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喜讯(1/1)
“快说,是不是元伯出事了?” 董卓睁着虎目,急忙追问着传信的士兵。 一旁的董旻也看向这个士兵,显得有一些急切。 没办法,大兄早亡,就留了这么一个骨肉在世,要是董璜出了点什么事,他们兄弟死后恐怕都没脸去见大兄啊。 尤其是董旻知道,这一次二兄进京时将三千铁骑全部带走了,只给董璜留下了两千步卒。 要知道河东光是白波军就有十万左右,还有数千匈奴人肆虐,董璜的处境确实有点危险啊。 董卓本来是打算等洛阳的局势稳定后,就派牛辅带军队去河东驻防,将董璜换回来。 却没想到,这边刚刚开始行动,董璜那边就出事了,一时之间董卓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那士卒顶着巨大的压力,吞了口唾沫对着董卓拜了拜,“司空大人,河东传来的是捷报啊!” “捷报?” 董卓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董旻眨了眨眼,感觉自己的耳朵可能出问题了。 “不对啊,元伯那边只有两千步卒,根本不是白波贼和匈奴人的对手啊!他保护我的后路都捉襟见肘,怎么会有捷报?” 董卓一时之间有些怀疑人生,看向传令兵的眼神充满了怀疑,这不会是袁家他们搞得假消息吧? “你仔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有半分虚假,我定不饶你!” 董卓摸了摸腰间的佩刀,冷冷的开口恐吓道。 士卒擦了擦冷汗急忙开口道“小人听说董校尉是联合了匈奴人,一起设计了白波贼,将白波贼吞并了,具体情况应该在董校尉的书信中,请司空大人过目。” 说罢,恭敬的将董璜的亲笔书信和奏疏递给董卓。 董卓一把接过董璜的书信,确认是董璜的笔迹后,立刻拆开一目十行的阅读起来。 半晌,董卓放下了书信,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对着一旁好奇的董旻开口道。 “元伯联合于夫罗,借宴会扣押了白波众首领,然后在凌晨时分趁着雾气发起突袭,利用妇孺将白波军驱逐出营地后配合匈奴骑兵迫降了十万白波,哈哈!” 董旻闻言目瞪口呆,元伯这小子才多大啊?第一次领兵就打出了这种战绩! “元伯,英雄出少年也是二兄教导有方啊。” 董旻喜上眉梢,对着董卓也拍了一个马屁,毕竟董璜确实是被董卓教导培养的,尤其是璋儿死后,董卓可以说把董璜当做亲儿子,手把手的教他怎么打仗。 因此,夸赞一下自己二兄,在董旻看来也是很正常的。 “我只是教了他将领的基本功而已,更多的还是靠他自己,元伯可谓是我董氏千里驹啊!” 董卓谦虚了摆了摆手,对于董璜的表现很是开心。自己正愁威信不够,腰板不够硬,自己这个好侄子就立刻立了个大功给自己长脸。 尤其是在信中,董璜说自己从白波中招募选拔了两万精兵,这一下子就是给自己增加了两万见过血的精兵啊! 只要等董璜带军进入洛阳,什么四世三公,我让你到地下去做三公! 董卓开心的挥了挥手,打发传令兵离开,“行了,书信我看到了,辛苦你了下去领赏吧!酒肉管够!” “是,多谢司空大人。” 士卒行过礼后,兴高采烈的转身离开。 这时,站在一旁的董旻再次开口道,“二兄,元伯立了这么大的功劳,需要好好赏赐啊!” 听到这里,董卓立刻回神,仔细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元伯立下如此大功,一定要重赏才行,而且我还要他尽快带兵入京,替我压制军队。” 董旻闻言也点了点头,没有半分不满。 他很清楚自己的本事,也就是个都尉校尉的才能,连中郎将估计都够呛。而且压根就没上过战场,在政务谋略上不如李儒,在统军征战上估计也比不过董璜。 但他也知道,只要二兄还在,那他就永远都是仅次于二兄的人物。因此,对于让董璜入京的事,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不知二兄打算如何奖赏元伯?” 董卓看着手中的书信笑了起来,“元伯说他在河东郡有一些布置,希望我能够支持,而河东郡的太守韩纯又刚好被乱民所害,我打算任命元伯为河东太守、偏将军,封乡侯!你觉得如何?” 封侯? 这就封侯了? 董旻脑瓜子嗡嗡的,他都四十多了连个关内侯都没混上,元伯这小子一下就封乡侯了?这不是骑在自己脖子上了吗?还当上了将军,自己可才是个都尉啊! 虽然这小子立了大功,但自己怎么说也是他三叔啊!难道以后见面还要我给他行礼? 董卓瞥了一眼董旻纠结的脸色,摇了摇头,叔颍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元伯这可是实打实的军功,不仅解决了白波贼,还说服了于夫罗,给我们带来了两万精兵,三千多匈奴骑兵,不重赏怎么说得过去呢?” “更何况,如果不给元伯拜将封侯,怎么安抚白波军和匈奴人,你让他们怎么看大汉朝廷,怎么看我们这些当叔父的?” “我也没说不同意啊……”董旻撇了撇嘴,显得有一些委屈。 董卓继续解释道,“元伯说他打算在河东推行一些新制,如果不拜他为太守,那怎么能名正言顺呢?” “你作为长辈,应当大度一些,眼光长远一些,斤斤计较怎么能够成大事呢?” 董旻闻言有一些不高兴,你当然不在乎了,你现在是三公之一的司空,身上还有厘乡侯的爵位,我呢?就一个奉车都尉的官职,现在我成咱们家地位最低的了。 “行了,不是我不想给你封侯,你现在确实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绩,等我彻底掌握了朝堂还能亏待你吗?” 董卓也明白董旻的心思,就是有一些不平衡和羞愧。毕竟要对自己侄子行大礼什么的,换做董卓自己估计也躁得慌,于是董卓又开始开解起董旻来。 董旻拱了拱手,也没有再说什么。算了,谁让自己资质平庸呢?管他是不是军功封侯呢,反正有爵位就行。 转眼后董旻又想到了什么,立刻补充道,“二兄,我的爵位可不能比元伯低啊!” 董卓抽了抽嘴角,没有说什么,转而展开了董璜的奏疏,开始详细了解起河东的事务。 嗯?均田原来是这个意思吗?有点意思啊!我记得关中、凉州、并州都是地广人稀,而且世家大族的势力不强,这种制度如果能推行开来的话…… 董卓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但他并不打算立刻实行,而是打算先看看在河东的推行的成果如何。 元伯啊,元伯,不止知兵,还能施政。你可真是给了叔父不小的惊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