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与满清的议和(2/2)
杨嗣昌见状,继续说服道:“皇上,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先暂时与满清议和,才能抽出兵力剿灭流贼!”</p>
“可是,满清与我大明之间,有着不可缓和的仇恨。我大明不知有多少百姓,死在了满清的手上。”</p>
“若是与满清议和的话,恐会遭到朝臣的反对与百姓的唾骂!”</p>
崇祯皇帝虽然有些意动杨嗣昌的提议,但却又担心议和后所产生的后果。</p>
毕竟他堂堂一国之君,竟然主动与曾经的家奴议和,这着实有失他皇帝的颜面。</p>
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嗣昌,见崇祯皇帝面露意动之色,但却又不想担下被臣民唾骂的责任。</p>
于是,杨嗣昌再次说道:“皇上,切不可再犹豫啊!现今唯有此法,才能彻底解决流贼之事!”</p>
崇祯皇帝从龙椅上起身,来回的在御阶上走了几圈后,这才停下脚步,转头对着御阶下的杨嗣昌说道:“杨爱卿,你先派出人手,去辽东打探一下皇太极的口风。”</p>
“记住,此事切不可声张,也不能让太多人知晓!”</p>
崇祯皇帝最终还是没有下定议和的决心,只是命杨嗣昌先去探探皇太极的口风。</p>
七月十八日。</p>
杨嗣昌暗中指使辽东巡抚方一藻,偷偷派遣一算命先生周元忠去盛京打探口风。</p>
皇太极在知晓周元忠的来意后,很是热情的接待了周元忠。</p>
并且,皇太极明确表示,若是真有议和的决心,他即可撤走在锦州的所有兵马。</p>
杨嗣昌在收到皇太极的表示后,立即就向崇祯皇帝汇报了此事。</p>
崇祯皇帝听后也是大喜,秘密派遣宁锦监军高起潜、巡抚方一藻负责和谈事宜,可便宜行事。</p>
随后,高起潜与方一藻再度派遣周元忠,前去盛京与皇太极议和。</p>
周元忠的再度到来,使得皇太极以为和谈有望,又是大肆款待了一番。</p>
随后,皇太极给高起潜与方一藻书信一封。</p>
信中言明:若是真有议和之心,请速派朝廷官员前来和谈,如若不然,夏秋之际必有举动。</p>
</p>
高起潜与方一藻收到来信后,上奏给崇祯皇帝,建议与满清举行议和谈判。</p>
杨嗣昌也上奏劝道:“臣以练兵为正道,开市议和为权宜之计,舍此而以陵京频试边锋,臣不敢知!”</p>
意思说的很简单,议和只是权宜之计,如此又可以避免满清频繁进犯京畿,多好啊。</p>
犹豫许久的崇祯皇帝,最终还是选择平台召对,与内阁大臣商定是否议和。</p>
为此,崇祯皇帝赐封杨嗣昌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旨在增加同意议和的几率。</p>
可是,在这次的平台召对中,继任首辅的孔贞运带头反对议和之举。</p>
阁臣薛国观、范复粹、方逢年等人,也是极力反对议和。</p>
就算杨嗣昌再怎么赞同议和,也难敌众阁臣的意见。</p>
不仅如此,此次平台召对之事还传遍了京师。</p>
有少詹事黄道周上疏指斥:无论建虏必不可款,款必不可成,成必不可久。即款矣成矣久矣,以视宁锦遵蓟宣大之师,何处可撤。而遽谓矣建虏之后可撤兵中原以讨流寇,此亦不思之甚矣!</p>
黄道周的这番指斥之言,不仅把杨嗣昌给贬低了一遍,同样使得崇祯皇帝没有面子。</p>
最后,崇祯皇帝将黄道周连降六级,贬为地方小官。</p>
一些上奏弹劾杨嗣昌款曲议和的大臣,也都遭到了贬官处理。</p>
可是,尽管处理了这些官员,这议和之事也没有彻底的结果。</p>
高起潜与方一藻在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确切表态前,也不敢擅自做主,贸然行事。</p>
直到八月初,这议和之事就这么不了了之。</p>
喜欢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