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我会乖乖听话(1/1)
“他在路上要是不听你的话,你随便打,我不心疼。”林烈意味深长的看了林安华一眼,后者连忙摆手说道:“爹你放心,我一定会乖乖听话,不会给你带来任何麻烦的。” 他爹简直要命了,哪儿有这样的人? “最好是这样,要是回来的时候你周伯伯跟我说你在路上不听话,你给我等着。”林烈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指不定就给周坤他们带去麻烦了。 林安华见林烈这次是来真的,谁可怜兮兮的点头:“爹,你就不能相信我一次啊?” 对此林烈呵呵的笑了,想让自己相信林安华,这还是要让他自己给自己挣这个机会。 “想让我以后相信你,你就好好给我表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能行,不会给你周伯伯他们添乱,毕竟你周伯伯他们做生意也不容易。” 林安华终于收起脸上吊儿郎当的情绪,认真的看着林烈说道:“爹,你放心,我一定乖乖听周伯伯的话,跟着周伯伯他们好好学。” 见林安华把自己的话听进去,林烈这才放心。 “好。” 一行人转身离开,林烈他们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这才回去。 看着林舒悦似乎有些低落的情绪,林烈好笑的说道:“他们很快就回来了。” “爹,我知道。” “走吧,我们都回去了。” 一行人各自回家,林烈去了衙门。 皇上过来三天就带着太子走了。 走的时候只是交代粮食产量出来的时候一定要上报,然后就离开了。 可能是要着急回去解决剩下的水利问题。 毕竟他们这边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回去只要照着这边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果然,回到京城后,皇上跟太子带着人开始商量。 等拿到一个章程后开始动工。 百姓知道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也都积极参与进来,毕竟还有钱可以拿。 在百姓干劲十足清理河道修建堤坝的时候,清河郡的粮食也到了收成的时候。 虽然还没收也没称,但大家都能看出来,这粮食肯定能增产,那玉米真的很大。 这一次他们不但种了玉米,还种了一些水稻,那稻穗大的他们就没见过。 这都算了,还是粒粒饱满。 这样的粮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最先收的是土豆跟红薯。 林烈的庄子上也种了一些,收的这天,林烈带着一家人都来了,就连赵敬都来凑热闹。 当一个个硕大的红薯土豆被挖出来的时候,赵敬整个人都傻了。 想到什么,赵敬赶紧带着人去附近的村子里。 村子里也在收红薯土豆。 百姓看到自家旱地里挖出来的红薯土豆都震惊了。 “那么大一个?” 震惊过后就是兴奋,所有人双眼发亮的看着地里的粮食。 这一年多的时间,把百姓都给饿怕了。 看到那么多的粮食,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把粮食收回去。 在地里收粮食的一个老汉,看到这些红薯声音颤抖的说道:“林小姐的方法没错,真的能增加产量,那么多粮食,我们不会挨饿了。” “老大,你们赶紧的,趁着天好,把粮食都收回去。” 老汉的儿子儿媳这才反应过来,欣喜若狂的开始收粮食。 这样的场景到处都有。 只要按照林舒悦的方法来种植的,全都能收到不错的粮食。 赵敬看了一会儿就回庄子上。 林烈庄子上的红薯已经收完了。 一亩三分地收了将近六千斤的红薯,一亩地四千多斤的产量。 以前红薯的产量就算在高顶多就是一千多斤,现在生生多了三千斤。 这三千斤的粮食能救活多少人啊! 红薯收好没多久,土豆也开始收成了,土豆种了一亩地,一亩地的土豆收了三千多斤。 看的赵敬整个人都已经傻了。 赵敬呢喃着说道:“侄女,你这一次立大功了。” 要是水稻玉米都能有很高的收成,林舒悦绝对能得到很大的赏赐。 林烈也有二十多亩的水稻。 收完红薯跟土豆,也到了收水稻的时候。 看着这费力的样子,林舒悦懊恼的说道:“我怎么忘记有一种东西叫打谷机了。” 林烈跟赵敬的视线放到林舒悦身上:“囡囡,什么打谷机?” “就是用来打谷子的,我回去一下,这两天造出来。” 林舒悦说完带着林安松回去。 第一次体验秋收的林安华也跟着离开。 因为林舒悦的身份,她找到铁匠的时候,铁匠二话不说就帮林舒悦把想打的滚筒打了。 “小姐,你这东西用来干什么的?”铁匠好奇的问了一句。 “这是用来打谷子的,有了这个东西会轻松很多。” 铁匠一听连忙说道:“小姐,既然是用来打谷子的,那我就不能收你的钱,这可是惠民的好事。” “那就多谢大叔了。” 滚筒有了着落,林舒悦赶紧去找木匠。 木匠这边的情况也是一样,知道林舒悦是为了做大谷子需要的东西,于是免费帮林舒悦做。 两天时间,打谷机做好了。 这打谷机是踏板的,虽然不如机械的快,但也比人力快了许多。 当林烈他们看到这玩意儿的时候,纷纷凑过来:“囡囡这真能行?” “我先试试看。” 林舒悦让人割了水稻过来,然后开始指点他们怎么使用打谷机。 “对,就是这样,你们小心手。” 当叮叮当当当声音响起时,林舒悦带着林烈他们去后面看,看到谷子掉在里面,眼神中带着震惊。 这东西是真有用啊! 林烈让家里的长工割了水稻过来,没多一会儿后面已经装满了。 林烈跟赵敬走过去一看,这里面除了一些碎草叶,全都是谷子。 而那些丢在地上的水稻打的相当干净,非常省事。 庄子上的长工也没想到这玩意儿竟然那么有用。 “大人,这东西也太好用了。” 林舒悦看着赵敬跟林烈说道:“大伯,修完路之后,不是还有不少钱吗?要不有县衙出钱,让铁匠跟木工加点儿班,一个村子至少给打一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