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小吃街(1/1)

好书推荐:

丰耕县要打造旅游季,除了城外的景色之外,城内也要做出特色。 这么短的时间,从建筑下手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从文化上下手。 衣着、饮食首当其冲。 林宝初去找薛伯,让他再赶制一批‘丰耕印象’的服饰。 并且自己和沈戟带头,从现在开始,尽量以‘丰耕印象’为日常服饰。 不管是全身装也好,半身或者配饰也好,都尽量带上这些元素。 今天林宝初就是上身穿丰耕印象,下身穿常裙出门。 今日大集,城里乡外的摊贩几乎都会来做生意。 林宝初拿着纸笔,从街头走到巷尾,记录每一个饮食摊的菜品。 菜品、口味,太有限了! 都是两州三县里常见的食物,包子、馄饨、阳春面、烙饼…… 传统,无创新。 需要用到大量油、糖的小吃,在街上几乎看不到。 油炸食物和甜品在小吃界可占据不少地位,喝的也很少。 旅游季里,小吃街是重点项目之一,林宝初还得想办法丰富街上的小吃。 沈戟从外面回来,进屋就看到林宝初在桌子前奋笔疾书。 偶尔还抬起头来,冲着窗外碎碎念什么。 他走过去,看到她在纸上写了许多像是菜单的东西。 “高山土豆、铁板豆腐、炸鸡薯条、烤肉肠、豆花、糖水、煎饼果子、纸杯蛋糕、糯米糍、仙草冻……” 确实是菜单,因为他认得这里面的糖水和仙草冻。 “阿宝又在打什么鬼主意。” 沈戟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下,很自然地拿起蒲扇给她扇风。 这几日天气热得很快,她脖子上已经冒出一层细细的汗。 “你回来啦。”林宝初没看他,又在纸上写下一项小吃名,“新区的房子应该到管道了吧?” 盖房子的事情由沈戟全权负责,她很少过去。 房子,如果她插手的话,一定会不自觉向前世的房子靠拢。 林宝初不想把房子盖得太标新立异。 因为在材料上做不到,硬盖的话很容易变成不伦不类的样子。 所以她索性不管,让沈戟去做,她唯一的要求只是管道。 是排污管道。 和客栈一样,新区的房子要有独立卫生间,排污的管道用的都是土陶制管道。 用土陶管道虽然贵了点,但胜在耐用,咬咬牙也就割肉了。 毕竟是住人的房子,不是用来炒的。 “嗯。”沈戟看向她,控诉道:“阿宝,你已经很久没有给我做甜食吃了。” 从去年月圆节到现在,她一直都很忙。 驰援池州府、修栈道、种果树,现在又要策划旅游季。 他已经很久没有吃到她亲手做的甜食,连一碗仙草冻都没有。 林宝初拍了拍他藏糖粒的衣兜,笑他:“你不是每天都会抓一把糖吃吗?” 糖厂做的薄荷糖、饴糖、姜糖他都没少吃,还要让她做甜食。 林宝初想到什么似的,放下手里的笔,去掰开沈戟的嘴。 瞧了瞧,“还行,没蛀牙。” 她突然的亲昵,沈戟心跳得厉害,叫他如何受得了? 他抱起她就亲上去,委委屈屈的样子,“阿宝,陪陪我……” 他们已经许久未亲密了。 - 林宝初罗列出可能做到的夜市美食街的小吃后,就去想办法定制需要用到的厨具和原料。 她要自己先把这些小吃做出来,才能开展后续的小吃街工作。 “各位,我想问一问大家,有没有谁认识做冰块买卖的人?” 林宝初跑到办事大厅,“我想要些冰块。” 计划中的一些美食、饮品需要冰块,但林宝初没有。 扶贫小队正在筛选之前收回来的消费券,旅游季还会有一次消费券抵现银的活动。 上次的消费券有部分破损,需要重印。 再加上这一次增加了一千张金额不等的大额消费券,力度加大,扶贫小队正为此忙活着呢。 “林姑娘你要冰块做什么?”许牧问。 “给美食街项目做些茶饮。” “美食街开始做了吗?”福珠激动地抬起头,“林姐姐,都有什么吃的呀?” 上次开会,她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美食街了。 林宝初说:“我列了一些菜品,这两天打算试着做做看,要是能做出来就上项目。” “真的?”福珠兴奋到跺脚,举手表示,“那我要试吃!” “我们也要。” 这个机会难得,扶贫小队都不想放过。 回想上次他们在一起品尝林宝初的手艺,还是去年的果蔬宴。 “没问题。”林宝初笑了笑,双手一摊,“所以,谁有冰块?” 别跑题啊,她的问题还没解决呢。 “这个……”扶贫小队面面相觑,“好像大伙儿都没这方面的人脉。” “福姑娘、秦公子,你们也没有吗?”朱金华问二人。 福珠和秦让是他们当中最富豪的人家,他们两家要是没有,那就真没有了。 “我家做粮食生意的,而且就在池州,哪儿来的冰呀。”福珠表示无能为力。 “我倒是能让我大哥去帮忙找找,但需要时间。”秦让看向林宝初,“林姑娘,你很急吗?” 天已经热了,她能不急吗? “尽量快点吧,我想和美食街同步上。” 林宝初话音刚落,就听到身后县衙大门有马蹄声和脚步声响起。 扶贫小队转头眺望窗外。 “是不是英雄家人来了?” 按照上次来信的时间,剩下的两家也应该到了。 “请问,县令大人可在?” 门外先进来一个车夫模样的人,此人问完话,就又进来了七八人。 这些人有男有女,以少壮为主。 从站位上看,应该是两拨人马。 但从衣着上看,他们衣着款式相似,是同一个地方来的人。 这几人,应该就是之前来信的两家。 “我们县暂时没有县令,我是主事人之一。”林宝初微笑道:“你们可是来认碑的段家和陶家?” “正是!” 听到眼前人叫得出他们的名,段、陶两家人立刻快步走来。 两个妇人更是直接红了眼眶,“姑娘,我舅舅的碑在何处?” “在祭堂。” 林宝初轻车熟路,将两家人往祭堂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