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搭戏台、办村晚(1/1)

好书推荐:

“好!” 林宝初把十首曲子都唱完,弯腰谢幕的那一刻,办事大厅里爆发出雷声般的掌声。 “唱得太好了!” “林姑娘,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啊。” “是啊林姑娘,你可太不仗义了,有这么好的曲子、这么好的嗓子,居然藏着掖着到现在!” “你是不是把我们当外人了。” 大伙儿听得是过瘾又兴奋,热血沸腾。 手里的歌词都要被他们捏碎了。 林宝初唱的时候,他们就跟着她的歌声翻看歌词。 经过她的演绎,这些干巴巴的字眼,已经幻化成风,吹进他们的脑海和心里。 他们更加确定,这些曲子一定能给百姓们带来力量和希望! “我觉得这首《甜蜜蜜》好听,跟咱们的甘蔗一样甜。” 朱金华还真说对了。 林宝初当初选这首歌的时候,就是想以歌告诉天下人,他们丰耕县的甘蔗甜蜜蜜! “我更喜欢《相亲相爱一家人》,咱们丰耕县就是这样的一家人啊。” “不对不对。” 温怀反驳,“《望乡》更好听。” 扶贫小队因为哪首曲子更好听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差点就吵起来了。 林宝初连唱十首歌,嗓子都干了。 她在一旁喝个水的功夫,办事大厅就差点变成斗殴现场。 “大家静一静。”沈筝见林宝初说不出话,她站了出来,“我替嫂嫂做主了,这十首曲子,我们都唱!” “咳咳……什么?” 林宝初被水呛到。 她抄写十首歌词,是让大家选一选,看看哪些适合。 没说全部都要唱啊。 “都唱!都唱!”屋里的人大声附议,“咱们要的就是比丰织县还热闹!” 谢谈竹从小看过的戏班子无数。 他觉得自己算见多识广了,可没想到,林宝初一开嗓,惊为天人! 他拨开站在前面的人,挤到林宝初面前,激动不已。 “林姑娘,这台戏你何时唱?我叫我爹娘、哥哥姐姐都来看!” 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台戏错过会抱憾终生! 林宝初被他这么问,一时怔在原地,不知怎么回答。 好一会儿,她才道:“这个还要跟大家商量,看看什么时间……” “好,咱们商量,咱们现在就商量!” 谢谈竹转身,喝止吵闹的众人,“大家都静一静,听林姑娘继续说!” 会议继续。 林宝初润过嗓子,声音还是有些哑,“这台戏,宜早不宜晚,越快越好。” 丰耕县的百姓已经被打击到了,消极的气氛还在蔓延。 拖得越晚,对他们越不利。 “关于这台戏,我们兵分两路,一个是搭建戏台,一个是学会这些曲子。” 林宝初看着众人问:“这次的曲子,在座的各位都有机会上台,有人自告奋勇吗?” “啥?” 扶贫小队面露迟疑,“林姑娘你没开玩笑吧,我们都是大老爷们,开嗓就要命啊。” 他们听还成,唱可不行。 林宝初并不勉强他们,“这次时间紧、任务重,而且也是一个让百姓们认可我们好机会,所以我希望大家至少能合唱一曲。” 为什么领导常常下基层,与民同吃、同乐。 就是因为能拉近与民的距离。 扶贫小队也需要这样的机会。 “这……”大家面面相觑。 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温怀当代表,率先点头,“好吧。” “既然温大人都同意了,那我等也没什么好说的,上就上吧。” 扶贫小队的男人们嘴上说着勉强,实则一个个的,嘴角都在偷偷上扬。 活了大半辈子,有这样一个机会也不错。 “那咱们就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吧,我觉得这首曲子好。” “我同意,方才听林姑娘唱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一首很多人一起唱的曲子,一个人唱力量不够。” 他们开始挑曲子了。 还说不想唱。 林宝初虽然很不想打断他们,但不得不开口:“曲子的事儿先放一边,咱们继续开会,谁负责布置戏台?” 今天的会议,整整开了一天。 从选日子、挑曲子、搭戏台,再到整个村晚流程。 全都在这次的会议中,定了初步的调子。 中午大伙儿都在食堂吃饭,傍晚散会的时候,大伙儿都不肯离去回家。 办事大厅依旧热闹不已。 “佳儿,快走快走,咱们现在就去城里挑人。” 沈筝拉着赵佳儿就往城里跑。 还有好多曲子没人唱,她得去城里挑些嗓子好的小孩子来唱。 这次时间紧,城里离得近,就先找些城里的小孩儿。 城里的扶贫任务又是她们俩负责,两人拿着户籍名单,直奔符合条件的人家。 林宝初这个每年都看春晚的人,对于这次的村晚,她没其他人那么兴奋。 开完会她就回去做饭吃饭了。 …… 举办村晚这个大动作,是没办法瞒着的。 县衙启动村晚计划的第二天,城里人就都知道。 “折腾这个戏台子是要干啥?” “不知道,衙门的人今儿一早就来搭戏台子了。” 城门口新盖的戏台子上,有人在上面走来走去,还有人拿着尺子在丈量什么。 这奇怪的举动,引得过路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瞧这样子,是要搭戏台准备唱戏啊。”有懂的人说道。 “唱戏?” “是不是前几日丰织县唱的那种?难不成咱们县也请戏班子来唱戏吗?” “没见衙门贴出告示啊。”一人抓耳挠腮,“我去衙门口看看去,是不是方才贴告示了?” 结果令人失望。 县衙门口的告示板上,只有晴雨表挂着,没有其他告示。 不过没关系,他们有办法跟县衙里的人打探消息。 于是乎…… “朱掌柜,衙门是不是有啥动作啊?咋搞得这么热闹?” 朱金华上工、回家的路上,被好些邻居拉过去唠家常。 他们唠的,无不是关于衙门最近的动作。 其实不仅是朱金华,扶贫小队的人都被问过。 “这个啊,保密!” 朱金华笑了笑,故意吊他们胃口。 他吊胃口的结果往往是换来更多的死缠烂打,“朱掌柜,说说嘛,咱都住一条街,有啥不能说的。” 朱金华依旧不肯松口,“过几日你们就知道了。”