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敲诈的艺术(1/1)

好书推荐:

王进也因此不再胡思乱想,干脆决定从此以后就在这草原上好好过后半辈子。 毕竟他手中有的是钱,至少花天酒地绝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他并不知道,这阿罗摩纳那虽说是表面上信了佛,可这不代表他由此向善。 他真正的好日子还得在后头…… 这一日,王进正看着他手下那些牧民苦巴巴的为他奋力开拓草原修筑房屋。 却忽然来了一名从突厥大帐赶来的使者,带来了阿罗摩那的口信。 “大王向您问好,并且有一件小事情想请您帮忙。” “但说无妨,我和大王是兄弟,别说一件小事,让我办十件大事也毫无问题!” 王进的口气极大,可听完来者的汇报他便再也笑不出来了。 原来阿罗摩那派人来表示,因为他虔诚信佛,所以一直希望能够修建一顶用金子做装饰的大帐来侍奉佛像。 但一直苦于囊中羞涩,没有足够的黄金而搁浅计划。 但是听说王进之前是在中原做大生意,日进斗金,所以想从兄弟的手里求来一些黄金装饰大账。 “大王说了,金帐建成之时,一定率先为王先生祈福,让您定能长命百岁!” 使者虽然话说的恭敬,但显然他的视线一直向王进的车马队伍看去。 这视线的王进浑身发毛! 装饰一顶大帐的金子,那可绝对不是小数目,至少得占他此行带的黄金十分之一。 但眼下自己住了人家的地盘,还给自己五千多牧民做奴仆侍奉,有这诚意在先,他不给似乎也并不是那回事…… “当然没问题!大王救我于危难间,不过是给予大王一些身外之物又如何!” 王进表面上一口爽快的答应下来,心里却是肉疼不已。 只当做这些钱是用来买人、买地盘了!反正他给的这些东西也没亏待自己! 王进只能在心里如此自我安慰。 当然,阿罗摩那收了黄金,并没有满足。 这又没过几日,使者又一次上门,可怜巴巴的表示有小部落叛乱,大王必须要出兵收拾他们。 但奈何军队已经被唐军打的疲惫羸弱,实在无力出征,便打算花钱来收买人心让他们来归附。 只可惜现在部落里的钱银不多,所以只能来找王进借钱,并且表示年末之前必定会归还所借的钱。 这次,王进心里隐约发觉有些不妙了。 这次借的钱又是一大笔数目,若是再反复几次这样,他根本支撑不起。 不能老是让阿罗摩那把自己当成肥羊来宰! “我从边关逃出来时太过匆忙,根本没有带多少钱,只怕是很难负担得起大王的支出啊……” 王进想尽可能委婉的拒绝使者,把此事蒙混过去。 使者似乎对他这番说辞并不意外,只是惋惜道:“如此也无甚办法了……王先生,你现在所住的这块地,以及五千名牧民奴隶,都是大王的财产。” “要是大王凑不齐钱的话,只能先委屈您在草原上受几日苦,我们先拿这些奴隶和地盘去安抚反叛的部落……” 王进赶紧道:“我,我再想想办法!最迟明日,我一定凑够钱送到大帐去!” “如此甚好啊!” 二人握手言笑,只是王进笑的实在是有些勉强。 …… 使者回归后将此事汇报与阿罗摩那 。 尽管王进已经承诺会送钱,可阿罗摩那的脸上仍然没有多少喜悦之色。 “释然大师,这样一笔笔敲竹杠实在是太慢了,莫不如本王直接派人去把他的钱财都抢回来!” 正在闭目敲木鱼的张老骗子淡淡道:“大王何故着急?他在这草原上还能跑了不成,慢慢来,早晚有一天他的钱都会压榨到你手里。” 阿罗摩那不屑道:“我现在动手,那些钱马上就是我的!” “大王!我教了你这许多佛法,你怎么还是沉不住气!” 张老骗子放下木鱼,故作不满的呵斥几句,顿时让阿罗摩那的脾气收敛了些许。 “本王这不是怕他逃跑嘛……” “逃跑更好!若是大王接下来再如这般找他索要几次 ,他为了保全财富必定会想办法逃跑。” 阿罗摩那顿时不干了,“大师,你明知道如此,怎么还让我慢慢来?他带着钱跑掉,我上哪找去?” 张老骗子示意他不要心急,让他坐下来缓缓细说。 “大王您看,他千里迢迢从中原来投奔您,您也对他以礼相待,这在草原上岂不是一段佳话,对您的声誉也有好处。” “若是您才对他好脸色没几天,就突然抢了他的钱,这岂不是会坏名声?如此佛祖也会责怪您不守信用的。” 阿罗摩那听到这里马上收起之前吊儿郎当的态度,“可是我……” “大王您再想!” 张老骗子打断他的话,“如果您一直给他好脸色,还以礼相待,他却背信弃义主动出逃,那您对他痛下杀手岂不是更合理许多?” 阿罗摩那这才恍然大悟,心里感叹不愧是大师啊! “原来大师是想逼得他不得不自己逃走,我们再出手收了他的……” 张老骗子双手合十,“罪过罪过!” 随即他也不理会阿罗摩那,只是低着头继续敲自己的木鱼了。 “呵呵,大师说的对,我开窍了!” 阿罗摩那笑呵呵的应了一声,临走之前还不忘对这金帐里的佛像叩拜行礼。 但阿罗摩那刚走出营帐没多久,就把自己的心腹叫来,对他仔细叮嘱些许事宜。 “记住,是他自己要逃走,不是你教唆他逃走的,明白?”阿罗摩那神色严厉地命令道。 “明白!小人明白,事情一定办得漂亮,绝对不给您留下任何后顾之忧!” 那名心腹应了一声,随后赶紧退去。 … 在庆修掌控接管整个山东的商界之后,粗盐终于彻底被扫进历史垃圾堆里。 廉价便宜的精盐得以涌入市场,至此精盐终于彻底铺满了大唐这片土地的每一处市场。 几乎就在精盐上架的第一日,各处商铺都当场被抢购一空,就连预先做好的备货也远远不够。 尽管庆修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全城老百姓承诺,保证精盐绝对不会断供,他们照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