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面圣(1/2)

在了解完京城的商业司发展情况后,刘博源便返回了客栈之中。</p>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刘博源又去了一趟鸿胪寺,想要看望张伯鲸等人。</p>

可是,当刘博源到了鸿胪寺时,才知道延绥镇的许多官员,都已经完成了由吏部与都察院主持的朝觐考核,皆在陆陆续续的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延绥镇。</p>

只有巡抚张伯鲸还留在鸿胪寺,与刘博源一样,等待着崇祯皇帝的召见。</p>

值得一说的是,这次的朝觐考核,延绥镇的大多数官员,都得到了优良的评价。</p>

估计在年后或不久,这些官员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升迁。</p>

其实,这些官员之所以能得到优良的评价,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刘博源。</p>

自刘博源担任威武堡的千户之后,便开始大力开垦荒田,治理屯田,操练兵马,围剿山匪流贼,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一个安定和平的生活环境。</p>

之后,刘博源又频繁的派兵出关,对长城外的鞑子进行搜套,这就有效的震慑住了关外的鞑子,使鞑子不敢再随意寇关劫掠。</p>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边地百姓,自然是社会稳定,没有出现什么乱子。</p>

这与在大明其他动荡的地方相比,延绥镇的政绩就显得比较突出了。</p>

因此,延绥镇的众官员们,在这次的朝觐考核中得到优良的评价,还真是托了刘博源的福气。</p>

</p>

十二月二十六日。</p>

距离新年越来越近,京师城内也越发热闹起来。</p>

外城的大街上满是叫卖的小贩,平日里省吃俭用的持家妇人,也难得买了一斤肉食,准备喜迎新年。</p>

穿着新衣新鞋的孩童们,也在大街上欢快的玩耍。</p>

大街上来往的行人,也难得露出一丝笑容。</p>

若非不是在各处的小巷间,时常能看到躺着坐着的流民及乞丐,还真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个繁华热闹且安定的京师。</p>

此时,还在客栈内休息的刘博源,心情逐渐变得烦闷起来。</p>

从抵达京师到现在,已是过去了近十天的时间。</p>

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p>

这也让同行的萧华等人,也同样感到烦闷得很。</p>

十二月二十八日。</p>

这一日,刘博源正想出门走动走动,却突然听到客栈的一楼处,传来一阵惊呼之声。</p>

随后,一个略带尖锐的嗓音响起。</p>

“请问延绥镇榆林中路参将刘将军可住在此处?”</p>

刘博源一愣,这人找我做什么?</p>

“请问延绥镇榆林中路参将刘将军可住在此处?”</p>

过了一会,那道尖锐的声音再次响起。</p>

刘博源听后,连忙打开房门,从客栈二楼走下。</p>

客栈的一楼大厅处。</p>

一名身穿青袍的小太监正昂首站在厅中。</p>

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几名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p>

“这位公公,请问寻下官有何要事?”</p>

刘博源快步来到这名小太监身前,抱拳行礼问道。</p>

“阁下就是延绥镇榆林中路参将吧刘将军?”</p>

小太监好奇的打量了一番刘博源,这才开口问道。</p>

“正是下官!这是下官的腰牌与印鉴!”</p>

说着,刘博源解下腰间悬挂的银质腰牌,又将随身携带的印鉴,一并递到了小太监的身前。</p>

小太监双手接过,细细的辨别一番。</p>

随后,小太监又将腰牌与印鉴递给身后的一名锦衣卫。</p>

那名锦衣卫接过,细看了一会后,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p>

小太监这才轻轻一笑,将腰牌与印鉴递还给了刘博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