿子道:“宝儿,带弟弟先出去玩。”大宝应声拉着弟弟出了屋,传莹激动地对国荃道,“国荃老弟不是在学院读书?” 国荃道:“椒云兄,小弟不知您身体有恙,否则,便早些过来了。” 刘蓉道:“椒云,自我们上次分手,已两月有余。今日闲来无事,便唤上小弟,一起向您请教些学术,不料,你却累倒在床了。” 刘传莹道:“霞仙此言太过见外,我正要写信向你讨教些问题呢,正好你们来了。来,随我到书房。”刘传莹说着要下地,刘蓉和国荃忙制止。 刘传莹坚持下地:“我已卧床数日,躺得久了,没病也躺出病来。让我起来站站吧。”刘蓉和国荃无奈,只好扶着刘传莹起来,刘传莹道,“来,到我书房小坐。” 刘伯将烧开的水沏上茶由二宝端着出了屋,刘伯对大宝道:“爷爷现在去给你爹抓药,你和弟弟在家等奶奶回来,我顺便请隔壁的婶婶过来,帮忙照顾客人。” 大宝担心地对爷爷耳朵喊道:“爷爷,奶奶还未回家,抓药的钱够吗?”刘伯迟钝地从腰间掏出个钱袋,细细数着几个铜板,一脸的作难状:“先赊着吧,奶奶回来一总给人家。” 刘传莹的书房,林立着各种书籍。传莹强打精神对国荃二人说道:“我自四岁就塾,胸中只知有科句或问以定其规,次论孟集注以书其蕴,次《中庸》章句以极其精,次诸经诸史及百家之书以致其博。四书既通之后,始兼作时文试帖备有司之试。” 刘蓉和国荃对视互赞点头:“椒云兄之志,正中霞仙心怀。” 传莹讲述着为师心得:“我期学生,得志则为朝廷有益之官,不得志则为乡党无过之士,不失天地生人之心。若徒以富贵利达为志,其从师请业,不过求揣摩剽窃之术,以为争名谋利之具。” 国荃道:“仁兄寥寥数语,坦荡了读书人的心志,小弟甚是受教。” 刘传莹道:“兄弟言重,在京时,我与你兄论文、论诗、常至通宵,相互砥砺。那是段令人难忘而快活的时光……稍等。”刘传莹兴奋起身,拿出一堆手稿对二人道,“这是我历经数载才完成的心血之作。离京前,拜托涤生兄为我校阅,他刚寄了回来,我待做最后整理便可刻刊面世。” 霞仙见椒云兴奋异常,心疼道:“兄弟实在钦佩您的意志,但,还望多保重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