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种一万亩大蒜是个愁(1/1)

秦川愁得使劲抹额头。 1987年元月份,虽然冷冻寒天,可三月的春耕,一项一项要紧紧凑凑计划出来,不敢有丝毫马虎。 大坪村的收入比去年翻一番的同时,秦书记管辖的其它村子,收入也要跟着翻一番。 用未来三十年的人生经验总结回来,历时两个月斟酌,跟科研老师认真沟通,秦川做出决定,高崖塬上种过三年棉花的一万亩沙地,旱涝保收,新的一年里,种一茬大蒜。 突破一千元收入。 要能突破一亩千元收入大关,那是了不得的壮举。 早揭锅盖冒热气,馒头蒸不熟。 这件事目前来看只有张春知道一点点。 给春叔说这个意思,秦川也不是太确定的语气。 秦川说试着种一茬大蒜,看有没有可能比种棉花好一些。 一万亩沙地种地膜大蒜,是明年三月到七月的产业,一亩地预估有两千斤。 八七年的三月到年底十二月,大蒜在市场上的零售价跟猪肉价一样,突破了一斤一块八。 到了第二年七月,又掉成了一斤五毛钱。 那么,明年的地头收购价不能低于五毛,发价不能低于一块。 这个漏不捡,算什么重生人士。 心里的激动被脸上的忧虑掩饰掉了,他娘的到哪儿拉一万亩土地上的大蒜种子。 张春算了两个月,算出来的精准数据,一亩地要用五六十斤蒜种,一万亩就得六十万斤。 秦川相信陇省没有这么多蒜种让自己拉到大坪村来。 西京市场也不可能有这么多蒜种,只能去东山省收货。 目前来看,自己名下的货运车队还没跑过东山省拉大蒜种子。 栽大蒜比种小麦还要早,过完年,过完正月就开始下种了。 现在已经是元月份,再不去东山省就没时间了。 “川子,高崖塬上一半土地种大蒜,一半种棉花,这样行不行?” 秦川一口拒绝:“不行,只要是这三年种棉花的土地,一亩都不能落下,全部种大蒜,不能让跟着我走的有些家户失望。” 这个意思张春稍稍一想就理解。 过去的这三年时间里,有建文的辛苦奔波,有高崖村高村长一天到晚的不辞努力,大家才铁了心跟着秦总走这一条路。 到了第四年,你说一半人家种大蒜,一半人家种棉花,到了七月,一半人家的大蒜亩产两千斤,收入一千元。 到了十月,另一半人家的棉花减产比今年还严重,一亩地收入说不定还没有三百块,对于秦家叔侄俩来说,这就是个大麻烦。 “我亲自去东山省。”秦川说的很坚决。 张春一口拒绝他这两天出门去远处。 “不行,园园和你三娘都要生了,你俩怎么可能离开十天半个月?咱中国这么大,这么好的年头,我就不信搞不来一万亩土地上栽的大蒜种?” 张春这一提醒,秦川更愁。 媳妇预产期是十二月底,没想到十二月出去了她还没动静。 今天早上有些动静了,周园园赶紧被崔大夫拽到三号楼101产房里待着。 过了不到一个小时,文巧也有些不对劲儿,赶紧拉到101产房里。 崔大夫把两个大男人从产房里赶出来的同时,骂他俩有些过分,就不能一个比一个隔一天,这能把接生婆累死。 崔大夫即便是资深接生大夫,来到大坪村,三个月过去,村里人都叫她是接生婆。 真不知道崔大夫为什么不喜欢产妇的男人们守在外面,他的意思男人们都守在平安院里去,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 有消息的话,桌子上的电话铃立马响起,从崔大夫的101传到平安院这里,走路的话五分钟。 张春代替秦建文,在平安院里守文巧生孩子的消息。 秦川守周园园生孩子的消息。 两人顺便聊清楚土地上第一茬庄稼先种什么。 与其说叔侄俩意见一致,种一万亩大蒜,不如说秦川说先种高崖塬上的一万亩大蒜,张春赶紧点头说肯定听小川你的。 电话铃跳了起来,响声总是那么吓人。 “喂,崔大夫,我老婆生了还是我三娘生了?” 对方不是崔大夫,是京都恒通商贸集团的王自强。 他听到秦总老婆今儿要生了,他听上去也很高兴。 “喂,秦总,弟妹终于要生了?” “没呢,这不是等消息嘛,不知道是我三娘还是我媳妇先生。” “哦?秦书记的夫人也在生孩子?”王自强语气很好奇。 “前后错不了一个小时,熬着呗,王总几个孩子来着?” 张春站在一旁急得抓头发,京都王总打来电话,肯定谈货运贸易生意,扯各家老婆生不生孩子,这不是扯淡吗。 “川子,说正经事儿。”张春提醒了一句。 秦川嘴上乐呵:“王总,我春叔问你要说什么要紧事,别扯我老婆生不生孩子这种事儿。” 王自强默了三秒。 小心翼翼开口:“秦总,你是搞农产品贸易的老板,我有一个建议,不知道秦总有没有兴趣。” 秦川兴趣满满。 “王总说的这叫什么话,咱俩的辣酱生意稳稳当当,再做个两三年不是问题,有啥想法尽管说。” 从今年九月开始,隔五天时间,京都来的二十节列车拉辣酱,拉洋芋青椒发往京都王总手里。 实际上两样农副产品的产值已经超过了辣酱。 “秦总,我分析了京都市场各样农产品的供货走向和价格趋势,我觉得接下来一整年时间里,大蒜赚钱的可能性要好一些,秦总有没有兴趣搞一把?” 秦川也默了三秒。 “王总,你能肯定我们景宁县的土地上能种出来上好的大蒜?” 王自强信心满满的口气:“能种出这种优质辣椒的土地,同样能种出优质大蒜,怎么样秦总,你是有本事搞出来三万亩洋芋的人。” 王自强想搞大蒜贸易,首先想到了让秦总在土地上种一茬,他负责收货,试试明年的行情。 “王总的意思要我种多少?” “秦总,我知道大蒜不是洋芋,蒜种不好搞,我尽量努力给你多一些,有五十万斤,分两次给你拉过去,怎么样?” 秦川觉得自己的十个脚指头往一起缩,这是搞大生意赚大钱的心情。 嘴上不承认。 “王总啊,你也太高看我了吧,我哪能栽五十万斤蒜种的土地?我种一万亩棉花,是因为我们这儿有景宁棉纺厂,大蒜我不敢一下子种一万亩。” 王自强很失望的口气:“你怎么敢种三万亩洋芋?” “那是因为有定西市上面的领导给我做保障,洋芋跟小麦玉米一样,到处畅销,可大蒜呢,我不敢折腾。” “这样吧秦总,五十万斤蒜种我给你运过去,算我给你的五十万投资,明年十月,按市场行情,咱俩五五分成。” “我考虑考虑种大蒜的事,过两天给你回话好不好。” 王总说没问题,等两天时间。 电话挂了。 张春急得要跳起来。 “川子,你刚才还为蒜种发愁呢,王总把话头给你递过来了,这不是大好事吗,你爱要不要是几个意思。” 张春态度一下子就能损失十万块。 “他刚才说给我算五十万元的投资,一斤一块钱,开什么玩笑,咱陇省市场上的蒜哪有一块钱一斤,再涨也刚好涨到五毛钱一斤,他肯定是五毛钱一斤收了五十万斤,想从我手里赚走这一笔,门儿都没有。” 张春听明白了。 “你跟王总还讨价?” “春叔,他便宜我三毛钱,五十万斤就节省十几万,买卖争分厘啊春叔,等着瞧,过两天,他最高超不过七毛钱一斤。” 相对来说,蒜种要比一般大蒜稍稍贵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