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侯府虚惊(1/1)
傍晚时分,姜芷惜用膳后,终于见着阿爷脸色铁青的回来,进了大厅,就连官帽都没摘,靠在太师椅上,一言不发。 “爹,要不要去休息休息?”姜羡知见着爹的脸色,上前问候。 武安侯抬起沉重的眼皮,轻轻抬手摇了摇。 “不用。” “阿爷,今日怎么了?”姜芷惜不解,阿爷心事过重,发生了什么事? 走上前,扣了扣阿爷的脉搏。 没多大事,受了些惊吓。 “今日受惊了?”她轻轻开口。 武安侯微微点头,终于用嘶哑的声音说道,“今日祭天,三次笅杯,皆是不详。” 此事从未发生过,难不成六丫头的婚事,会生变故? “阿爷,这点事,还不至于惊吓到您,是不是还有什么事?”姜芷惜揣测,这脉像可是突然堵上的。 “今日祭天,祭天石上出现了血泪,最后连成了一个冤字。”姜柏杉捂着胸口走回来,坐在藤椅上,双眼紧闭,随后突然睁开,“爹,难道他真的还活着,现在回来复仇了?” “复仇也不会找上武安侯府!”老太爷呵斥。 “可今日发生了两件事,都是针对武安侯府,爹,咱们府里可没有他要的东西。”姜柏杉不满的看着自家爹。 爹定是瞒着他什么,不然,今日爹的神色,怎么会这般难看。 “阿爷,今日公公领着一群侍卫,带走了府里十几位下人,这是册子。”姜芷惜把今日登记的名字递给阿爷。 阿爷见到上面的名字,气愤的把折子往地上一丢,“好,很好,终于按捺不住,要动手了。” 十年了,本以为他终于可以解甲归田了。 四丫头成了世子妃,六丫头成了太子妃。 一个郎婿没有出息,日日往他脸上抹灰。 一个郎婿太有出息,费尽心思的想要得到他手里的东西。 “芷惜”姜羡知示意自家女儿退下。 武安侯目光挪到姜芷惜的脸上,眼中尽是无人能看懂的目光。 “阿爷,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姜芷惜起身,走到爹爹身旁,方才阿爷的眼神有些可怕。 平时伪装的父慈子孝的阿爷,瞬间跟变了个人似的。 “昨夜府内死了个御前侍卫,你觉得是谁做的?”武安侯隐忍着怒意,这个府中所有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 世子偏爱她,竟然聘请了江湖杀手,守护大房。 或许守护的,是王府的保命符。 御前侍卫的伤来自于那位江湖刺客。 “阿爷,太子派御前侍卫进府,本就神秘,突然死了,就更蹊跷了,孙女不知,还请阿爷解释。”姜芷惜神情泰然自若。 “你倒是不怕事,也罢。”武安侯严肃的脸色隐去,露出平时那副慈祥的模样。 她若是嫁给太子,或许这两人在一起,能平息许多事。 可惜造化弄人,她偏偏成了世子妃,最无用的一个头衔。 姜芷惜面上镇定,心里慌得一批。 阿爷似乎已经知道是谁做的,她继续隐瞒下去,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会引起阿爷的无端猜测。 一会四下无人,她再去负荆请罪也不迟。 武安侯端起旁边的茶水,喝了足足两盏茶,才平息了心口的燥意。 陛下已经昏迷,被皇后控制的死死的,他根本见不着。 他保管的东西,虽然与瑢王无关,可也是因为瑢王,陛下才悄悄的留给自己, 现在不但太子知道一半虎符在自己手里,连瑢王也知道了。 京都谁是瑢王的眼线? “不好了,不好了!”外头小厮闯进来,差点跌落在门槛边上。 “怎么了?”武安侯拿起佛珠,一颗一颗的摸着。 “老太爷,刚才外头传来消息,瑢王!瑢王真的回来了!” “什么!”武安侯惊讶的起身,“你仔细说?到哪里了?带了多少兵马?” 瑢王已经回来了,他这个老将是不是也该出去会会了。 “老太爷,瑢王带兵杀到东临了,把所有的乡绅给抢了,包括东临最富庶的齐家,还放话,东临只是个开始。”家丁说完,把手里的折子掏出来,上面有瑢王派人写下的宣战书。 “宣战书怎么在你手里,不是应该送去宫里吗?”武安侯眉心拧成了一团,心都哆嗦。 这个瑢王是什么意思? “老太爷,这个诏书是直接射在我们侯府牌匾上的。”小厮跪下,手举着宣战书。 这不是直接点名要老太爷出站吗? 武安侯走下太师椅,取过宣战书,上面还有血迹,“是西北大将军的印章,难道西北大营造就在筹备此事?” 等等,为何是对他宣战? 一旦他动了心思,必定会去取虎符,一旦虎符出现,必定会落入他人手里。 瑢王是在警告他。 屋子里安静的可怕,妇孺都是胆怯之人,除了武安侯,再无其他人可出战,若是皇后真的派出老太爷,武安侯府的结局可想而知。 “阿爷,不过是宣战书,把折子呈给皇后娘娘,她总不会派您出去应战。”姜芷惜上前,从阿爷手里夺过宣战书合上。 顾珩,你个犊子,究竟在玩什么? 居然把战术射到她家牌匾上,这不是明摆着,让阿爷吃不下,睡不着吗? “四丫头,若是你,你该如何向皇后娘娘解释,这战书下在咱家牌匾上?”武安侯见着姜芷惜夺过战书,心里顿时老泪纵横。 这么多家眷,唯她有胆量上前,开解他这个八十多的老头子。 “阿爷,什么宣战书?”姜芷惜走到一旁,取过灯罩,把宣战的折子点燃了。 屋子里的人倒抽了一口凉气。 世子妃的胆量,果真无人能及。 上能烧战书,下能怼二房。 “哈哈哈好一个六丫头,确实没什么战书。”武安侯坐下来,对着下面的小厮道,“你!去换一块更好的牌匾,给老子挂上去,牌匾上什么都不要写。” “啊?空白的牌匾?”小厮疑惑。 “嗯,留白最好。”武安侯笑呵呵,“传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