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关键节点(1/1)

这两页纸,就是基于莫道超导理论,对室温超导材料输出的最终结果。 和当初湍流模型不同, 这两页纸上的方程,这个世界上除了莫道基本没有人能够看懂。 拿给任何一个搞材料学研究的研究员,都无法理解这些方程分别代表着什么。 除了那些不确定意义的数值,就是完全的数学物理方程。 没有任何直接指明某样材料成分和组成的东西。 实际上,这些方程包括数值,就是对那个理论上室温超导材料的数学描述。 在莫道的超导理论框架下, 这其中每一道复杂的方程都指向了一个限定范围。 两页纸的方程加起来,共同交集的范围内,就是那个室温超导材料存在的位置。 “完成了吗?” 此刻同样在书房里的秦怀诗,注意到了莫道的变化, 只是温和笑着,问了句。 “嗯。完成了。” 莫道也笑了笑, 一个困扰了十余年的问题得到解决,还是很值得人高兴的。 之前,他想要在五十岁之前,解决这个问题。 此刻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但也在五十岁过去之前,完成了这项工作。 “吃晚饭吗?” 秦怀诗望了望莫道,也没有多追问。 她知道,莫道要是愿意讨论这个问题,自己就会说的。 “好。” 莫道再笑着,站起了身。 …… 七月,莫道完成了室温超导材料的理论工作。 求索研究院的材料研究团队,也迎来一些工作上的调整。 针对室温超导材料的合成, 莫道再同材料研究团队中的各核心研究员开了个小会, “……这里总共有十一种较为复杂的复合材料,接下来我们的工作,就是将这十一种材料在实验室中完成合成。” “……我们需要的室温超导材料,应该就在这十一种材料之中。” 莫道在对一众核心研究员叙说时, 就没有使用之前那一连串的复杂方程了。 直接罗列出了共十一种材料的具体组成。 这基本就是目前莫道的超导理论能够做到的极限, 想要将范围彻底缩小到某一种复合材料上,计算量实在是太过于夸张。 莫道都不一定能够扛得住。 而实际应用上,也的确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再进一步缩小限定范围了。 对于一众核心研究员们来说, 这个范围已经很小很小了。 不同于之前的026材料, 莫道给出的这十一种材料,虽然此前都未出现过。 但他距离人类的材料学并没有那么遥远。 在莫道公布的第一时间, 这些经验丰富的核心研究员们,就已经接连想起来这十一种材料中好几个材料的类似材料。 从近似材料出发,摸索合成路径,肯定是要简单许多。 此外,这十一种材料的组成虽然依旧比较复杂, 但相比于之前的026材料,总归是要好很多。 在看到这十一种材料过后, 一众核心研究员们吐气都要舒畅了一些……总算是看到一些相对熟悉的东西了。 “接下来,合成的工作,可能就要靠各位核心研究员了。” “现在,开始工作吧。” …… 从44年七月开始。 求索研究院材料研究领域,各核心研究员们所带领的团队再膨胀了一些。 基于当前紧要的目标,求索研究院再往材料研究领域投入了更多的资源。 对于这十一种材料的合成, 财大气粗的求索研究院显然不可能挨个进行。 第一批, 由各研究团队总共挑选了六个材料,一同进行合成路径的摸索。 莫道也加入了其中,在莫道的参与下, 材料研究团队的这项工作,进行的还是很快的。 莫道的超导理论,对于材料的合成路径,特别是超导理论框架下产生的理论材料的合成革路径还是有些作用的。 此外, 莫道也没有只局限于材料研究。 基于超导材料突破,以氦3为燃料的二代聚变技术的研究,也进一步加快了速度。 莫道统领全局,各研究团队按照莫道的要求,如同疾驰般,不断冲过面前的难关。 而关于航天领域的电推进研究,同样没有停下来, 莫道同样有在关心这方面的研究。 …… 整个44年, 在室温超导材料的理论上有了突破过后, 莫道反而愈加显得有些忙碌起来。 整个求索研究院也在莫道的意志下,紧密而快速的运转着。 对于一些知情者来说, 此刻求索研究院的忙碌,只意味着一件事情。 在氘氚聚变实现后的二十余年, 求索研究院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关键节点。 一次技术变革带来的整个世界,整个时代的变革,又将再一次出现。 而求索研究院的忙碌,也没有白费。 各领域的关键突破,开始陆续出现。 …… 45年初,二代聚变研究团队在莫道的主持和参与下, 逐渐完成了各领域一些技术问题的攻关工作,以及二代聚变实验堆各系统的设计工作。 当这些工作重新汇总到莫道手里, 也就意味着,基于一种性能优异的室温超导材料设计的二代氦3聚变实验堆的整体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这一样室温超导材料,不能说是氦3聚变实现的所有原因,但就像是天平上最后一颗砝码,让氦3聚变技术的实现有了切实的可能。 现在,就只需要等待那样室温超导材料的出现,就能够开始二代聚变实验堆的建造。 当然,二代聚变研究团队也没有因此就停下来,一些不涉及到超导材料的各部分,求索研究院与各合作单位也直接开始了制造、 同年, 在航天领域的动力方面。 传统化学火箭领域,再取得了突破。 在莫道的引导下,在过往技术的积累下。 求索研究院的传统化学火箭,彻底达到了上一世莫道离世前的顶峰状态。 远航五号火箭,以及远航六号实验火箭相继诞生。 远航五号火箭目前已经投入到月面基地和近地空间平台的持续建设中。 月面运载能力突破了两百吨。 而远航六号基于远航五号的提升也相当夸张, 虽然还没有实际运用,但在实验发射中,运载能力能够达到三百吨以上。 这两个巨无霸,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氘氚聚变时代,生产力暴增后的体现。 当然,这两个火箭,也不是一步登天,直接从远航四号的一百余吨飞到现在这种程度的, 在远航四号到远航五号之间,还有从远航4a到远航4甲等多个改进型号。 而电推进领域, 这些年的技术积累,也基本让电推进技术提前达到了上一世的上限,并且翻了过去。 单个电推进器的推力,也在这一年,首次突破了十千克。 虽然对比起此刻的化学火箭来说,推力依旧很小很小, 其推进器本身的重量加上所需要携带工质的重量,依旧让它没有太大的实际运用价值。 但也算是有相当意义的突破了。 当然, 最关键的,还是室温超导材料的突破。 可能是十几年的努力积累的经验, 可能是过往一切经验积累起来的直觉, 对这十一种材料的合成,材料研究团队并没有那么倒霉, 并没有第二批材料合成才找到那个关键的材料, 甚至,没有将第一批材料都合成出来。 求索研究院,就已经抓到了那个常压下的室温超导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