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回京(1/1)

杨婷芳看了看秦昊和杨天赐,最终只能在心里叹口气。 这两个男人一个是自己兄长,一个是自己相公,两个都是最亲的人。 如果他们不是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大丈夫,又哪来的这些烦恼? 作为女人,除了发几句牢骚,她又能如何? “我累了,”杨婷芳起身道:“如意,我们走。” 她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留,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走。 秦昊看着她离开,微微摇了摇头。 杨天赐叹息一声道:“你也别怪她,婷芳这些年为了杨家、为了朝廷付出的太多了,有些怨言也在所难免。” 秦昊微微点头:“我明白。” 现在只有两人,杨天赐说话就再无顾忌。 “回国之后你有何打算?” 秦昊知道他的意思,沉吟着道:“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到地方上去。” “地方?” “就是远离朝廷,在地方上为官。” “你的长处的确是具体施政上面,”杨天赐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不过远离朝堂,也意味着远离中枢,虽说以你目前的身份不至于会被埋没,但是如此蹉跎,真的是好事?” 秦昊摇头道:“不瞒四哥,我为官的目的,其实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造福一方,并没有想过位极人臣,时至今日也是如此。” “但是,你可曾想过,此等想法也只是造福一方,只有位极人臣位高权重方可造福天下人!” 秦昊淡然一笑:“或许是心性所致,我并没有那么大的抱负。” 出人意料的是,杨天赐没有强加劝导,轻叹一声道:“其实我也时常有这个想法,只不过,我身为杨家人,不能想而已。” 秦昊笑了:“所以我才说,要是能选的话,我还是愿意去地方,没那么多牵绊。” “天下间哪里没有牵绊?”杨天赐摇头道:“如果你真是这么想,也最好在京城待上一段时间,对朝廷多加了解对你百利无一害。” 秦昊不置可否:“武宁那边不知道怎样了?” 杨天赐道:“还算稳定吧,我在三个月前接到过那边的书信,说是齐国曾经派过兵与独孤懿打过一场,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不过并没有收到那边的求援,暂时应该无碍。” 秦昊皱眉,和他想的一样,武宁果然是出事了。 杨天赐是武将,自然以为没有求援就算是没什么大事。 但秦昊是官员,而且还是对武宁极其熟悉的官员,认识要比他要深刻的多。 武宁的问题一直都是唐国的核心问题。 收复武宁成败关乎唐国盛衰。 而困扰武宁回归唐国的因素分为内外两个方面。 内部因素秦昊通过另建新区、以新区的影响力辐射老城区,通过慢慢俘获民心的办法,最后慢慢实现民心归附。 外部因素主要就是来自齐国。 齐国与唐国的约定,只剩下最后一年多的时间。 在此情形下必然会加大破坏秦昊布置的力度。 发动战争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同样,如果到了这一步,也即意味着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要发动战争来解决。 所以,在秦浩看来,武宁不是没什么大事,而是暂时在可控的范围内。 至于现在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往坏的方向转变不得而知。 当然,现在他已经不是武宁的代理知县,所以也就是问问就过了。 随后又聊起这段时间两人分开后的情形。 多数是秦昊在说,杨天赐在听。 在得知手榴弹这种东西的时候心痒难耐,若不是此时时间不对,他都想立刻拿去亲手试一试了。 “这一次,你们被公子休引入腹地,虽然大败,但也算因祸得福,”杨天赐很是激动道:“难怪你会与大理签订此等和约!” 秦昊也是感慨良多:“是啊,这次大理之行虽然危险重重,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大理国和我国的真实差距。” “现在有了这个手榴弹,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至少可以保南疆无忧了?” 秦昊斟酌着道:“至少在十年内,大理应该不敢轻易与我国开启战争。” “那就好,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专心解决武宁问题了,只要稳定了西北,我国就能赢得喘息之机。” 秦昊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唉!”杨天赐忽然叹息一声道:“国家内忧外困,这次虽然赢得了独立自主,但肯定也会有不少朝臣不以为喜反以为忧,只希望这难得的喘息机会不要白白浪费。” 秦昊沉默。 这是那些朝廷大员该操心的事,他这一个小芝麻官根本没有操心的资格。 唐国都城,永安。 “砰!” 朝堂之上,后唐皇帝李烨一巴掌拍在了龙书案上,用杀人般的目光冷冷地盯着跪在地上的工部尚书徐文亮,胸膛剧烈起伏呼吸急促,显得极为愤怒。 “查!给朕查!不管是什么原因、涉及到谁,统统给朕查清楚!” 徐文亮顿时一阵哆嗦,一众朝臣则是眼观鼻鼻观心静立左右,大殿之上落针可闻。 不由得李烨不生气。 在年前的时候,秦昊借着调查御林军贪腐案给李烨攒了不少银子,让这位一直抠抠搜搜过日子的皇帝难得的大方了一回。 大笔一挥,拨出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大修寿康宫,准备建好了以后当作寿诞礼物送给太后居住。 谁曾想,眼看着就要入住了,一场大雨却把建好的正殿给冲塌了! 徐文亮身体哆哆嗦嗦,脸上尽是委屈。 因为他是年后才接手工部的,这工程他压根没参与过。 再者,李烨的银子是经过内务府拨付,就是在工部过了下手,具体工作是由太后的太康宫内务总管何大福负责。 工程挂的是工部的名头,事实上却是跟工部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一大笔钱,重建一个宫殿都够了,却建了这样的一个豆腐渣工程。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人借着工程之便偷工减料才导致这个结果。 而且最有可能的就是太康宫内务总管何大福。 提起何大福,除了是跟了太后三十多年的太监身份外,还有一事不得不提,那就是他曾经救过太后的命。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太后并不是李烨的亲生母亲。 并且外界还有传言说李烨与太后之间素有间隙。 你这当皇帝的都知道难办,又让一众朝臣怎么办? 徐文亮很是委屈,苦着脸应道:“臣遵旨。” 话是这样说,却偏头把求助的目光望向了一旁的右相曹兴辅。 今日能帮自己的只有这个三朝元老了。 曹兴辅就立在徐文亮身侧,其求助的眼神他自然是看见了。 只不过他却并没有出声,而是手捋白髯皱眉沉思斟酌李烨此番作为的用意。 在他看来,李烨气的不是太康宫垮塌,而是气有人竟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手脚不干净! 说穿了,这件事情让李烨很难堪。 现在的李烨正在气头上,别说是太康宫的何大福了,就算是他亲儿子,他也要拿来杀鸡儆猴! 不过明白归明白,但要帮徐文亮说话就要找到解决这件事的办法。 以他对李烨的了解,劝说其改变主意肯定是不行的。 查办的话,太后那里又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没人愿意办是其一;其二,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胜任的。 曹兴辅在思索的同时,也将目光在一众朝臣身上一一扫过。 但最终却是皱眉摇头。 正在此时,一名侍卫进来禀告道:“启禀皇上,杨元帅南征得胜归来,现率领大军已经回到我国,大约一个时辰后会到永安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