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拉拢(1/1)

辽阔的战场之上,阳光映照下的鲜血格外刺眼,断臂残肢、带血的头颅、还在冒血的尸体、战马的哀鸿,记录着此地刚刚曾发生过怎样惨烈的厮杀。 这场厮杀虽然惨烈,但实则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关东联军因为斗将的胜利而士气高昂,而董卓的西凉军则是久在边关磨砺战力上更强一些,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优势。 在发现无法压倒对方之后,董卓与关东联军各诸侯双方都默契地选择了暂时休战。毕竟,这样一直打下去,仅仅只是消磨双方的实力罢了,对战局根本起不到丝毫的决定性作用。 不过,虽然厮杀的时间不长,但双方将领损失却是不少。一大部分乃是刑天与邬文化斗将引发的混战造成的伤亡,也有一少部分是战死在了刚才的乱军厮杀之中。 其中,关东联军之边,赵云斩杀华雄,南宫适斩杀王屏藩,关羽斩杀薛仁越,高彦平斩杀粱胡郎,樊哙斩杀李本深,而刑天更是生擒了万人敌邓羌。 而董卓军那里薛仁杲斩杀荆州军的张虎,伍云召兄弟分别斩杀荆州杀的陈生与江东军的陈武两人。至此,朱元璋在讨董之战中已经接连战死于皋与陈武两员战将,可把朱元璋心疼了不久。 要知道,现在的朱元璋虽说已经不是仍处在创业初期的阶段了,但手中可以拿出来的大将也没有几个,接连损失两名,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损失了。 当然,此战中损失最重的却是孔融了,又有李应、杜兴、孙新三将战死于沙场之上。这三人运气不好,对上了绝世级别的史万岁。结果以四敌一,却只有实力最强的孙立一人堪堪逃得了性命。 而孙坚此战之中也是折损了一将,镇三山黄信在两军厮杀之时冲得有些过猛了,反而陷入了董卓军的包围之中。最终,双拳难敌四手,待得孙坚的救援赶来之时,他已经身受重伤,回天乏术了。 不止如此,此战就连李翔的翔下都造成了损失。待得厮杀一起,李嗣源、李克让、李克修三人直追受伤的吕布而去,想要为之前战死的李从厚与李从璨二人报仇,却不料撞上了前来支援的鱼俱罗与伍保、伍登三人。 在鱼俱罗的一通暴击之下,猝不及防的李克让与李克修二人当即惨死,而李嗣源虽然已经反应了过来,但在帮手尽皆战死的情况下,也已经是独木难支了。在被三人围攻的情况下,李嗣源不过才坚持了数合,就已经是遍体鳞伤了。 好在薛仁贵救援及时,这才惊走了鱼俱罗三人。对于这个连吕布都能强行射伤的大敌,鱼俱罗他们怎敢这样轻易应战,何况在这之前的李嗣源他们还没有彻底解决掉呢! 薛仁贵的三箭技能虽然冷却时间还未彻底过去,但仅仅只是发挥出第二箭的威力也不是吃素的。 要知道,战死的李克让与李克修二人虽然在并州军之中声明不显,但再怎么说名义上也可以称得上是李翔的族叔。因此,为了留下鱼俱罗几人,薛仁贵甚至再次动用了只有面对吕布时才动用了的穿云箭。 在薛仁贵的神箭之下,伍保与伍登二人登时被一击毙命,唯有实力最强的鱼俱罗带伤而逃。 而鱼俱罗的逃跑也代表着薛仁贵的穿云箭遗失了一支。穿云箭仅仅只有十只,虽然每支箭可以多次使用,但若是射出之后无法回收回来,那这支箭自然便是永久地丢失了。 而当董卓发现依靠士兵正面交战无法打败关东诸侯联军之时,再加上己方将领的实力好像也不太够,已经或是战死或是受伤了不少,董卓索性就放弃了进行野战的打算,龟缩到了虎牢关之内,任凭众诸侯怎么叫阵也不出战! 虎牢关又是天下雄关,易守难攻,因此一众诸侯联军也开始向后撤退,安营扎寨,与虎牢关内董卓军对持了起来。 …… 虎牢关内,董卓先是发着大火,又是带着一丝无奈的叹息道,“这些关东贼子真是不知好歹,不过,这些人也是一个大麻烦,聚集在一起之后竟然已经可以威胁到咱家了!” “相国不必担心,有虎牢关这座天下雄关在手,那些关东逆贼也奈何不了我们。相国不必生气,来日再战便是。”身为董卓首席谋士的李儒赶忙安慰董卓道。 “文优,你乃是老夫的智囊,可有何妙策击退那些逆贼?”听到自己的心腹谋士出声之后,董卓当即急问道。 李儒眼珠一转,单手一摸短须,嘴角一笑道:“相国,这些关东反贼聚在一起确实是个大威胁,但若是成为一盘散沙呢?除去已经死去的乔瑁,关外反贼还有二十一路之多,他们起兵反相国,无非就是为了利益、权势、亦或是为了名望。但是那二十一路诸侯心中恐怕各怀鬼胎。我们也不必强行出兵与他们交战,可派人去收买那些太守、刺史,分化瓦解他们的联盟。只要他们心不齐,各自相斗,嘿嘿,不必相国自己出手,他们就自己就会乱了。” “好,真乃是妙计呀!文优,以你所见,觉得哪些人可以收买?”董卓点头赞同道。 “相国,卫将军、河内太守李翔与相国有结拜之谊,此人应当先拉拢。即便是拉拢不成,此事传将出去,也必然会造成那李子凤与关东其他贼逆的嫌隙!”李儒沉吟之后起身说道。 “相国,那陈留太守曹孟德与鲁郡太守孙文台与相国于黄巾期间尚有交情,此二人亦可拉拢一二!”秦桧在一旁补充道,“至于其他诸侯,那袁绍和袁术不会被收买,但其他人尚可姑且一试,成了自然是皆大欢喜,即便是不成相国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好,文优与会之不愧是咱家的肱股之臣,此时便就交由你们二人去办了!”董卓大手一挥兴奋地道。 “诺!必不负相国所托。”李儒与秦桧二人恭敬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