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她就是护短(1/1)

好书推荐:

外面看热闹的百姓,要是在不知全貌的情况下妄下议论,说她护短,林宝初也认了。 因为,她就是护短! “你先带佳儿去医馆看看吧,这里交给我们。”林宝初轻声说,把二人往外推。 扶贫小队也示意他们先走。 两人拗不过,只好先离开。 赵佳儿和佟平安一走,林宝初和沈戟就在赵家坐了下来,打算好好替赵佳儿算一算这笔账。 “你、你们想干什么。”赵永寿不住的结巴。 他用目光求助几个有点交情的人,“朱掌柜,我可什么都没做,你帮我说说话啊。” 昨天是他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林宝初在丰耕县的地位已经今时不同往日。 否则打死他也不敢那么豪横啊。 朱金华耸耸肩,表示无能为力,“听我们爷和夫人的,我们爷和夫人有话要说。” 林宝初翘起二郎腿坐着,沈戟在侧,扶贫小队站在她身后给她撑腰。 这排场,一县之主的气势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赵掌柜,别紧张,我们今天不动手。” 林宝初面带微笑,眼神却像带着刀似的,盯得赵永寿浑身难受。 “我只是想代表佳儿,跟你谈谈你刚才提出的那几个条件。” “我听说,你想要双倍聘礼是吧?” 赵永寿不敢吭声儿。 林宝初啧了一声,“你这个要求吧,其实也不算太过分,为人父母嘛,人之常情。” 赵永寿闻此,当真以为林宝初是理解他的。 “可不是,我也都是为了那臭丫头……为了佳儿好。”他一副慈父模样。 林宝初挑眉,心中甚是不屑。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聘礼数越多,赵掌柜你要准备的嫁妆也就越多。” “想来是赵掌柜这三年在外头一定赚了不少,出手才会这么阔绰,那我还真得替佳儿好好谢谢赵掌柜。” 他被将了一军! 赵永寿的脸色霎时变得难看、难堪。 “小夫人抬举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林宝初故作惊讶,“那赵掌柜您是什么意思,你不想要双倍聘礼了?” 她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还拿什么底气要双倍聘礼! 赵永寿简直没脸见人。 偏偏院门和堂屋都开着,里头外头都有人,把他的窘迫全都看了去。 “两个孩子都成亲了,再说什么聘礼也不合适,只要佳儿过得好…就好。” 赵永寿说这话的时候,别提多肉疼了。 他是一点儿都没占到佟家的便宜啊! 就这胆儿,还想讹人? 林宝初翻了个白眼,继续道:“既然这样,那咱们再来说说第二条,关于佳儿在县衙的工事。” “佳儿是三年前,赵掌柜你们一家逃荒那天就跟我进县衙做事了,可以说,佳儿是我们在场很多人的前辈。” “佳儿做事认真仔细,劳苦功高,只要她不想走,就没人能逼她离开。” 林宝初眯起眼睛,声音冷冽,“包括她的父母亲!” 没人比她更清楚,一个女子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有多重要。 更何况是在女子地位不高的古代。 很多时候,林宝初都很庆幸她遇到的是沈戟,任何时候都站在她这边的沈戟。 林宝初这话,深深刺痛了赵永寿这个身为男人、身为父亲的自尊心。 “小夫人,你说这话恕我不能认同。” 赵永寿不知为何,突然硬气起来,“管教儿女,是做父母的权利,若是连父母亲的话都不听,那和畜生有何区别!” “再说了,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天经地义,朱掌柜,你们大家伙儿说是不是!” 他话虽然问的是朱金华,目光却投在沈戟身上。 林宝初就说赵永寿怎么突然变硬气了呢,原来是想通过此番言论引起在场男人们的共鸣啊。 他还以为这话有用呢? 沈戟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摇头嗤笑,眉眼中尽是嘲讽。 其他人亦是如此,都是一副笑他太天真的模样。 赵永寿瞠目咋舌,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套不管用了。 难道他们都不觉得被女人管着,是一件颜面尽失的事儿吗? 朱金华等人并未如此觉得。 或者说,也分人。 他们也不是随便哪个女人都能对他们指手画脚瞎指挥的,要得像是林宝初这样有理有据,让人信服的才行。 “父母的权利,呵!”林宝初冷笑,“佳儿有你们这样的父母,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当初既然选择把她丢在这里自生自灭,现在又何必回来,你们怎么不死外面啊!” 一想起三年前赵永寿一家去逃荒,搬空家里的钱财米粮,做好了让赵佳儿饿死在丰耕县的打算时的冷漠绝情,林宝初就忍不住想刀人。 她不想丑化丰耕县,也不想任何事都往坏处想。 但不得不承认,刚刚经历了两年多大旱的丰耕县,人性非常薄弱。 经不起考验,也经不起诱惑。 赵佳儿一个刚刚及笄的女子,在没有家人庇护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那段时间,赵家被撬了多少次锁,他们知道吗! 她这话说得也太过分了吧,就算是一县之主,也不能这么说他们平常百姓啊。 赵永寿在心中嘀咕。 他不敢真的说出来。 林宝初越想越气,直接没了耐心。 “我警告你赵永寿,佳儿是我三年前救回来,我把她当亲妹妹,你要是再敢动她一分,我就把你们一家扒光了示众!” 屋外,沈筝的警告声同时响起。 “你要是再敢动佳儿一根汗毛,本公主煮了你!” 林宝初眼皮跳了跳,脸上并无表情。 “走吧,去看看佳儿。” 扶贫小队呼啦啦的来,又呼啦啦的离开了。 此事县衙并未强调不能外传,不到半天的功夫,这事儿就传遍整个丰耕县了。 不过不算坏事。 百姓们对今日之事的评价,认为县衙今天肯为赵佳儿出头,明天也一定能为他们出头。 倒是没有激起什么不良影响,反倒让百姓们对于进入县衙做事的事情,更加执着。 一时间,衙门的招工变得极为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