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好处的由来(1/1)
陈晓慧由易隆平蒋明菊夫妇一手关心,促成师徒结对,可谓皆大欢喜。 这也是易隆平夫妇对陈晓慧的回报吧,不管两个孩子的感情,今后怎发展,但是,陈晓慧的付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陈晓慧在城里,也没有其他亲人和朋友,蒋明菊是从心里,把自己的家,当作陈晓慧的娘家一样。 如果两孩子能够走在一起,他们夫妇也不反对,如果他们没有这个缘分,也不会刻意去促成。 易隆平是一个开明之人。他不会过度插足孩子的空间。这与大多数父母不一样。 有些个父母,就喜欢在儿女身上,强加自己的世界观,把儿女当作自己个人的私有物品。 易隆平跟大多数父母完全不同,对儿女,以散养为主。 陈晓慧利用一周的休息时间,随公司的车子回一趟家里,把自己的变化讲给父母听,也让父母高兴又放心。第二天就随货车回城。 剩下的几天,陈晓慧没有选择出门溜达,她怕展儿陪着又瞎花钱。不如在老板家里,帮忙做些什么。 可展儿不答应了,他的理由是,马上晓慧要到文医师的针灸室去,从此就没有那么多再一起的机会了。他提前买好了两张电影票,就邀请晓慧看电影。 看电影,在老家,每年都会有好几场露天电影观看。陈晓慧并不觉得怎么新鲜,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是露天电影,一个是在电影院放映。 不过,这也是第一次去电影院,去去也好,多多体验体验,增长见识,有益无害嘛。 反正也没什么事,陈晓慧自然受不住展儿的盛情邀约,就答应了。 当天电影院放的影片是外国电影“地下宝藏”,凡是翻译过来的外国电影,基本上都还可以,蛮好看的。 在电影院看电影,真就跟露天电影不一样,首先离银幕近,直观好,还有电影里声音,有一股子震撼力度。观看的效果很好。 原先在老家看露天电影,与银幕隔得老远了,有点像现在在电脑里看电影差不多的感觉。 特别是在冬天看露天电影,哎哟喂,如果去晚了,站在最外面了,那北风吹在袄子的外面,感觉没穿棉袄一样,冰冷的风直贴后背,吹得最外围的人瑟瑟发抖。 夏天看露天电影最好玩,不管哪里有放电影的,隔个五六个村庄,到了旁晚,都能得到准确消息,哪里哪里,哪个村今晚有电影《洪湖赤卫队》,听说非常好看。 陈晓慧总是很奇怪,这消息是怎么传到在地上干活的人耳朵里的。并且非常准确,连影片的名字都非常准确。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在地里干农活的人,人人都知道了。 到了吃晚饭,所有人早早吃完饭,然后出发,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放电影的村寨。 一般放电影都选择在乡河边的大堤旁,有天然的绿色草皮斜坡做座位,上上下下几个村寨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都去了。就连几岁的小孩子,也不怕累,跟着自家的哥哥姐姐,一路小跑地跟着。 去时是零零散散地去,回来时,因为人多,电影进入尾声,也不知道看电影的人,怎么就知道电影快放完了,坐在最外面的人,最先从斜坡上站起来,然后,人们一窝蜂的都跟着站起来。 害得有的人想看到最后出字幕的观众,只能站着看到最后。 坐在最外围的人,也许是有意坐在外边的,为的是,一散场,可以最先撤退。那可是小腿肚朝前,拼命往回走,生怕后面黑压压的队伍压过来,那大堤上的路面,也就几米宽,不够拥挤的人群瞎跑。 更有小弟弟小妹妹,看到一半就打瞌睡了,等要散场被叫醒,慌慌张张地把大哥大姐的手牵得紧紧的,生怕跑丢了。 看完电影回撤的人群,真的,比电影里的镜头还震撼啰。 特别是夏季,跑掉鞋子的,多得去了。 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丢娃儿的。 上上下下十多个村寨的男男女女,那么多人,全部挤在几米宽的大堤上往回赶,还有个别抱着娃儿看电影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哪一家丢过娃儿。只听说把鞋子跑丢了的。 这当然是七八十年代的事情,陈晓慧也就十来岁吧。那年月,民风真好。 不过,也有因看电影发生案件的。 每次夏天放电影,在最外围,总有男孩子在打架。都不知道是为什么。陈晓慧是女娃,只是听到:“又打架”的呼喊声,没看到现场。 还有,夏季放电影,难得有人买冰棍,两毛钱一根。 陈晓慧后来听说,那冰棍进价四分钱,当天晚上进货,用一个白色泡沫箱装着,还盖上棉袄,才能保证冰棍不融化。到了露天电影场地,卖两毛钱一根,可赚钱了。 七八十年代的钱,金贵得很,一泡沫箱卖完了,趁着电影只放到一半,又辛苦跑一趟,再去进货,骑上二八号自行车,又到电影场卖。 后来还听人说,那卖冰棍的女孩子,被歹徒盯上了,把人家女娃卖冰棍的钱都抢走了。 甚至还传谣传,说那女孩子被歹徒谋害了。因为不是本村的人,事情的真假,不得而知。 展儿自恢复之后,也计划好了自己的未来,先考个什么学校,因为错过了高考,很是遗憾。眼看弟弟妹妹都上大学了,哪有不羡慕的。妹妹也在今年考取了本省的师范学院。 蒋明菊一共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展儿是老大,取名易展发,二儿子易展辉,女儿最小,取名易景文。 展儿眼见弟弟妹妹都考上了大学,自己岂肯落后,所以有考学的计划。 想着晓慧马上要走了,就找着理由多陪陪她。 陈晓慧跟着展儿,体会到了大都市的繁华,城乡,永远有完全不一样的一面。 送晓慧到文医师的针灸室,展儿是肯定要去的。送走陈晓慧,展儿回来就着手两件事,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学驾照。 驾照是必须的。年轻人在城里,不会开车,寸步难行。 这一年,易隆平的房地产开发又上了一个台阶。同年,被职能部门敲定,来年的人大代表,是不二的人选。 这一年,算得上好运连连了。 好运连连,也是有付出的。 易隆平的人大代表资格被确定下来后不久,人至中年的易隆平,觉得本年就是一个翻身仗的一年。 特别是又拿到了更大的一块地皮。易隆平心里别提有多满足了。 顺风顺水的日子就是好过。吃过午饭,易隆平计划着与蒋明菊一起,出门溜达溜达。 突然电话响了,一看,哟,是一个座机号码打来的,易隆平按下接听键,耳朵传来:“易老板,你好!” 易隆平礼貌地回答:“你好!请问是哪一位?” 对方回答说:“我是某某部门的办公室王主任,有一件事想和你面谈,不知方便否?” 易隆平一听是职能部门的主任,迎和着回答:“王主任什么时候方便随时可以面谈。” “那好,就今天下午,我们在(一品茶楼)见面,易老板方便否?”王主任说道。 易隆平自然同意:“那就这样,你说个具体时间,我一定到。” 就这样在电话里把时间地点都敲定好了。 易隆平提前半小时就到了“一品茶楼”,没一会,王主任也到了。 两人入坐,王主任寒暄几句,就带入正题:“你刚批下的一处地皮,可比你以前任何一处都大几倍吧。” 易隆平与这王主任打过两次交道,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承蒙领导厚爱,这次确实比之前大得多。” 王主任问:“没压力吧,因为你已经是老字号啰。” 易隆平也不掩盖:“放在当初,也许压力山大,现在嘛,还算稳定吧。” 王主任不失时机地说:“那就好,知道易老板实力雄厚,再大的地盘也不成问题。可否有过注入新的活力的打算。” 易隆平一听,心里一惊,看来王主任有备而来的,他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就试探性地说:“既然王主任有点拔,不知道这新的活力,指的是哪个方面?” 王主任直言:“当然是投资啰,以财力注入。”说白了就是想分一勺。因为批下这块地,有王主任的大力举荐。 易隆平有点为难了,答应吧,今后的路,会越来越复杂。不答应吧,也许当初的王主任就是奔着今天来的。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 嗨,这面子上真过不去,搞不好,这已经到手的鸭子,也会飞走的。 想到这里,易隆平权衡再三,先稳住王主任,说道:“这个我没有尝试过,因为,我一直排斥没必要的程序,只是王主任提到这里了,最多可注入人力。并且人力统一管理。不知王主任觉得如何。” 其实,这是易隆平不同意的说辞。 王主任也是明白人,谁会去搅和错综复杂的人际网,一听就是不答应的话。 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王主任就说:“这也有两个方案可供你选择的。你要不要听听。” 易隆平当然要搞明白王主任来的真正目的,就说:“既然王主任有两套方案,何不都说出来。话不说不明,鼓不打不响。” 王主任笑着点头,心想,还算是个明白人,让我把话说完,就解释说:“本来我是来提前告知你,关于房地产这当面的新政策走向。随着这几年的开发,新型房地产市场,所需求的对象,越来越明确化,有针对性。介于新的发展趋势,职能部门已经根据现实的需求,准备作出一系列可行的房地产开发,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不同人群的需求。” 易隆平听出了一点,该不会对房型有严格的要求吧,就问:“是对房型结构有严格要求吗?” 王主任微微一笑:“非也,这属于你们自主的范围,不属于政策上的规划。上面的指示,是指需求的群体。必须有针对性的来建。” 易隆平明白过来了:“你是说价格会有管控。因为需求的群体有层次之分。” 王主任忍不住又笑着说:“易老板算是精明之人啊。就是这么个意思。” 易隆平有点担心,这次这块大地皮,会被牵制,就问:“以商品房的规格建房,不会去倾斜低层收入群体吧。” “哎,不会不会,是单独建造。我们都给取名了,叫做经济实用房。是独立而建。不打搅,不打搅。放心放心。”王主任立马解开易隆平的顾虑。 单独建,这还差不多。 易隆平放下心来,就问:“不可能在同一地段上做出两样的房子吧。” 王主任回答说:“不会不会。目前政策是,凡是房地产开发有一定数量的老板,都有分摊的义务,否则,后期不可能有一席之地了。并且是能够成功销售出去的经济实用房。才算达到要求了。” 原来如此。 易隆平心想,不就是多赚少赚吗。少赚一点就是,引来后期发展。再说了,已经有这么好的平台让自己在大都市大显了身手,理当回报社会,回报政府。 所以,易隆平对王主任说:“既然上面有规定,理当照办就是,这个王主任不必担心。” 王主任没想到这么快易老板就接受这个即将实行的政策。看来自己想介绍别人入易老板的股,是行不通的。 这王主任原以为,易隆平这样的老板,不愿意配合政策来做经济实用房,以低价位卖给刚需的工薪阶层,然后就会求助于他王主任,他王主任就可以乘机介绍人来入股易隆平的公司。王主任自己是不会直接进入进来的。 等他王主任介绍的好朋友插进了易隆平的公司,下一步,再以政策法规来强制让易隆平接受做经济实用房。王主任的目的就达到了。 既然事情谈不成功,王主任又寒暄几句,会面到此结束。 王主任回去之后,大力反对易隆平做人大代表,无奈,名单已经进入档案系统了,没有突出的理由,不会无缘无故取消。 第二年上半年,易隆平以本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盛大的国事会议。这一盛事,也是易隆平,人生中的一个值得炫耀的一大闪光事。 易隆平因为没有同意王主任的要求,原到手的大块地盘不仅仅属于自己的的一大工程,与此同时,还额外得到了一块经济实用房的开发权。虽然价格没有商品房的利润高,但是,稳赚是靠得住的。就是在建筑上,给工人的要求偏于松了一点。 总体来说,经济适用房,从地皮,到施工,都很轻松,省了不少繁琐的程序,少赚一点也值得的。 易隆平配合政策法规,率先把经济适用房完工并交付出售,卖得也是非常顺手,一套都不剩,全部出售完毕。 因为易隆平最先把经济实用房建起来的,又迎合了当时买房迁户口的政策,所以,买房的人非常踊跃。 当年是首次开放户口迁移政策。政策规定,凡在本城区指定经济房购买的房子,房款达到三十多万以上的家庭,全家户口可以随房产证迁入本城市,成为城市居民户口。 这在当时,非常吸引外地来城里的流动人员。谁都梦想成为城市里的一份子。 那时候,外来流动人口的孩子。在城里读书,还要缴“借读费”,关键是,这“借读费”比正常的学费要高几倍呢。 这“借读费”是谁琢磨出来的,还是高高的价格,又是怎么定下来的。 坐在办公室里的人,那脑子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