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对话(1/1)
正堂里。 祖父正在翻看王书礼这段时间的策论,看到儿子带着孙儿孙女走进门,便坐正身姿,端正受礼,之后各自入座。 王瑾仪推开哥哥的手,站在圈椅边儿上没有坐下,有事想要发问,一直看着祖父。 祖父坐在正堂的上位,把每个人的神情都尽收眼底,便问道。 “瑾儿,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王瑾仪低着头,走到正堂中央,把自己的想法都捋顺清楚,想清之后,抬头看着高位上的祖父。 “祖父我们学文是为什么?” 祖父吃惊于小小的女娃子,脑子里装着的究竟是什么?是怎么想到?这么有深度的命题。但也想知道,这宏大的问题,儿孙们究竟是什么看法? 于是问道。 “书礼,你说呢?我们学文是为什么?” 王书礼站起身来。 “父亲,这说起来用4句话就可以概括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嗯,不错。”祖父欣慰点头,又问道: “文栋,你说呢?” “祖父,家训中说了要“扬名显亲”。” 祖父看向大堂中,提了个深刻问题的孩子,很想知道,这孩子自己究竟要如何回答。 提了深刻问题,又自己默不作声的女孩儿,正静静地现在大堂中央,把玩着自己的腰带。 王瑾仪把每个人都看了一下。 “祖父,爹爹哥哥说的都对,可我觉得就是为了现在,为了将来。” “何为现在?何为将来?” “就是让当下的天下民生,都能安宁。” 祖父愕然,这孩子居然能想到天下和民生。但凡能想到这个词儿的人,不应该是个孺子,更不应该,是自己区区的文人之家的孩子。 又问道: “何为将来?” “就是为了让后世,千百年之后有民族自豪感的资本!” 王书礼几乎站了起来,这是谁的孩子?谁家的女儿?是谁在说? 这震撼山岳的话,是面前的小小的孩子刚刚说的? 自己认真学习了这么久圣人训,居然不如自己的女儿领会深刻! 自己只能按圣人言而为,女儿居然能想到,千百年之后的民族自豪感。…… 同样的震惊的祖父王敏章,刚开始问的时候,心里是猜测到孙女儿早慧,会有独到见解,但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孩子,居然有如此见地。 让自己一个曾居高位之人,都心生惭愧,自己居然不如一个稚子。 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女孩子。女孩儿天生应该是柔弱的,应该是无声的。怎么会有如此见地? 可自己刚刚明明听得清清楚楚。 王敏章为有如此的孙女感到自豪,同时,也觉得这撼动山岳之言,让自己这个苦学一生的人动容。 王敏章站起身,看定下方还在玩儿着自己两只小手的女孩儿。 “你可知,自己所言为何意呀?” “是的,知道的,文乃国之基石,民族根本。是大事,不可轻忽。” “这些是谁说给你听的?” “祖父!瑾儿每天背的经典,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祖父和父亲都深深点头。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上的呢?” 祖父严肃地发问 “祖父,生命是什么?” 王敏章愣住了,这孩子每天在考虑些什么呀!这巨大的命题,无从回答,反问道: “瑾儿觉得是什么?” “是带着……” 刚刚想说,是带着基因密码的锁链,突然发现,自己又要超纲……赶紧刹住车。换了一个说法: “祖父,是家族传承,民族传承的生生不息” “生命是活着,文化是生命的灵魂,学文就是让我们都有相通的灵魂。 我说的对吗?祖父” 王瑾仪越说越慢,看着祖父变得严肃起来的表情,吞吞吐吐地表达清了自己的想法。 祖父转而问道: “你当下在学什么?” “中庸。” “哦?你学到了哪一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瑾儿可知《中庸》的由来。” 祖父也不待孩子回答,望向正堂外宽敞的条石路,把《礼记》成书为《中庸》的演变过程,讲了个明明白白、透透彻彻。 那鲜活生动的讲解,不因王瑾仪的年龄小而低估孩子的智商,用成人的语境,把一本儒家传统经典,成书、演变、各派评论,讲给儿孙听。 王瑾仪紧紧地盯着看祖父,眼睛瞪得溜溜圆,心中不禁感慨。 哇塞,得多读多少书,才能有如此大才?常听人讲,鸿儒硕学,这一世,终得一见,心下拜服。 真的服了! 王瑾仪偷摸想,恐怕上辈子加这一辈子,两辈子加一起,都使劲儿努力,也追不上这样的才学了。 过去总听人说高山仰止,哎!家里就有这么一座山! 哥哥王文东看了一眼妹妹,妹妹正如痴了一般,傻傻地看着祖父,流着口水还不自知, 痴痴的小模样,简直没眼看。刚刚还说出撼动山岳之言的人,这会这是怎么了?还是这个人吗?真的不知道。 看看,连父亲都表示怀疑,自家女儿这回又回到三岁的智力! 之后,祖父又开始关心王文栋。的学业,又指教孩子许多学业上的常见问题了,然后转向二儿子……。 而此时的后堂,母亲正在把王瑾仪想自己买铺子的想法,说给婆婆听。 婆婆把王瑾仪出书的账册让清平取来, “按家中规矩,公中留一半,另一半归瑾儿。” 祖母说着同时把账册推给了母亲。 “这些是这一阵子,瑾儿出书所得,你看看,然后把瑾儿说得,先存在你们二房账上,不过你要与孩子明讲,不可因钱财,让孩子觉得家中有偏私。” “是,母亲。” “朱儿,你与清平把瑾儿的钱单立账目。单独保管。” 朱儿施礼后出去了,祖母的掌事青平也跟了出去。 “瑾儿怎么突然想起买铺子呢?” 祖母问。 “这孩子有想法,想扩大学文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 她说,要在铺子前,留下诗句或对联儿,让世人知道读书的好处。 想让普通百姓,都能习文。” “哦?他小小的人儿,竞想推动文化普及?” “嗯,那孩子人小,可心大着呢。最近,总是和我讲些大道理,让我也跟不上她的想法。” “她最近没有写画本子吗?” “用瑾儿自己的话讲,叫沉淀一下。” 祖母宁神颔首, “把可曾给瑾儿讲过,家中个人投资和公中投资的区别?” “我只是提了一点,瑾儿就懂了,他说他想自己投资买铺的。但手里的钱都是家里人给他的压岁钱,不好都花了。” “她的压岁钱,最好让她自己存在私账上,不要动,将来带到夫家去,那是我们的祝福,有时间的印记。” 还怕二儿媳妇没听懂 “瑾儿刚开始对学习,对写书稿有兴趣,别伤了孩子这份喜爱。” “是,母亲。我原想让瑾儿能有成就感,就让她能花自己赚的钱,让她自己做主,也为了锻炼一下孩子。 也是想知道,她在对事待人上能不能有些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