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穿越太君定计(节4)(1/1)
杨府小校场在中院群,就在大书房后面。佘太君把事情交给扬大郎之后,心中稍安,接下来要考虑如何带着媳妇们赚钱了。 不过在此之前,她想具体测试一下身体的变化。唤来芸芸,走到小校场。 让芸芸在校场外盯着,她走到校场一角,放着石锁的地方。这里有三排石锁,分二百斤,二百五十斤,和三百斤。 北宋时期一斤等于640克,比后世的一斤500克还要重,大致一换算,最轻的石锁都是一百多公斤。再对比一下后世,她拿二十公斤的行李都费劲。 她走到二百斤石锁跟前,抓住试了试,哇喔,抓起来的时候没有感觉到重量,轻轻抛了抛,放到一边。 而后直接走到那个三百斤的石锁,抓了起来,感觉还不错,紧接着,把两个三百斤石锁并到一起抓住,这时就感觉吃力了。 放下石锁之后,佘太君活动手脚,发现好似身体有力气,却使不出来,应该是还不懂如何使用记忆中的发力技巧,回头多练习的话是可以的,一定需要想办法掌握好自己的力量。 再拿起一旁的硬弓,这是12力的硬弓,也就是需要120斤力才能拉满。她轻松的拉弓上箭,循着身体的感觉射了出去。那箭直接擦着箭靶边缘飞了出去,然后死死钉在墙上。 她盯着箭靶,沉默一会,心里安慰着 “还不错,老娘蹭到箭靶了……” 别看才刚刚测试了一会力量,她已经能够感觉到,身体对武器的熟悉感逐渐被唤醒,只要坚持锻炼下去,想必恢复原主的一身武艺,不是难事。 放下手中的硬弓,看了看时辰,让芸芸吩咐下去穿便服,准备马车,带上两名亲卫,看看这个时代最繁华的城市,汴京城。 杨府坐落在内城西北,天波门的金水河旁,出门坐上马车之后一路向南慢慢走。一边看着繁华的汴京城,一边思绪飞扬。这就是千年之后人们从清明上河图所了解的汴京一角。 两边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肉铺。街市行人,摩肩擦踵,有做生意的商贾,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远处还能看到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一旁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对面就是医药门诊。 马车过了汴河,回到内城,往大相国寺走去,远远看到男女老幼都往大相国寺涌去。看着这人间万象,佘太君禁不住喃喃低语 “真的回不去了……” 她的情绪骤然低落、伤感,过了一会儿,定下心神,吩咐车夫打道回府。 杨府中院大书房,佘赛花坐在主位上,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还是要为了生存而挣扎。 大声吩咐丫鬟芸芸去把大郎媳妇花解语叫来,她则重新审视了一遍逐步完善的杨家将改造计划。 差不多了,现在面临最关键的是雍熙三年的北伐,这一关过去,才是真正起飞。在此之前,只能先修修补补。 今天看了汴京城的情况,现在的大相国寺还没有像后世小说所描述的,成为汴京城最大的交易市场,号称”万姓交易”,依稀记得要到仁宗朝才开始,仁宗是当今太宗皇帝的孙子,那还早呢。所以,可以先把这个万姓交易市场提前准备起来。 “娘,我来了”,就听门外传来大郎媳妇的声音。 “进来吧,不用多礼!” 一个柔弱的身影走了进来,五官秀气,气质温婉,仔细打量这个样子,佘太君再想起小说中她出家为尼,与青灯黄卷相伴一生的命运,不禁有些怜惜 “大郎媳妇,大郎知道什么时候要回军中吗?” “回禀娘,郎君准备后日出发,带着二郎他们一块回去” “好,你让他们路上小心,娘找你来是有别的事情” “娘,您请说” “你可还能联系上当初花家寨的那些老人?” 大郎媳妇闻言,眼圈一红,低头想了想 “回禀娘,当初山寨被破之后,山上的人死的死,散的散,现在就剩下一些老人了,媳妇曾经派人想把他们接来,但是他们说,现在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来了杨府也是累赘” “我拗不过他们,也只能留下一些钱粮,逢年过节,就派人过去看看” “嗯……还有多少人,原来都是做过什么的?” “那些叔伯都是山寨派到外面做些营生,负责打探消息,当年山寨被破,他们没有在山寨当中,所以逃过一劫。连妇孺,大约还有二三十人。” 佘太君一听这话,顿时精神一振,都是探子出身,真是太好了 “你可想要把他们接过来?为娘许你把他们接过杨府,并且告诉他们,过来之后,有需要用到他们的地方,不要担心帮不上忙” 大郎媳妇闻言大喜,她一直想帮那些叔伯,也曾经与扬大郎商议,但是因为大郎长期随父镇守边关,家中都是妇孺,这些老人过来,还真就是让杨府养着,不说花家寨那些老人不同意,她也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谢谢娘!那儿媳现在就去”,说完扭身就要跑出去。 “回来!娘还没有说完,着什么急。今日之后,杨府要开始做一些营生,咱们家农庄虽然产出足够,但也不能坐吃山空。” “今后府里对外的所有营生都交给你来打理。这里有一些东西,呐,你拿去细细研究,要按照上面所说来安排,有不懂再来问” “要记住,每年留出一笔钱财,到时候娘告诉你怎么用。现在先做两个事情,一个是开客栈,另外一个就是在内城找个地方,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售卖” 大郎媳妇接过一叠纸,看着上面画着不少奇怪的图案,不解的问道 “娘,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做?” 佘太君微微一笑:“这个东西,叫做【内衣】,专门卖给女子的,你不觉得咱们女子穿的亵衣实在不舒服吗,你要去寻找懂得制衣的人来尝试制作” “不过要注意,一定用棉布来做,不要用麻布。哦……对了,棉布就是白叠布。京城的市场上,有从南方运来的白叠布。” “大宋的百姓一般都用麻布,富户常用丝绢,还没有什么人用这白叠布。你要找机会把市场上所有的都买下来,把名字改掉,就叫棉布” “如果能够通过商家找到源头,那是最好,让他们给杨家独家售卖,详细的方略和要求都写在这些纸上,你回去仔细看看” 大郎媳妇看看图案,再想想穿在身上的样子,脸都红了,细声道 “娘,弄这些东西,有些怪难为情的” 佘太君一听,哈哈大笑 “女儿家的事情,有什么难为情的,到时候都让那些妇人来学着做,杨家庄园的妇人有闲着的都可以,还有你那山寨里叔伯的家眷,以后会需要越来越多。行了,你去吧,再把云镜给我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