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救苦救难再献策(1/1)
“娘娘……” 乍一闻得宁雨菡的话,汐月明显有些动容,然而,面上却明显还是很犹豫,不欲收下宁雨菡递过来的册子。 这是皇后娘娘的心血啊,她怎么好据为己有? 将汐月的犹豫,尽数看在眼里,也猜度出了汐月此时的心思,宁雨菡旋即一勾唇: “我这册子,可不是给你一个人的。你将它拿去,给即将前往灾区的众太医们传阅,人人抄录一份。 有备无患。 说不得,到了灾区,还能够救治更多百姓呢。” 汐月闻言一怔,似没想到,宁雨菡竟会有此举。 娘娘她是真的丝毫不藏私啊! 眼前的皇后娘娘,绝不是那些世俗、狭隘的医者能够比的。 不愧为药王娘娘,受百姓香火供奉。 再不迟疑,汐月一把接过宁雨菡递过来的册子,面上难掩动容,手捧着那小册子,向着宁雨菡敛衽一拜: “娘娘高义!” 与宁雨菡辞别之后,汐月便返回太医院。 她也并没有藏私,而是第一时间,拿出宁雨菡给她的小册子,与一众预备前往灾区防治疫情的太医们分享。 这册子上的药理与心得,令得众太医们耳目一新。 仿佛打开了新思路、新世界。 随后,太医院的众太医开拔,前往灾区的路上,这册子便在众太医手中传阅,不仅人人将其抄录了一份,在路上,众太医还时时探讨,讨论心得。 事实证明,宁雨菡塞给汐月的这本册子,在防治疫情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其上记录了大量后世防治疫情的方式方法,令得汐月等一众太医们事半功倍。 更是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的发生与扩散。 灾区中,有些本是当世绝症,且传染力极高的病症,宁雨菡的这本册子上都有切实有效的治疗和防治的法子。 汐月和众太医们,按照宁雨菡这本小册子上的法子,不但药到病除,治愈了本已得了在这个时代视为绝症的百姓的性命,同时,也行之有效的防御了疫情,令原本传染性极高的病症,无一人被传染。 疫情得到了有效防治。 对此,灾区的百姓们自是交口称赞、感恩戴德。 “大叔、大婶,你们不必谢我们。 你们这一次,之所以能够得救,多亏了皇后娘娘将她的秘方与心得,毫不藏私的教授给咱们呢。 不然,我们对你们的病情,只怕也是束手无策呐。” 面对获救百姓们的称赞,汐月和一众太医则是实话实说,将宁雨菡的善举与义举广而告之。 皇后娘娘高义,不吝将自己的秘方与心得,分享给他们,他们如今,自然也应将这一切,告知众百姓。 让大家知道,皇后娘娘的善举。 他们能够药到病除,不受病痛折磨,不被传染摧残,皇后娘娘实在居功至伟! 若是老百姓们真要感谢,也应当感谢皇后娘娘的仁慈与恩德才是啊! 而得知此事,灾区的百姓们,也自是对远在京城的皇后娘娘感激不已。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成了黄河流域皆知之事。 百姓们都十分感念宁雨菡的恩德。 皆道她不愧是药王娘娘,乃是观世音转世,是来这世上救苦救难来了。 直至洪水得到有效疏导抑制后,大胤全国各地的药王娘娘庙的香火,越发鼎盛。 当然,这一切,又都是后话了。 京城,皇宫 乾元殿 眼见得李元珩的眉头,始终不曾彻底舒展。 见他如此,宁雨菡不由开口道: “陛下,您这是怎么了?可是还在为洪水和灾情的事情烦忧么?” 不怪她会这般问,实在是,洪水与灾情,乃是近些日子的头等大事。 李元珩也一直都为此事劳神。 这会儿,眼见得帝王如此情状,很难不让宁雨菡有此联想。 不得不说,宁雨菡对李元珩,还真就是十分了解。 见他拧眉,便知,他此时在想着什么。 闻言,李元珩也并没有隐瞒,而是当即一点头: “是啊!” 李元珩轻叹一声。 虽说,有宁雨菡带头,动员后宫众嫔妃捐款捐物;他自己也决定带头动员王公勋贵、世家门阀、朝中高官们捐款,此举,确实充盈了国库。 但,这些银钱,却很可能还远远不够。 毕竟,国库若是能充盈一分,在应对洪水与灾情时,也便能愈加有把握一分。 这些日子以来,国库的银钱,更是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李元珩不得不为忧心。 眼见得面前帝王如此唉声叹气,宁雨菡也似有所感,再次和李元珩想到了一处。 想了想,宁雨菡又沉吟着开口道: “陛下,其实,在为灾区筹款这件事上,除了咱们自个儿带头动员嫔妃、王公勋贵、官员们筹款之外,咱们也可以从民间想办法。 比如,大力鼓励民间筹款。” 李元珩闻言,则是不由挑眉: “鼓励民间筹款?” 百姓本就不易,他担心此举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思及此,李元珩便欲否了宁雨菡此番提议,然而,宁雨菡却似早已看透了李元珩的心思,更是心知他是在想什么,抢在皇帝陛下开口否决之前,又再次开口道: “臣妾所说的民间筹款,自然不是叫每个老百姓都捐钱,也并不是旨在加重黎民百姓的负担。 臣妾以为,这民间筹款的主力军,应是我大胤境内各地富商与乡绅才是。” 闻言,李元珩再次挑眉: “富商与乡绅?” 原本即将出口的“此事就此作罢”,却是被他给咽了回去。 取而代之的,是眸中一抹兴味。 明显,是对于宁雨菡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 见昭文帝一副明显来了兴趣的模样,宁雨菡点了点头: “嗯,正是他们。” 说着,宁雨菡又沉吟着开口: “比如,陛下可以鼓励各地的富商与乡绅们,踊跃捐款。 当然,这些个捐款的富商与乡绅们,他们所捐的款项,也不是白捐的。 到时候,陛下可为那些捐款数额达到一定数额的富商与乡绅们,题幅字。 能得陛下一幅的墨宝,这是多么有面子的事儿啊。 或珍藏、或是挂起来做匾额,亦或是当做传家之宝,都是极体面、极让人羡艳的。 想来,这些富商与乡绅们,必都是愿意的! 陛下,您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